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86年在荷兰掀起的“中国热”

2023-02-14 23:20 作者:伊利亚特Jone  | 我要投稿

1986年,经过多年筹办,荷兰Teleac广播电视公司播送了一个名为“你好”,共13集的中文教学节目。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该节目一经播出立即红遍了大街小巷。


该节目由荷兰Teleac广播电视公司制作,该公司也是首批获准再中国长期拍摄的西方广播电视公司之一。 该广播公司在当时的上海用摄像机跟踪拍摄两个家庭四个星期的生活片段,制作成了一共13集的中文电视教学片在荷兰播放。该片不光进行了中文的教学,也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图景。


当时节目的火热程度达到了每集每周有上百万人次的观看量,然而当时荷兰全境人口仅有约1450万。该节目当时在荷兰掀起了中国热。当时相关组织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了“中国日”活动,吸引了超3万人参加,几乎已经是当时主办方接待的极限,甚至导致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高速公路中发生大拥堵。


来自节目跟踪拍摄家庭之一的王奶奶,被荷兰人尤其得喜爱。王奶奶当时在荷兰非常得受欢迎。后面王奶奶受邀前往荷兰的时候,在阿姆斯特丹的电车上被包括电车司机售票员乘客等多位路人认出,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大家纷纷用中文向王奶奶说“你好”。


当时项目负责人Anna Sepers 说:“中国可能很远,但我们想表明中国人也可以欢笑、哭泣和面对日常的烦恼。” 我们想通过一次性揭开面纱来结束将中国描绘成一个神秘国家的习惯。” 制片人Astrid Joosten表示他的对于节目爆火的意外: “ 考虑到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现在我会理解是否有这样的课程。但转念一想:谁想学中文?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人观看了它!每个人都在谈论它!我最近在搬家时偶然发现了一些关于中文的文化课程材料。这本文化书让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荷兰人显然是在寻找类似这样的集体。”


后续该节目的影响依旧存在,当时参与该节目录制的主持人和学生Els Griffioen在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在经济部门的工作。有一次她与多个荷兰贸易代表团前往中国,时任总理赵紫阳还特别感谢了“你好”这部电视片为中荷关系做出的贡献。Els的妈妈是印尼华人,而Els本人出生在鹿特丹,并在印尼长大。


然而可惜的是,荷兰音像资料研究所并未能成功保存这个当时异常火爆的电视系列片的录像。当时录像磁带极其昂贵,Teleac电视台在节目播放后,便擦除了磁带的数据,从而可以重复使用这些材料。幸运的是,由于一位观众在家中保存了第一集的电视录影带,并将它数字化后发布到了YouTube上,我们才得以瞥见这个在1986年的荷兰红极一时的介绍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电视节目。


笔者目前在荷兰工作,根据我的经理的口述,该片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我记得那时1986年,我当时24岁,是一个典型的荷兰白人小青年。

虽然我现在忘记了当时学到的中文,但我记得清清楚楚,我一分钟不落下得看完了全部13集电视片。当时我家里没有太多钱,没有录影带也没有机器可以把这个节目录制下来。

在那个时候,我,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们都在谈论那个节目。在我住的小镇,人人那时候在大街上打招呼都是用“你好”而不是荷兰人常用的Hoi或者Hallo。

当时也没有互联网,只能看电视和报纸。我觉得当时荷兰的电视节目通常都挺无聊,或者充满了奇奇怪怪的言论。当时这部片子一经播映,让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甚至有很多事情我相信是荷兰人一直在追求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中国现在是不是那个样子,然而在荷兰直到现在都做不到这些当时在电视里在中国我们都觉得很好的事情。”

出于种种原因,笔者也没有追问这些“荷兰人在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历史应该交由时间评判,我们在用双手创造自己的历史。



1986年在荷兰掀起的“中国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