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九)计算机神仙再显灵 世乒赛男女共新王

2020-02-28 13:17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感谢大家的支持,虽然你们没达到单篇四十点赞的要求,但总点赞都四十了,再加上我的好友@墨小七呢催更,所以今晚更新一篇蝴蝶效应,尽请期待。

—————————————————————————————————————————

团体赛结束,朝鲜韩国的姑娘们哭的稀里哗啦,中国的姑娘们同样哭得稀里哗啦。

接下来男子团体半决赛决赛没国乒的同志们什么事儿,各个单项的首轮次轮也没中国队什么事儿(中国队一般都轮空),运动员们们有三天休息时间。

这三天谁也没兴致出门逛街,高军整整哭了三天,邓亚萍泡球馆里加练了三天(有数据记录说邓亚萍打了预选赛,但是二号种子要打预选赛?)。

陪她练的是正是邓皇后来的老公——林志刚。


当年也是希望之星,结果因为和邓亚萍谈恋爱没能打出来的林志刚

老林同志反正闲的很,这届世乒赛只报了一个单打,虽然要打预选赛,但是一路2:0通关问题不大。

结果情场得意,球场失意,男单第一轮上来又碰上了格鲁巴,依旧是0:3被横扫,成为中国队所有单项中第一个出局的。

单项中进行的最快的是混双。这个项目本来最不起眼,咱们历来不重视。但这次不一样了,蚊子再小也是肉,男女团体都输了,要想保住三块金牌,男子要想拿个冠军,就全指望混双了,哪怕是蹭女队混来的半块也好。

和团体双打大家各出一半不同,高丽的混双却出了两个例外,刘南奎和玄静和与李粉姬和金成熙。我个人估计一来李粉姬有老公,和韩国的男选手搭档不太方便;二来刘南奎的汉城奥运会的表现实在是太败人品,李粉姬不愿意和他配。

中国队的主要对手有三个分别是号称天下第一混双组合的刘南奎玄静和,朝鲜的夫妻档李粉姬金成熙和欧锦赛混双冠军盖亭王晓明。

前文说过刘南奎左手日直反胶,但是和后来的金泽洙和前面的斋藤清不一样,他的打法更像中直,且侧重于前三板,和右手直拍的玄静和是非常合拍的双打好搭档。

然而刘南奎的问题在于自从被焦志敏和陈静发了两张好人卡之后,见到中国乒乓球队的美女们,就立刻不会打球了。

于是,看到对面施施然走来的陈子荷,玄静和就开始狂翻白眼,知道这场球完蛋了。


陈子荷当年拍的写真照

这里插句题外话,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青菜萝卜各有所好,颜值没有统一的标准,分不出高下。

但是我觉得陈子荷无论如何都可以入选国乒的十大美女,她当年可是无数男球员和球迷的梦中情人,女乒中属她收情书信件收的多。

像石川,爱酱还有邢延华(12年代表美国女乒出战奥运单打,打进第四轮输给了李晓霞),这些乒乓美女都是萌妹子;张怡宁,李菊这种属于潇洒帅气流的;而陈美人独占一个“柔”字,女人味十足。

咳咳,扯远了回到正题,比赛的最终结果就是世界第一混双栽了,陈子荷谢超杰24:22,21:16爆冷击败了中国队最大的对手,又先后击败了德国的罗斯科夫与施特鲁泽,罗马尼亚的巴蒂斯库和希腊格林卡的跨国组合,一路打进决赛。

前者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至于后者吗,他还得打个十年的酱油,才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


立下大功的谢超杰陈子荷

另外半区的比赛中,二号种子亚运会的混双冠军邓亚萍韦晴光败在了北朝鲜李粉姬金成熙手下。

这对夫妻档一面打球一面秀恩爱,对面的单身狗们一对接着一对被晃瞎狗眼后退散,直到碰到了天下第一混双王涛刘伟这对好哥们。

混双作为一项打妹子的游戏,刘伟这样非常经揍的妹子(防御性弧圈虽然更经揍,但不好配)就是打混双的无价之宝。

刘伟和马上就要登场的李菊一样,是第一批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代表。

这话除了夸她们进攻性弧圈球水平高以外,也是说她们台内小球处理上面不够细腻。

而女子比赛战术含量斗心眼的成分就多一些,即使像邓亚萍这样全台正手狂轰烂炸的,台内小球的处理也很细致,前三板能力出色(邓皇发球一般,但是接发和强攻是相当不错)。

但和后来的李菊不同,刘伟的问题在于性格。

其实刘伟也算是少年得志,十三岁入国家队(最年轻的是曹燕华,十一岁就被徐寅生钦点进了国家队;后来公认的天才郭跃十二岁),在国内比赛中也有全运会上勇夺冠军(1987年混双冠军)的超级高光时刻,然而由于性格原因(刘伟在国家队的人际关系有些两极化,和她关系好的是真好,不好的也是真不好):爱耍小脾气,打球完全没有韧性,球场上只要遇到挫折,就会轻易放弃,兵败如山倒。这导致状态无规律起伏不定,极端不靠谱,所以在国家队迟迟不受重用。

直到二十出头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为双打之王。

说起来王涛刘伟配对也是个巧合,当时大赛之前教练组们咨询新科亚锦赛冠军王涛的意见,王涛想了想说想和刘伟配;刘伟因为她的脾气性格当时基本上把男队的同志们得罪了个遍,想来想去选了王涛。

王涛的打法前文说过左手横拍正反反生快攻结合弧圈。

刘伟的打法很男性化,动不动就和人对拉弧圈;王涛在男子中打的却是姑娘球,打死也不退台。这两个互补的双打高手凑在一起配对混双完全就是天造地设。

这里插个题外话,国乒与乒迷公认的球速比直板正胶快攻还快的的就两个,一个盖亭,一个王涛,巧合的是这俩都是双打出道,还都是左手。

王涛刘伟双剑合璧以后战斗力惊人,人称男双打混双,两年制世乒赛时代最强混双组合,唯有后来的王励勤郭跃和昕雯联播能够抗衡(王励勤王楠这两位世乒赛之王的各自战斗力是不差,奈何组合后这个战绩……)。

两人两个3:1先后击败了盖亭王晓明和朝鲜的夫妻档,决赛轻取谢超杰和陈子荷,取代刘南奎玄静和,登上了混双世界王座。

王涛领奖后很激动想和刘伟拥抱一下,结果刘伟没注意直接去和裁判对手握手去了,领奖时侯王涛还不可思议,还问刘伟真这是不是真的,刘伟也在13岁入选国家队,苦熬8年之后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那个年代的第一混双——王涛刘伟

不过风水轮流转,团体和混双赛场上风光的其他项目上的就那么好的运气了。

带领法国女队冲进四强的王晓明第二轮就输给了日本的山下富美代;洪次玉第三轮被丁亚萍削了个3:0;团体赛带领罗马尼亚冲入半决赛的巴蒂斯库被团体赛赢过的俞顺福淘汰。

国乒的这边也没好到那里去,陈子荷遇见了她最头疼的日本“外星人”星野美香(16年出任日本女乒主教练)。

这位也是老朋友了,当年和曹燕华在世乒赛女团决赛对阵,左手直拍,特点就是快,非常快。据日本人的统计,她的攻球速度在世界所有女选手中,遥遥领先排第一,所以给她起了个外星人的外号。

但是她除了快以外其他就没了,所以也没能打出来,比较亮眼的战绩也就是汉城亚运会女单四强,汉城奥运会女双第四。

奈何陈子荷就怕这种速度流的高手,虽然第二局打了她一个21:4,但是最终1:3告负出局。

同样输球的还有1990年全锦赛女单冠军应荣辉,被香港的陈丹蕾3:1击败出局;李隼的妹妹削球手李隽败给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这位欧洲名将继焦志敏之后,又终结了一个中国姑娘的国乒生涯,也算是血债累累了。

女单十六强爆出了两个冷门,先是远走北美的耿丽娟时隔四年重回世乒赛,在1/8决赛遭遇高军。


代表加拿大出战的耿丽娟

这两位都是原来河北队的同门师姐妹,按照实力和互相了解程度,高军没有理由会输。

然而经历了如同地狱般的团体赛决赛,高军在单项比赛中输谁都不算意外。

不过淑女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以后,高军代表美国队出战泛美运动会,团体个人都击败了代表加拿大的耿丽娟,结束了耿丽娟的霸业,开始了自己的北美连霸。

另外一个冷门是刚刚夺得混双冠军的刘伟在16进8的比赛中战胜了刚刚夺得女团冠军的玄静和,玄静和在决胜盘17:18落后时竟然连发两个自杀葬送了自己,刘伟顺势杀进8强。一飞冲天的好机会就在眼前时,刘伟不靠谱属性爆发,一不顺心就放弃,下一轮居然输给了香港的陈丹蕾,刘伟在陈丹蕾两面快速的拨打面前没有什么办法,很快就草草缴枪。

和日后名扬天下的李佳薇一样,作为一名北京队出来的选手,陈丹蕾的技术特点就是站位偏中,相持能力非常强,非常耐打。

这里提一下现在折腾的整个女乒不消停的伊藤美诚,和中国乒迷印象中的正反反生反手快攻结合中近台弧圈打法不同,他既非王涛、陈静那种算球流(刘国梁都承认王涛不好对付,陈静更不用多说了),也不是陈丹蕾、孙铭阳那种反击流,而是更像邓亚萍,井浚泓和木子那种全台正手狂轰烂炸的打法(前两者时间太久远,后者拢共也没打几次大赛)。

陈丹蕾32进16的比赛中击败了浙江选手应荣辉,16进8打掉了日本的星野美香,四分之一决赛战胜刘伟不仅使她取得了自己在女单上的最好成绩,还为刘伟42届没有报上团体和单打埋下了种子。


第一位打入三大赛单打四强的海外兵团成员,来自北京的陈丹蕾

半决赛邓亚萍和陈丹蕾相遇,邓亚萍的进攻不是陈丹蕾能扛得住的,很快3:0取胜。

下半区是40届世锦赛冠亚军的对决,一向团体赛和单项赛状态只在一个的李粉姬仿佛从混双战胜邓亚萍组合之后找到了感觉,十六强3:2翻盘丁亚萍,八强3:2力压耿丽娟,四强与卫冕冠军乔红狭路相逢。

乔红这届签运不错,一路上也就碰上洪顺花和齐宝华两个对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碰上什么强敌。

李粉姬在这场精彩绝伦的5局大战中淘汰了卫冕冠军乔红,报了上届的一箭之仇,5盘比赛有4盘打到了20平之后,双方总分只差一分,足见比赛的紧张激烈。

决赛前,加拿大计算机的神仙又出场了,算出了比赛结果就是邓亚萍夺冠,和1989年大家伙儿都觉得是个笑话相比,这次大部分人都信了,而对这个预测最不希望的无疑就是李粉姬了,上届她过五关斩六将,连奥运会冠军陈静都栽在她拍下却被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乔红拦了下来,这次好不容易赢了乔红她不想再拿一个亚军。

比赛开始之后李粉姬仿佛受了计算机神仙影响,反手弹击失误频频,正手弧圈更是离谱,怎么打怎么没有,邓亚萍“啪”的一板,“啪”的一板就是一分一分又一分,都打到1:13了李粉姬才醒过来,开始反击,打出不少精彩的球,奈何前面挖下的坑实在是太大,最终13:21告负(李粉姬打了一个12:8,看得出她单打状态回暖的不错)。

第二局两个人都进入了状态,邓亚萍全台正手火力全开,李粉姬则是反手弹击犀利无比,比分一直没有拉开,但是李粉姬一直在追赶,从未能超越,18:21再负。

到了第三局邓亚萍状态全线飘红,那是怎么打怎么有,李粉姬的反手根本弹不上,邓亚萍“啪啪啪”跟机关枪一样的把球一个个的拍向李粉姬。

决赛的最后一分,就是整个女单比赛的最好诠释。邓亚萍发球,上旋球打李粉姬的中路,

这是李粉姬回球最舒服的区域,立刻反手弹斜线。邓亚萍想都不想,正手加力抽杀得分。

你打出最擅长,最高质量的攻球,却招来更强大的反击被一巴掌拍死,这球还怎么打?


最后一球打完颇为无力的李粉姬和状态爆棚的邓亚萍

最终邓亚萍21:14拿下第三局,3:0完胜而第一次登顶。


捧起吉盖斯特杯的邓亚萍

就这样朴英顺之后朝鲜队最优秀的乒乓球选手李粉姬只能无奈的接受女单两连亚的结局。

不知道李粉姬看到看台上的张立会不会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落寞与无奈。

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使邓亚萍结识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喜好乒乓球的萨马兰奇亲临现场观看了决赛,被邓亚萍的绝世风采无双霸气吸引,成为了小邓的头号粉丝,临时起意亲自给小邓颁奖(据说本来颁奖的是松崎君代),并允诺以后邓亚萍夺冠他还来颁奖。

从此之后,只要是萨马兰奇观战的比赛,邓亚萍便有如神助一般总能拿到冠军,无一旁落。

至于女双比赛在李粉姬俞顺福和玄静和洪次玉两对组合因为政治原因拆散之后,国乒事实上提前锁定了女双冠军。除了初次上阵的应荣辉找了巴蒂斯库搭配第二轮输给了高丽的洪顺花安海淑(上届爆冷李惠芬那位)组合之外,其余四对顺利打进八强,八强的四场外战中,不被张燮林看好的乔红邓亚萍3:2险胜南玄北李的组合;胡小新刘伟的直横配横扫了香港的齐宝华陈丹蕾;陈子荷高军连转带推打蒙了巴托菲维尔特;丁亚萍和李隽的双削组合打掉了洪次玉和俞顺福。

半决赛没啥悬念,邓亚萍乔红横扫了刘伟胡小新,陈子荷高军让双削组合吃自己的转吃了个饱。

女双决赛邓亚萍乔红PK高军陈子荷。

乔红邓亚萍这对金牌搭档自从89年世乒赛夺冠以后,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张燮林一直想给邓亚萍找个更适合的双打搭档,但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回到邓乔配的原点。

刘伟脾气不好,邓亚萍也是半斤八俩,性格上来说,除了乔红这样的好脾气,谁也没法忍受邓亚萍这样的强势搭档(杨影是小辈没得选)。

两人比赛中交流的时候,永远是邓亚萍说话,乔红点头(我真的一度以为邓亚萍比乔红大)。

邓亚萍乔红这边是一加一小于二的组合,对面的高军陈子荷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两人都是后发制人型的打法,靠防守慢慢磨,一个是怪拍的旋转,一个是推挡的刁钻落点,正手都是直拍正胶,一旦出现机会,正手攻击力也足够凌厉。

陈美人自己的打法就是一面长胶一面正胶的倒板,平时靠长胶胡搅蛮缠,有了机会用正胶一板打死,旁边多了一个直拍快攻的高军,相当于加了一个加强版的自己。

正反胶皮不一样的选手,经常需要根据战况来决定用哪一面打球。

打单打时节奏快,有时根本来不及决断,但到了双打比赛两个人轮流打,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判断局势,决定用哪一面打球。(所以伊藤美诚能进四次总决赛女双决赛,混双经常和昕雯联播打满五场也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陈子荷的打法,蛮适合打双打的。

而且两人不仅打法上很合拍,私交也非常好,后来双双出国打球,一个去美国一个去德国,两人还一直保持联系,

这在互联网只能发个邮件,连翻盖手机都还没普及的年代,真的挺不容易的。

比赛中,唱主角最风光的果然是陈子荷的这块长胶。

长胶的特点,借力打力,什么样的球过来,什么样的球过去。

双打比赛最容易在配合不默契的对手之间制造矛盾挑拨离间了。

比如邓亚萍抢拉上手,陈子荷悠悠然用长胶把球磕回去,乔红跟着进攻,不幸吃了邓亚萍自己的转,攻球下网。

而轮到邓亚萍接陈子荷的球时,别看她自己反手是长胶,但对于长胶同样没有好办法,只能以牙还牙的同样用长胶挡回去,然而那边下一个击球高军的正胶不吃转,邓亚萍的回球只要质量不高,她就可以开始进攻了,一开打之后,陈子荷换上正胶面两人可以连续进攻,邓乔这边就很难办了。

这场比赛比分接近,场面紧张激烈,场上“飒飒”,“漂亮”喊声不绝。

四人比赛三个人的声音,只有乔红是厚道人,只要国乒内战绝对不出声。

不过说到喊“漂亮”,这也不是邓亚萍的专利,对面高军陈子荷也是频频“漂亮”,陈子荷嘴上比邓亚萍还贫,“飒飒漂亮”以外,还喊过“打得好”,输了喊“我的我的”……

经过四局激战,配合优势弥补了个人能力缺陷,高军陈子荷3:1获胜。

最后一个球打完,两人高兴的拥抱在一起,然后高军小脸立刻就垮下来了,趴在陈子荷的肩膀上就控制不住了,团体赛决赛到如今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哭了个稀里哗啦,陈子荷含笑拍着她的背安慰她,满脸发散着母爱的伟大光辉。


赢得女双决赛之后在陈子荷肩头痛哭的高军

姑娘们那边打的如火如荼,小伙子那边打得也是轰轰烈烈。

冤家路窄,马文革上来就和科贝尔狭路相逢。

科贝尔的拧拉虽然是个半成品(B站有视频,大家可以去看看,更详细的技术分析我会在后面讲),但马文革的横板双反近台进攻性弧圈即使在当时也是个半成品,更要命的是拧拉克制的更是国乒的发球。科贝尔秋风扫落叶11:21顺利拿下第一局。

不过马文革第一局输在自己失误太多,反手压不住对方(那年头压得住的也没几个)。从第二局开始,马文革改变战术玩命送对方正手,在对方斜线对拉弧圈球后变线打反手,使科贝尔近台反手球的优势难以发挥,主动权逐渐移到中国选手一边。

21:15,21:12,马文革连扳两局。

眼看马文革越打越放手,科贝尔也放弃了短球控制的办法,第四局一上来便主动出击,比分一路领先,直至17:12。

这时候马文革在不利形势下大胆把台内球撩向对方左右两角,坚持把对手调离球台再打反手,从17:18换发球后连得4分,赢下第四局。

不过其他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前面提过老林同学情场得意,球场失意,被格鲁巴横扫出局。瑞典的二号种子欧锦赛男单冠军2:3爆冷输给了英格兰的库克。

输球后阿佩伊伦极为气恼的摔了拍子,悔恨地撕下了球拍的胶皮,将胶皮扔向了观众席。

不能说阿佩伊伦不努力,只能说作为欧洲乒乓球从单一技术要素向双重技术要素转变的关键人物,他的打法太耗体力,虽然这种变革让他成为了欧锦赛男单三冠王以及世界杯的男单冠军,但是这种变革太过伤身(大家可以发现很多技术的关键人物,职业生涯都不算长)以至于阿佩伊伦29岁就已经是步履维艰。

同样出局的还有瑞典的奥运铜牌得主林德,不敌日本的削球手涩谷浩。

倒在涩谷浩手里的也不止瑞典选手,日后的乒协副主席的张雷也倒在他的面前;而昔日上演奇迹打进四强的香港的卢传淞和反手拧拉还没整到极致的科贝尔则是被代表先进生产力1/4成品的马文革3:0淘汰出局;而欧洲直拍卡列尼茨则是输给了老朋友日本直拍斋藤清。

不过咱们这位明灯先生也没走多远,第三轮就和苏联的马祖诺夫兄弟一起回了家;金成熙先赢后输2:3放走了王涛;罗斯科夫则是让顺路提前来日本找工作的韦晴光不用两头跑;陈新华削掉了团体赛表现出彩的普里莫拉茨。

不过亚锦赛男单冠军王涛也没走多远,第四轮碰上了已经打通任督二脉的盖亭,0:3输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其他兄弟也没好到那里去,团体赛对阵国乒没有上场的格鲁巴3:0横扫了陈志斌;金泽洙和李哲承以3:1的比分分别战胜了谢超杰和于沈潼。

马文革则是幸运的躲过了各路神仙,3:1击败了削球手陈新华,他将在八强与汉城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刘南奎狭路相逢。

四场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场场打满五局。

盖亭是两度领先,两度被老瓦扳平比分,决胜局瓦尔德内尔经验更为丰富21:14击败盖亭;刘南奎这个拿着日直打中直的面对着马文革这个天天和中直对打的主,自然不是对手;佩尔森把格鲁巴拖进决胜局以后,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决胜局经验,顺利搞定了对手;金泽洙与李哲承的韩国德比之中,在第三局被打了21:9的不利情况之下连扳两局,进军四强。

不过相较于八强的势均力敌,四强战则是有些一边倒。

上来老瓦和马文革各送对方一个21:18,不过,在第三局老瓦打了马文革一个21:7之后,比赛就已经失去了悬念,3:1轻松取胜;至于佩尔森那边压力更低,让金泽洙体会了一次溜全台的感觉3:0打掉了对手。

来到决赛的依然是老瓦和佩尔森。

这次决赛前没出什么幺蛾子,既没有时间通知错误,也没有他人干扰。

决赛一开始,瓦尔德内尔放弃了使用正手抢攻,反而反手拉佩尔森的反手大角。

这个比较正常,老瓦这种算球流的选手最怕熟悉自己的球路,他和佩尔森认识都十年了,还按照原来的打法那就是个作。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球不是下网就是出界,而老瓦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怎么地也不改变打法,连丢了8个反手球,佩尔森以13:4遥遥领先。

 “我感到很惊奇,”比赛后接受采访的佩尔森说,“瓦尔德内尔看起来很紧张,打回合球时打得很重,想抢得主动。”

虽然瓦尔德内尔后来追上来了,一路追成了18平,但是前面南墙撞得太多,血条不够了,还是以19:21输掉。

再次进军决赛的佩尔森打得倒是不慌不忙,失误很少,甚至第二局他意外地几次直接发球得分。

佩尔森不吃老瓦发球不意外,毕竟俩人都熟,但是佩尔森直接发球得分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要知道相较于学贯中西的瓦尔德内尔(公平的讲老瓦的中远台弧圈和国乒差不多,但是和欧洲那些比……),佩尔森的中远台弧圈可以说除了金泽洙能和他比比正手,天下非他之敌,但是佩尔森的发球也就是传统欧洲水平,能让老瓦吃发球我只能说老瓦状态实在是一般。

老瓦发球佩尔森不吃,后面的就是佩尔森的表演时间了,佩尔森撑过前三板然后尽力打反手对角,时不时忽然打瓦尔德内尔的正手,打得瓦尔德内尔很被动,第二局自然拿下。

第三局老瓦的状态就更没法看了,连平时绝对没问题的正手弧圈也不保险了,最终瓦尔德内尔半个小时不到,以0:3输掉了这场决赛。

 赛后瓦尔德内尔坐在一边喝矿泉水时两眼空空,恐怕再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想到他会在半个小时内输掉这场比赛。

后来,国内有乒迷怀疑这场比赛老瓦是不是给佩尔森让球了,我个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人家瑞典又不跟咱一样,当时都是大锅饭,都是自己挣多少花多少,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两连冠的头衔那能涨多少代言费?能多接多少广告?

其次91年佩尔森的技术、心理确实达到了一个绝佳的状态,和老瓦又是队友,接惯了他的发球,在不吃发球的情况下以相持球取得胜利本就是正常的情况,何须让球?

颁奖仪式上,佩尔森举起了圣勃莱德杯,而老瓦则将佩尔森给高高举起,这种超越胜负的友谊无不让人感动。


赛后颁奖老瓦将佩尔森抱起庆祝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相较于一片哀嚎的男单赛场,王涛吕林的全锦赛男双冠军组合先是绝地翻盘连扳三局淘汰了波兰的格鲁巴和库哈尔斯基,半决赛又打掉了苏联的马祖诺夫兄弟与击败了佩尔森与林德组合的卡尔松冯舍决战男双。

公平的讲,王涛吕林的组合是比对手强的,不过虽然王涛吕林组合国内吊打各路神仙,但是外战就出门打了次匈牙利公开赛,严重缺乏对阵两块横拍的经验,再加上吕林是个日直,三面打四面怎么地都是吃亏(要在现在是一面半打四面),虽然是两度扳平了比分,但最终2:3不敌对手,没能为男乒带来一块金牌。

经此一战,瑞典人的王朝终于建立,包揽了三块男子金牌,佩尔森更是在年底的在吉隆坡世界杯半决赛中先胜老瓦,再克盖亭,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同年加冕世界杯与世乒赛男单冠军的选手。(国乒派了王涛,江嘉良和马文革,前两位小组没出线,后者淘汰赛一轮游)。

只是在吉隆坡傲视天下的佩尔森在不会想到未来三十年里,还会有三位达成这个成就的男运动员。

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非大满贯选手。

—————————————————————————————————————————

还是求一个三联吧,今晚肯定要双更,但点赞和阅读量做一个要求,总阅读量破八千,总点赞破730,明日双更。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九)计算机神仙再显灵 世乒赛男女共新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