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的意义
在我接触到女性主义之前,我一直认为我很幸运。我是湖北宜昌人,我们那里因为政策问题我这一辈几乎全部都是独生子独生女。我妈有一个弟弟,婆婆外公攒钱给舅舅买房子娶舅妈,我妈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妈感受到极度的不公平,她甚至有时候感受到愤怒。我爸很喜欢女儿,所以他也为我的出生高兴。 可是我后来发现我爸喜欢女儿的理由是女孩子听话,女孩子乖巧,女孩子是小棉袄——贴心,我认为这是一种规训,他由心而发的认为我得成为一个乖乖巧巧的女孩子,坚定的践行“富养女”,认为我会很随意的被男孩子拐走,我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我是需要保护的娇花。可是我不是,后来在我的记忆里,他常常为此表达遗憾。他用一种重男轻女的价值体系中女孩子的形象来对待我。在发现我性格强硬,很难被他的要求影响后,再次恢复得意洋洋,认为我继承了他的坚强性格,可以更近一步当一个假小子,继承他的衣钵。他是对我有感情的,在发现我无法达成他的愿望后不停的为我开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明显的大男子主义和不曾说出口的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我妈对婆婆外公的重男轻女表达不满,但是却不行动,婆婆外公在成长过程中的物质上是平等的,但是在成年后的婚嫁中展现了对于男女不同的态度。在比较自由的家庭环境和依旧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中长大,我妈还是放弃了工作,回来当家庭主妇,面对我爸说她笨的话只在口头上表达不满。她意识到了不公,却不去改变。 我在小时候特别喜欢短头发,随便扯一件衣服就穿,常常有长辈“:孩子还太小了,长大了就懂爱美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迟钝,我发育很早,却从来不为了我比别人更高的胸部感到羞耻,也不会刻意演示刚刚从商店买回来的卫生间,我只是觉得麻烦,我那时候就常常想,我如果是一个男孩子该多好,不用承受月经和发育的胸部疼痛。 后来上了高中,我发现身边的朋友陆续恋爱,她们花费大量的时间黏黏糊糊,我那时候就发誓,我要一辈子不结婚,因为我无法接受为一个男人做我爸妈都没吃过的我做的饭,洗我自己都懒得洗的衣服,我当时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样不算特别底线的事情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甚至为此写了一封信来劝说我爸妈。他们的反应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激烈,他们怀疑我在学校偷偷谈恋爱受到了情感创伤,还拿着我的信去看了心理医生,劝说无果之后用孩子还小,玩够了就想结婚了来安慰自己。我身边的朋友有的认为我莫名其妙,以我是一个自私的entp为理由和我绝交(?);还有朋友隐晦的赞成了我的观点,结果她在今年初和一个仅仅认识了三天的男的恋爱了,陷入了反复的精神内耗,我多次劝分无果;我今年3月认识了一个男的,在我明确表达了我不谈恋爱,不结婚,不喜欢小孩的观点之后对我死缠烂打,旁敲侧击我是否受过情伤,从我的室友那里获得关于我动向的支持。 你们看,多可笑——我的爸爸一边担心我被轻易地拐走,一边担心我不结婚。我的妈妈一边说着我不满女人得结婚生子却被否定付出,一边要求我有一个女孩子的样子,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我的朋友同学对我的行为表示诧异,甚至有人认为我在哗众取宠。 在我接触到女性主义之前,我甚至为我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不愿意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女孩子感到愧疚(我一边对女孩子是如何如何的形象表示认同,一边不去这样做,我认为这是我对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对,我对此感到愧疚。虽然我潜意识里不认同,但是当时的我无法从理论上剖析原因,我只能告诉别人——我不想,我不愿意。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任性,因为我自私,因为我懒惰(我总是不吝于用最严重、敏感的词来形容自己,虽然我不会改,但我得知道我是什么人)。 今年真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上大学之后事业变得开阔让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了我的视野。我的学习时间不算很长,很多东西还在学习过程中,但是我很感激。 我确实幸运,在独生女家庭长大,还养成了执拗的不愿意为他人改变的性子,我从来没有活成除了我以外其他人期待的样子。但是我很感激女性主义给我的世界带来的对于我还懵懂时就期待的人生的解释。这种世界观的构建让我在日后面对他人的质疑只会更加有底气去反驳,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自私任性,而是每一个女性都有资格选择除了结婚生子的人生的权利,每一个都有资格选择除了传宗接代的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