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好

济公活佛
济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舍利铭》之中记载了济公的生平,济公原名叫作李修缘,浙江台州人,临海都尉李文和的外孙,法号道济,是宋代高僧。降龙罗汉只是佛经中的神仙。
《舍利铭》原文记载道: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隠佛海禅师。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
从《舍利铭》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济公的生平,他是浙江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外孙,拜入灵隐寺佛海禅师门下出门为僧,法号道济,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寺,享年60岁。
《高僧传》中还记载:济癫僧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说济公性格不羁,爱吃酒肉,行事癫狂,不受清规戒律约束,被称作济颠和尚。
济公虽然不受约束,但是他也是一位有着极高学识、心地善良的高僧,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还懂得医术,治愈了不少百姓的疾病,却不肯为权贵看病,还喜欢打抱不平,扶危济困。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传说,后世通过艺术的润色使得传说更加丰富多彩,在民间广为流传。在百姓心中有着很高的形象,被百姓称作是“活佛”。
降龙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中的一员,排名第十七也是迦叶尊者,只是佛经之中记载的神仙,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佛经中记载他是佛祖的弟子,为了结尘缘曾经下凡到过民间普度众生,了结尘缘之后修得正果位列十八罗汉之一。
济公的人物生平除了《舍利铭》和《高僧传》之外《灵隐寺志》、《济祖塔寺志》之中都有记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降龙罗汉仅是佛经之中的人物,并非历史人物 济公并不是降龙罗汉。
佛学: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济公活佛,皆为最为熟知的佛教三罗汉
佛教的众多人物中,虽然观音大士和佛祖最为被大家熟知,但在佛教历史的发展中,也曾出现过无数以身证道,救苦救难的代表人物,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佛教人物: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济公活佛:
降龙罗汉
降龙罗汉又称“庆友尊者”,降龙罗汉即是“迦叶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没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一罗汉降伏了龙王取回经卷,被人称为“降龙尊者”。
前十六位罗汉即《法住记》中所列之十六罗汉名,但在民间新增补了两位罗汉,即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也就是《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宾度罗尊者”其实是同一尊,只不过一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而已。
后来,宋代志盘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尊应为迦叶尊者,第十八尊应为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十六罗汉变“十八”,其实只是在不影响佛法教义的基础上顺应民俗所取的“数理之变”。十八罗汉形象由唐末开始,直到宋代盛行,与中国民间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庆友尊者及其弟子著作了佛教经典《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后由唐玄奘译为汉文。庆友尊者在《法住记》中首次为大小乘佛教进行了分类。又将“十六罗汉”的法名和道场告诉大众。从此佛教徒对“十六罗汉”的崇拜逐渐普遍。
伏虎罗汉
伏虎罗汉又称“宾头卢尊者”,伏虎罗汉即是“弥勒尊者”,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而长啸。伏虎尊者慈悲,将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驯服了,还常侍左右。
我国佛教史上也有遇安禅师于浙江省温州仙岩伏虎的记载,后人在此地建伏虎寺以证此传说。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安徽省庐江县的冶父山伏虎寺,以及峨眉山伏虎寺;其传说也皆与得道高僧伏虎有关。
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国师认为“十八罗汉”中最后两尊,一为迦叶尊者,即降龙罗汉;另为弥勒尊者,即伏虎罗汉。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
但在藏传佛教中,第十七位罗汉为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罗汉为弥勒。“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在中国民间乃至官方的影响越来越大。
位于小乘佛教中心的泰国,始建于1994年的“帕朗塔布寺”,俗称“虎庙”。寺中至今有十七只猛虎与僧人同吃同住,领受佛法教化。由此可见,伏虎罗汉的传说并非来自于杜撰传说。
三界内外之众生皆有佛性,也皆可成佛;且越是刚强的众生,越需要大慈悲力感之、化之、引之、度之。不舍一众生,才是佛法慈悲广大之处
济公活佛
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
济公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济公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父李茂春,母王氏。十八岁时双亲继丧,后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瞎堂慧远为师。
相传他不喜颂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 故又被称做济癫
济公的师父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则被百姓称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道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于净慈圆寂。
他在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葬于虎跑,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