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冲上热搜,薪酬应该保密吗?
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登上话题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自己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本月加班较多,工资拿得不少,因有同事与其加班差不多,便问对方拿了多少。该网友称,自己当时是在办公室公开问的同事,同事未正面回答,但第二天,人力就找到他谈辞退的事,赔偿正常给。网友觉得委屈: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至于要开除我吗?
这事情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认为公司规定不能打听薪酬,不应该违反规定。也有网友觉得,同工不同酬无法接受,这种公司的不公平做法不应该被接受。那么,同事之间的薪酬,该不该打听呢?
无论你入职什么行业和岗位,在不同属性的用人单位工作,公司一定会要求你遵守一条铁律:员工之间禁止讨论薪资。但你一定也碰到过有意无意想要打听你薪资的同事,甚至你就是那个人。
过去,我们受传统教育和社会规则影响,认为打听别人的收入是不礼貌的;尤其同事之间,薪资这种隐私性极高的东西,谈起来更是尴尬。
可是现在早已是“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时代了,和过去大不同。
网上有人发帖抱怨同事打听他工资,还非常积极先把自己的工资截图发给他,以示公平。他迫于无奈也只好告诉对方自己的薪资。这让处于被动的他本就不爽,得知同事还比他薪资高,更是胸闷气短。
诚然,如果他明确表示了自己不想讨论薪酬,还被同事强迫,确实不妥。只是这个帖子发出来,底下也有不少网友叫好,认可同事的做法:

根据支持方的网友留言总结下来就是:薪资保密只对公司有好处,作为打工人应该团结起来,相互了解工资情况的(但是要警惕只打听你工资,而不说自己工资的那种人)。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公司坑,同时也知道岗位工资大概是多少。如果发现被坑了,你进可替自己维权,想办法涨工资,退可骑驴找马跳槽去待遇更合理的公司。
企业执行薪酬保密理由
不让员工之间相互打听工资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的明文规定,在猎聘发布的《职场人对薪酬保密制与薪酬公开制的支持度调研报告》中,超八成职场人表示自己的公司实行了薪酬保密机制。
企业让员工恪守这条法则,却从来不向我们讲明原因,而作为员工的我们也心知肚明其中缘由。
直白来说,员工与公司斗争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薪资待遇和薪资制度一块。禁止员工讨论公司薪资,禁止讨论公司的变动和其他“机密”等等信息,根本目的是让拥有共同利益的员工们不能拥有更多的共同信息,从而降低员工团结起来斗争的可能。
如果让员工互通有无,打破了员工之间的信息隔离,容易让员工有团结起来向公司施压,让劳动者重新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本进行谈判。那企业无法占据上风来攫取更多对员工的控制权,以获得更多利润。
举个普遍的例子。朋友七年前在一家国资入股的企业就职,当时他的月薪到手四千多,每年涨薪10%。而现在你用四千元的薪资很难招到相应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新人入职到手就六千元起,同时也享受每年涨薪10%待遇。
新人刚入职拿的工资就和老员工现在的薪水持平,甚至可能因为学校的好坏,比老员工拿的还要多。可干活挑大梁的还是老员工。如果工资透明,肯定有老员工会炸(其实不少老员工是知道的),凭啥干活我第一、拿钱没我份儿?所以,企业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只能瞒住一个算一个。
就像老员工们留言说的,得知新人比自己工资还高,心里不平衡、离职走人是肯定的。

而且对于那些跨国巨头公司,薪酬保密制度更要执行。
谷歌的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拉兹洛.伯克(Laszlo Bock)曾坦诚相告:执行薪水透明化就要冒着被告薪水歧视的风险。你很难向一名印度员工解释为什么他的工资只有工作量一样的英国员工的八分之一。
说到底,公司疏于更新薪酬架构、执行同工同酬理念、以及为了赚取最大利益,这些都是导致企业要执行薪酬保密的缘由。

员工该打听还是不打听?
情况也有点复杂
从员工角度来看,同事之间打听薪资这件事确实有一定益处,但对不同人来说,情况也略微复杂。
@木子 在得知和自己同批次进来的同事、大家都在相同岗位、做的工作相同,工资却都比自己高时,瞬间就炸了。
类似案例在职场屡见不鲜,同工不同酬、着急入职被公司压价……

你不知道还好,一旦知晓定会内心失衡。这时,要么闹、要么走,你不可能心安理得在岗位上继续拉磨。
从这个角度讲,工资低的那个人其实算是受益者,可以通过“斗争”来替自己争取利益。
但如果你是薪资高的那个人,当你和同事做着同样的工作,你月薪8000元,同事6000元时,可能你会对反对薪资保密制度持犹疑态度。万一同事找老板闹、或者走人,老板会不会怪罪我?或者老板为了公平,给对方加薪,没有给你加,你内心真的能接受么?
更复杂的是,你虽然得知同事薪资没有你高,但根据你们的工作量和创造的价值来看,如果你只比他高一点,内心多半也会失衡。
今年27岁的 @fflala 在一线城市的小公司工作了四年,每个月到手14k,一年15月薪,有年终奖,也有无薪加班的时候,但不多。虽然自己要做很多不同岗位的工作,但老板为人厚道,自己比较容易知足,所以一直很喜欢这份工作。
后来公司招了一个比她晚入职两年的同事,让她带一带。基本这两年下来,都是以fflala挑大梁+同事辅助的模式在进行工作。
疫情之后公司可以一周在家工作2-3天,fflala时常看到她的各种动态和朋友圈,知道这个同事在家摸鱼、打游戏、玩唱吧居多,在工作上的投入完全不及她。直到今年发奖金的时候同事提到了自己工资,,fflala才知道原来俩人一个月到手才差了700元,她当时就想掀桌子了。
这种情况真的很为难。你不可能让老板给对方降薪,给自己谈加薪老板也多半会以“你已经比同事薪资高了”为由挡回来。就算老板是做慈善出身,同意加薪,那你认为加多少才能让你内心平衡、同时也不让老板为难?
有一项经常被引用的来自伯克利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研究发现,当员工发现他们的收入低于其职位的市场中位数时,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会降低,并倾向于申请一份新工作。这项调研通常被作为薪酬透明度的反面教材

保密文化有可能会
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
但站在雇员角度,我是支持薪酬透明度的。美国薪酬调查公司PayScale曾对7.1万名员工的调查发现:预测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人们是否觉得他们的报酬公平。但是,即使是薪水过低的员工也表示,当他们能够公开谈论他们的报酬并了解公司的薪酬标准时,他们会感到工作更快乐。
社群媒体整合管理公司 Buffer 就是公司透明制度的典型了。
Buffer的企业文化就是“Open”,公司的人事总监认为这种公开、透明度的企业氛围能够使团队成员感到有能力分享信息和提出问题,而且只有公开和透明才能赢得客户和员工的信任。
Buffer每个月都在官网上公布公司的全部信息,包括股权结构、产品价格、盈利情况、募资过程等等。公司创始人还把这种公开透明的理念也运用在了薪酬制度上。
自2013年以来,他们在网站为有意加入公司的求职者创建了一个工资计算器,你可以自行计算自己可能获得的薪资,以此来断定加入这家公司是否满足自己的预期。
而且全公司包括CEO在内的65名员工,所有人的年薪都会被张贴在网上,谁都能看到。

保密文化会使员工之间相互猜忌、心生不满、渐生隔阂,很有可能会降低大家的工作效率,而透明的制度能够使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明智的决定——安心待在原地加油干、还是尽早走人。
不过和同事之间谈薪的确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确定要互通有无,请把重点放在工资上——只是数字——而不是相关的人身上,尤其是对某个人产生情绪。成熟的职场人明白,我们打听工资,不是要挖掘污点或八卦,只是在收集数据,为自己争取到合理的薪资。
薪酬根本无法保密,用不合理的制度去对抗人性对雇佣双方都是损耗。而我们打工人得知自己待遇不公、心生不满意并不总是坏事。有时,推动你职业生涯前进的最佳方式就是离开你的雇主,去寻找一个新的、能给你合理开价的下家。(来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