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2届亲历者说(六)| 22级西安交大经金432应统初试第三名418分樊学姐经验分享

2022-04-25 23:25 作者:西交大432应用统计考研  | 我要投稿


一、 基本情况

报考专业是经金学院的应用统计专硕,一战上岸,初试总分418分,排名第三(因为没有每个专业具体排名,看复试名单知道的),政治78,英语79,数学140,专业课121分。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复习时间大致为8个月(3月开始复习,中间5月和六月因为学习课程以及学年论文等原因耽搁了两个月)。

二、 专业及学校选择

首先在专业选择这一方面我是在金融和应统两个专业之间纠结,但最终选择了应统。一方面原因是和本科学的课程比较重合,另一方面也是应统本身考的比较简单,上手比较容易,而金融的话听一些师兄师姐描述可能内容比较多,所以权衡之下,选择了应统。选择西交的原因就是一个是离家近,一个是它的应统有一个是在经济与经融学院,大家在选择经金还是数统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培养计划,我个人认为经金的课程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我本身相对于数学的话是更喜欢经济的。下面是我备考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但具体的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

三、 一些经验

1、数学: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需要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门,也是比较难学的一门,但是也并不是说学不好。我认为数学的重点还是要多做题多练,数学有很多公式,但并不是说需要去考每天早上背来掌握的,而是需要一次次练与之相关的题,增加熟练度,形成肌肉记忆,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数学里的知识点。

做数学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谨慎,其实考试的时候大多数题目都是基础题,并不存在太多难题的现象,但是对于基础题,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一分都不失。试想,如果把自己会的题做不对,再加上一两道不会的题,那成绩肯定也不会高。我今年做题的时候就是在两个大题计算的步骤中出了错,虽然最后成绩还可以,但总归是丢掉了不应该丢的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用书:汤家凤讲义以及1800题(高数、线代部分)、李永乐复习全书(线代部分)、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余炳森概率论讲义、王式安概率论讲义、660题(高数、线代部分)、330题(部分题)、880题(李林划的精选题)、李林4、6套卷、15年真题。

课程:汤家凤基础视频、武忠祥强化视频、李永乐线代课程

复习进程:

(1) 基础阶段(三月初-四月底)

我是从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就同时开始了数学和英语复习,这个阶段的用书就是汤家凤的基础班课程搭配其1800题。我是会边听边自己做笔记,这样会加深记忆。先听完一遍课做完笔记以后再自己看一遍讲义,做一做上面的题,实际上讲义上的题是强化阶段用的,所以那个时候大多都不会,但我感觉看一遍还是有点效果的。刚开始的时候做1800题甚至都很困难,但是做过一遍再二刷的时候就会感觉1800真的挺简单的了。这个阶段我没有开始线代和概率论。

(2)强化阶段(七月初-十月中旬)

这个阶段大家可能都已经进入了巩固阶段,但实际上我因为5、6月根本没有进行复习,所以知识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相当于是重新开始。我高数跟的是武忠祥老师的课,这里强推,听他的课真的能打开做题的思路,因为老师会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同一道题。但是由于我太久没有做题,所以听课也是比较困难,但是这样的状况没有多久,我坚持每天听两个小时课,做四五个小时的题,慢慢做多了也就熟练了。这一阶段主要是做660搭配330,以及完成1800的二刷。

线代部分我听的是李永乐老师的课,很详细,基本上一遍过来再搭配讲义就基本掌握的差不多了,但线代还是要多练,很容易遗忘,而且不能因为线代比较简单就放松警惕,这一部分如果不经常做题,有的时候可能很简单的规律都找不出来。

概率论部分我其实并没有做很多题,因为首先专业课里面有一些是涉及到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比较简单,所以只看了两本讲义,然后自己挑一些题出来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还是建议三门同时开展,当然不是说开始的时间一模一样,意思是即使某段时间重点放在线代上,也不能直接停止高数的刷题,因为遗忘的速度太快了,一两天不做可能有些知识点已经不记得了。

(3)冲刺阶段(十月中旬-考试)

这段时间我首先是刷了李林的880题,当时纯粹是因为身边的同学都说这本书比较好,而且我本身也觉得自己做的题有一点少,但是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就只做了高数部分的精选题,还是有一定收获的,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完成了660二刷。我的建议是,题不能只做一遍,做了一遍对我来说可能只掌握40%,要掌握到80%以上,就必须不断地刷错题,直到不错为止。

十一月份我开始做套卷,主要是以真题为主,我是先做的奇数年,因为基本难度低于偶数年,两天一套,一天真题一天刷错题,真题一定要掐着时间做,以保证考试的时候不会掌握不好时间。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会大受打击,例如2005年的题很简单,但是我只有一百出头的样子。但是刷多了掌握真题的基本题型以后就好多了。

做完真题后开始做李林6套,它是要稍微难一些的,但是要是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的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做完以后还是要注重错题和不断总结。最后的这段时间回顾是很重要的。李林4套我是考前几天才做的,这个相对于6套就要简单很多,适合考前调整心态,所以在这期间我都是不断在刷错题和看知识点,没有每天做大量的题了。

2、专业课

专业课其实我花的时间并不多,实际上专业课也没有很多的内容,统计学8章加上计量4章多一点,个人认为要掌握的话难度不是很大,主要难点在于计量经济学。

用书:袁卫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统计学(第七版)、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四版)、圣才笔记(袁卫、李子奈)、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学习指南、学堂重点难点笔记、学堂真题、学堂专项题型总结

(1)基础阶段(七月初-十一月初)

专业课我是从七月份开始的,前期一天花两个小时。统计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基本用了一个月左右看完了一遍然后做完课后题和圣才的题。后面就是一天三个小时,一个小时统计学,两个小时计量,计量相对来说较难,但只要多看书,知识点自己多推几遍也就理解了。计量的书前前后后那我看了有五六遍,差不多是说出知识点就知道在哪一节的程度。然后计量做的是课后题、圣才以及学习指南。前两个一定要认真看,学习指南的话我是把上面的过程全都自己推导并且差不多都记了下来,但最后发现考试考的没有那么难。但简单的推导还是要掌握,因为今年就有一道大题是关于拟合优度的推导。

我把前面几个月都总结为基础阶段的原因是,我感觉我们的专业课就是理解+背诵,做题的话其实没有特别多,主要集中在数理统计以及方差分析那块,数理统计的话数三已经练过了,方差分析还是要好好练一练,不要眼高手低,注重基础计算。

(2)背诵阶段(十一月初-考试)

这个阶段专业课花的时间比较多,每天早上我会花三个小时左右来背诵,主要用到的就是学堂的专项题型总结,个人认为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主要是简答题方面答案很详细,可以直接在考试的时候用。然后这段时间做题的话我是简单刷了一下贾俊平的圣才,还有学堂的专项题型等。做题的话难度没有很大了,只要把知识点记住,不会的题很少。

专业课的一些建议:对于看一两遍记不住或者不能理解的地方不要太过于纠结,多看几遍书你就会发现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看多了就都会理解了,然后对于整个知识框架也会比较清晰,总而言之就是,多看课本。

3、英语

用书:不背单词app、黄皮书(英语一、英语二)、王江涛作文书

(1)背单词阶段(三月-七月)

这段时间英语我就只背了单词,因为本来感觉基础不算太差,所以没有去看英语的视频,专项强化语法和长难句,当然大家如果觉得长难句方面有问题可以去看看视频。但单词还是最重要的,每天都要背单词,至少要在七月之前把全部单词过一遍。

(2)阅读阶段(七月-十月)

这个阶段我除了继续背单词之外会每天做一篇阅读,先做的是英语一,不得不说,刚开始做英语一的时候几乎看不懂,但还是强忍着痛苦一句一句翻译,不会的单词记下来背一背,英语一的阅读用了一个多月刷完以后再转到英语二就会觉得一下简单了好多,然后英语二我没有再精翻了,每天一篇阅读加一篇完型,我是做了十二年的试卷,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的,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再去做机构的模拟题,真题做完就足够了。

(3)冲刺阶段(十月-考试)

这个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作文和新题型还有翻译方面,但是单词和阅读也要坚持做,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新题型和完型我看了宋逸轩的课程,可以作为参考。作文看的是王江涛的课,一定要多背多练。作文我就是因为练得太少,所以主观题方面扣掉了很多分。还有就是如果有同学字写的不是很好的话要提早先注意一下练字,这个在作文里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可以留一两年的真题来进行模拟,但是我个人感觉英语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这一部分我没有太过重视。

4、政治

政治是所有科目里面最轻松的一个,做题做累了看看政治调整一下心情,所以我一般把它放在晚上,不需要动脑。大家也不要担心自己是理科生,这个并没有什么影响。

用书:肖秀荣精讲精练、徐涛背诵手册、肖四肖八、腿四

视频:徐涛强化课

(1)强化阶段(九月初-十月底)

我政治开始的比较晚,但是时间还是很充足的,我是先听徐涛老师的课,再看一遍精讲精练的知识点然后做题,一天两个小时左右。徐涛的基础班没有必要看,马原部分要认真看视频,可以加深理解。

(2)冲刺阶段(十月底-考前)

精讲精练我看了两遍,题也刷了两遍,第二遍的速度要快很多。然后同时用徐涛的背诵手册来进行背诵,主要是注意帽子题,这里看视频的话徐涛老师都有讲到。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腿姐的课,有听同学说腿姐技巧班很不错,但我是没有时间去看了,所以直接放弃。后期快到考试的时候就是做肖四肖八,肖八重点选择、肖四全背。我是感觉这几本书就足够了,太多书也看不不完,政治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

四、写在最后

作息时间:我的基本作息时间是八九点起床,到后期背诵的时候是七点多起床,但是重要的不是每天早起,而是要利用好坐在自习室里的每一分钟。我基本上去了自习室以后就不会再去玩手机了,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至少也有七八个小时的,如果大家每天早上六七点起来然后去自习室昏昏欲睡,那还不如一觉睡醒再去有效学习了。

考研难点: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很难得一件事情,我感觉确实也不简单,但是难的地方并不在数学也不在专业课,而是难在坚持,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一两天可以做到,可是一年就很难了。相信大家去图书馆的时候跟前也不缺“考研气氛组”。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件事情大家能用一年去做到,就尽全力去做,不要把它拖到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学习,到底有没有效率,哪里还需要改进,减少无效学习,把这些时间腾出来去外面放松一下也许还能提高接下来学习的效率,而不是让自己越学越累到头来却没有任何收获。不要在一开始就想着二战,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希望各位都能一战成硕!


最后附上一句话激励大家,也是我考研的时候鼓励了我的一句话:

每个优秀的人,

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那段时光,

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

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自己心目中优秀的人!


22届亲历者说(六)| 22级西安交大经金432应统初试第三名418分樊学姐经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