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留学碎碎念:手把手教你准备申请材料

2022-11-12 12:53 作者: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 我要投稿

导读

    出国留学的申请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详尽规划方方面面,包括自己的硬、软条件。确定好学校专业后,如何着手准备申请材料就是第一大关。本期的留学碎碎念VSL就具体来说一说:在申请季到来时,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哪些材料,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将有重点地进行后续准备工作呢?


PART.01 需要准备的材料 

    总体上来说,申请留学的资料细小又繁杂,为避免遗漏和不充分,我们大致可以按照不同准备方式分为以上几类,而在所有的这些内容中,尤其重要也最需要我们花心思的其实是:

  • 本科+研究生的成绩单

  • 语言成绩

  • 推荐信

  • CV、PS等文书


1.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在出国留学的申请中,GPA无可厚非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除了早早开始保持一个不错的绩点成绩,提交材料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去教务处开好成绩单之后,一定还要附加一份精确翻译后英文格式的对照成绩单(毕业后的考生可以上学校官网申请办理或者联系学校学办进行办理),而且两种纸质版成绩单都需加盖院校的公章;另外也需要注意根据不同院校的计分标准进行GPA换算,换算后的成绩不够高也可以通过提供年级排名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水平。


2.合格过关的语言成绩


     语言成绩是申请本科和研究生的过程中都至关重要的材料,一般是要求由考试机构直接寄给学校。拿美国举例,高校普遍接受托福成绩,大部分也会接受雅思成绩。结合总体数据来看,研究生的语言成绩要求会比本科生要高,具体要求一定要查阅意向学校申请要求,VSL的建议是达到意愿学校的硬性指标即可,如一些院校要求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等等。要注意的是,语言是我们国外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不只是一纸成绩单而已,刷高分不一定是必备之选(具体可参考VSL上一篇文章:留学碎碎念:真的要刷语言成绩吗?)能听懂、会沟通才是王道。


3.“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推荐信


    

    推荐信是留学申请资料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要的一项,尤其是对于申请硕士、博士的同学,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所申请的学校对你的态度和评分,也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推荐信的内容要充实,能够切实准确地反映出被推荐人(即留学申请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是推荐人(通常为学术导师或实习上司)的背景有足够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最好每封推荐信可以从不同方面展示你的各种能力。从而体现综合素质)。

    拿硕士申博士举例,获取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论文导师就是推荐人的第一选择。他们可以从你在该专业的学术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方面阐述,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增加论述的细节和真实性。一定要把具体写作的要求告诉导师,最好提前一个月或者至少两周联系老师书写推荐信。当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再提交一份职业推荐信,虽然部分院校不强制,但也可以是一个点睛之笔。

    另外,若能够拥有多封来自领域大咖的推荐信,无疑也会为申请过程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住一切认识大咖的机会,比如参与知名学者的科研项目、参加业界知名学术研讨分享会、以及Summer school和交换项目中,多与领域相关教授保持沟通、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与真诚态度,留下好印象等等,这个时候请求他帮你写一封推荐信,通常教授们都会非常乐意这样做。


4.用CV和PS讲述独一无二的故事

    

        申请文书中最重要的当属CV与PS

    CV即个人简历(Curriculum Vitae),是我们历年来客观事实的精简罗列。我们参与了哪些项目,做了哪些实习,我们的成绩水平,拥有怎样的技能,都可以在简历里面体现出来。总体要做到:避免无效内容,体现专业水平,字斟句酌,有理有据。主要注意:有些学校可能要的是Resume,那种篇幅无需过长,1张即可,而CV的话可能有多页;逻辑架构严谨,包括基础信息、教育背景、学术经历/成就、实习经历、是否有获奖;科研经历丰富的可以着重书写自己做过的比赛及发表的论文,并陈列自己的贡献,实习经历丰富的可以着重描述自己参与过的项目及从中得到的成果和学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要有时间线概念,一般写作思路是按照倒叙的时间顺序写。

    PS即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申请者向自己所申请学校展示科研经历、表现学术热情,体现专业规划的一份文书材料。写出一份精彩的PS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了解学校。在开始书写个人陈述之前,要了解所申请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对申请者的录取标准和偏好,以及所申请项目的申请要求,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教授的研究方向,以往成功申请者的经验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理清写作的逻辑、结构和重点,也真正知道如何用自己以往的经历,打动这所学校和项目的招生官。

    二是剖析自我。简单点说,所有我们的课内、课外、学术、职业的过往经历都能够成为个人陈述的素材。但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选择过往经历时,必须要结合自己对这个学校和项目的了解,选出最能够打动人,最能够表现自己的学术热情和专业能力的经历,并使用一条逻辑主线将这些经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一份完美的个人陈述。

    总结来说,一份完美的文书,应该做到学术性和独特性相统一。学术性应该体现在不错的科研经历与学术成果上,这是我们能否被招生官记住的关键。独特性则是要争取做到每句话放到别人的申请材料中不成立,就是最高境界。


PART.02 申请完毕=万事大吉?

    可能不少的同学都认为,网申提交,成绩送出,材料寄出,申请工作结束,自己就可以坐等录取通知,万事大吉了。但是,这却是大错特错。一时的掉以轻心就可能让我们与心动的offer擦肩而过,这其实还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我们去继续关注。


1.及时跟踪录取进度

    及时跟踪录取进程是同学们提交申请材料后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包括查询GRE、托福或雅思成绩是否成功送到学校,寄送的学业成绩单等材料是否顺利被招生委员会签收,推荐人是否把推荐信上传网推系统等等。我们可以进入网申系统或学校发送的查询状态的链接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邮件和学校研究生院进行询问,直到确保所有需要的材料都到达学校,匹配你的网申,可以接受初审为止。


2.现阶段学术成绩依然重要

    绝大多数申请者提交材料时都会处于上一阶段学习没有完全结束的状态,所以部分院校录取时可能只考虑前几个学年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一些同学可能会因此觉得后续学年的学术成绩无关紧要,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入学前审查我们依然逃不掉要提交完整的成绩单的命运,如果最后一学年的成绩一塌糊涂,学校也可能会很任性地收回你到手的offer。


3.主动出击,争取offer

    有的大学录取你,有的大学拒绝你,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你无法更改,也无法挽回。这时候你就可以占据主动权,主动出击,给意愿学校、给心仪导师发邮件,表明你对这所学校的热爱,这个专业的热忱,对不同文化的向往和对下一阶段深造的憧憬。试想,这个时候录取委员会的成员/导师正在为该录取谁发愁,因为顶尖的学子他们都立马下单录取了,差生们也都给了拒信,只剩下各种条件差不多的求学者,不太好分高低。就在这个时候,你的一封言辞诚恳、心意款款的邮件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他们会不会对你更有好感?你的录取概率会不会上升?


PART.03 胡老师有话说

    

说到申请材料,真正集中准备的时间大概半个月就够了,而筹划的时间可能要1-3年。之前谈过硕士博士择校区别(请参见:留学碎碎念:offer季的两三事),针对材料申请上却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是,硕士生的审核有时多由研究生院主导,对大量材料进行一定初筛后,再分发到各个系所;而博士生的审核则多为导师责任制,导师对你的支持甚至能帮你override一些客观约束条件(比如语言考试)。因此,硕士申请在海投的前提下,需要对你精选出的8-10所学校的申请要求和deadline非常熟悉;博士申请人一定要早早联系心仪导师,面试后根据潜在导师给出的意见进行申请。博士申请得不到任何导师回复的前提下贸然申请,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根据不同学校的材料列表,具体准备。有些学校可能让你写一个PS,有些学校可能让你写一个personal history和一个statement of purpuse,那就要学会拆分。有些学校不要求GRE,有写学校需要。语言成绩越早过掉越好,但是一定不要死磕。规定的语言成绩单等材料一定要提前准备,不要临时抓瞎。尤其是现在疫情不稳定,随时可能封校,不方便出行的时候,如果自己读研换了学校,拿不到本科成绩单耽误申请deadline会令你后悔不已。


    针对材料本身,我作为一个导师,通常会先看学生的CV或Resume。因此,CV一定要做的逻辑清晰,简约美观,会给潜在导师良好的第一印象。我的个人习惯有时会先看推荐信再看PS,看看别人如何评价这位学生,再看看是否与学生自己描述的一致。毕竟在美国,多数推荐信是老师自己写的,可信度很高。内容不一定长,但一定是和申请人有过交集,论述合情合理的。国内申请人,由于推荐信通常是自己撰写老师签字等,有时会过渡套用模板,甚至出现和你不熟悉,却能描述出很多细节的情况。这在潜在导师眼里,是一种cheating的行为。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忽视推荐信。给大家的建议是个人陈述和推荐信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在PS中,应该提炼出至少三个自己经历的高光时刻,同时每位推荐人还能客观地去证明那些亮点。这样的组合会让你的申请材料变得非常高效。再说说PS,切记不要记流水账,切记不要生硬套模板。一封最棒的推荐信一定是你自己的经历,甚至说这段话放在别人那里不成立,这就是你的特色。例如,我修过某某课,做了某某毕设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句子要少些。即便是写了,也是为了反映你自己的某个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谈。推荐人的选择上,国外教师人数少,圈子小,大家的推荐信可信度还是互认的。国内的申请者,除了自己导师外,可以找目标导师相关领域的国内老师(不一定有出国经验)来写。为了证明自己其他的经历和能力,建议去找与自己导师有合作的相关老师,校内辅导过自己课外科研或竞赛的老师、校外实习或实践中的主管、已经毕业做老师的师兄师姐、甚至辅导员等等。不要总想着找大佬,一定是找熟悉你的人,才能写出最真实可信的内容。当然,如果你同时有三个业界大佬推荐,可能就是妥妥的offer雨了。

    最后,十分再强调下时间线。CV的准备是一个持续更新的过程,建议本科二年级开始就要有自己的简历,做过的所有事情都要更新上去。需要说明的是,申请硕士包括找工作的Resume是越简要越好,而博士申请这的CV是越全面越好,是过程记录,是你自己大小成绩的汇集。因此,CV的准备可能长达数年。语言考试从准备到结束,半年到一年周期为宜,过长只是让你变得散漫。PS最好三天内集中完成,然后拿给老师和同学阅读提意见。推荐信同理,但是和推荐人建立联系也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总之,对于需要熟悉的材料,不要战线拉得太长,那样写东西会比较累。最后插一句,中介帮不了你啥,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

    祝大家申请顺利!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来源于多样化结构实验室VSL

     排版 | 蔡  澈

     审核 | 胡  楠



留学碎碎念:手把手教你准备申请材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