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萌新装机指南 —— 第十二节:小零件&整体购买思路篇

2020-06-13 10:04 作者:猫老大不吃鱼  | 我要投稿

前言: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帮助身边那些想自己组装电脑但对硬件并不了解的朋友,能对电脑的配件构成和品牌型号有个初步的概念,笔者的目标是:

带你了解机箱内部硬件构成,让你拥有自己购买所有配件的能力。

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每个硬件都详细讲解原理,只能简单一提,如果对硬件运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会对你配电脑的整体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文中所涉及的品牌和型号推荐比较主观,如有异议可以直接换成自己喜欢的品牌,求同存异就好。 

共12节,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节。


 第十二节:小零件&整体购买思路

终于到了最后一节,经过前面11节的系统学习,朋友们应该对硬件有了很清晰的了解。不过除了上述所有硬件之外,还需要很多小配件,有的是必不可少的装机工具,有的则可以提升颜值,这样组出的机箱才是完美的。本章同样忽略掉品牌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小配件

1)硅脂。全称“导热硅脂”,也就是俗称的散热膏,具有良好的导热、耐温、绝缘性能,目前是CPU顶盖和散热器间最理想的导热介质。越好涂的硅脂, 使用寿命越短,散热效率也越低,好硅脂通常像水泥一样硬的一批,笔者推荐大家使用高性能硅脂,不但导热效率高,而且正常使用的话两三年都不用换。

这里推荐几个笔者比较喜欢的硅脂的品牌和型号:

利民:TF8。导热系数13.8
利民:TFX。导热系数14.3,重点推荐
暴力熊:“热灰熊”。导热系数12.5
EKWB:TIM 8A。导热系数11.5,好涂
信越:7921。官标系数不准,虽然性能好,但是巨难涂

2)显卡支架。推荐买杆式的,比较实用,既可以支撑显卡,也可以推到顶支撑大型风冷。灯条式的支架基本上就是个装饰,实用性一般。

酷妈&乔思伯的显卡支架,比灯条式的更实用

3)螺丝。如果害怕装机的时候把机箱自带的螺丝弄丢了,可以再单独买一盒螺丝备用。装风扇的时候如果不想用螺丝,怕有共振噪音的话,可以去购买一些胶钉,虽然不算便宜,但确实方便又实用。

这种整理好的机箱螺丝套装在某宝和狗东上一搜一大把,而且很便宜
猫头鹰的NA-SAV2 减震胶钉

4)风扇集线器。现在很多高级机箱都在背板上自带集线器,如果你需要连接的风扇非常多、机箱又没有预置的话,可以单独购买一个。

连拓C311E十路风扇集线器,支持PWM调速,背面有3M胶可以直接粘在机箱上

5)固盘散热片。提供给M.2接口固态硬盘的散热片,因为NVMe固态硬盘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很多高端主板都直接预设了一条或多条散热片,如果主板没有自带的话,最好也去买一块。

利民 TR-M.2 固态硬盘散热器

6)内存散热片。顾名思义,是给普条使用的散热片。有的还带灯条,光污染爱好者的福音。

乔思伯 NC-1 内存发光马甲

7)圣环。既然能让普条亮起来,那风扇也能!有不少朋友时刻想着点亮自己的猫扇/镰刀扇,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风扇圣环,直接安装在风扇外面,用自带的光圈照亮你的无灯扇,注意,浅色的风扇效果更好。

追风者的ARGB风扇圣环

8)工具组。包括螺丝刀组、壁纸刀、扎线带等等。如果找人上门装机,小哥都会自带,自己动手的话就准备一下吧。

好的螺丝刀组不便宜,但是以后家里也能用的上,是值得买的


小结:

关于硅脂的涂法,网上有很多教学视频和原理解说,笔者个人推荐几种涂法:

①流动性好的柔软硅脂,泛指所有普通硅脂,应采用一点式涂法,即在CPU顶盖中间点一个黄豆粒大小硅脂豆,因为其流动性比较好,散热器压上去之后就会自然的压实。

这其实都多了,不过大概是这个意思

②流动性一般的硅脂,如利民TF7、TF8,酷冷钻石,EK-YIM8A等,应采用九点式涂法,即在顶盖上均匀的点出九个很小的硅脂豆,然后再用散热器压实。

③流动性差的硅脂,一般都是又硬又粘稠,如利民TFX和信越7921,这类硅脂不但很难压匀,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弄你满手,笔者建议使用“X”式涂法,如果对自己的用量有信心的话,还可以使用“米”字涂法,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压实后的均匀程度。

这种涂法就是典型的失了智,笔者看完感觉San值瞬间掉光

对于硅脂的误区也有不少。首先,硅脂并不是越多越好,就算其导热率再高,也不如两块金属直接接触的导热效率高,硅脂的作用是填补CPU顶盖和散热器底座间微小的空隙,因此只要薄薄的一层就可以了。其次,我个人不建议新手直接将硅脂手动抹匀,容易弄满手不说,实际效果跟点式涂法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实在想上手,记得使用一次性透明塑料手套,比硅脂刮刀好用的多,实在涂不开还可以先用吹风机加热一下硅脂

除了上述配件外还有很多小零碎,比如大4D转接头、风扇一份二/一分多连接线等等,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整体购买思路

当我们已经能对各个硬件的参数了如指掌、能对各大厂商和代表型号如数家珍,就可以进入最后一步——选购了。对于配件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当然就有不同的想法。虽然配置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不过仔细看还是能找出一定的规律。这里比较主观,是笔者这几年经验的总结,仅代表个人意见。


(硬件 & 整体价格占比)

1.CPU+主板套装:      25%~35%

2.显卡:                        35%~45%

3.内存:                        4%~8%

4.电源:                        4.5%~6%

5.CPU散热:                3%~7%

6.SSD:                      4.5%~6%

7.HDD:                      2%~3.5%

8.机箱:                        2%~3.5%

9.风扇:                        1%~3%


对照方法:在挑选完硬件之后,将价格占比与之对照,在表格的基础上浮动1%~2%都在合理范围内,如果超出太多,说明此项硬件预算有些超标。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价格参照表是为了避免木桶效应而做的性价比向的搭配,如果朋友们对某项硬件有特殊要求,一定要灵活变通,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


总结:萌新装机指南12节到这里就都结束了,如果,你真的认真的看了每节每字的话,笔者相信你完全有能力自己搭配出一台价格合理、性能满足需求的电脑。如果对于装机有任何疑问,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个专题再见。


萌新装机指南 —— 第十二节:小零件&整体购买思路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