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原来SMART并不高大上。。。
时间管理课,大部分是目标管理,用能力结构来砍目标。。。叶教自己也说了,刚开始肯定是不会砍的,因为忽然想到,制定目标是四段要求的能力,而二段在工作上一般是被安排目标和策略,自己只用做计划执行,那怎么去懂目标和砍目标?
再回忆下上一节里面梳理的砍目标原则,砍欲望,砍中长期无关,砍长期回报低,砍达不成,砍当下不是必须的,其中三个跟时间有关,两个跟结果有关,但是事实上二段四段都很难有能力去分辨。。。只能说原则我先记个框框了
然后是砍纠结,这个不是简单砍,而是要分析
后面还有,区分目标和手段,砍以为是目标的手段,合并目标和手段,拒绝一些插入目标,包括还讲了拒绝领导插入的目标的方法,这是时间资源有限的意思,承载不了那么多目标——还是时间
这些感觉自己能记下了,目前也没有逻辑思路,那就继续吧

砍掉无效动作——这不就是行动层的嘛,要让行动有效,必须增加事前三思。。。
这是上节课的领悟,其实也是最近工作跟进客户的领悟,电话前不理思路,老销售也浪费一次沟通机会,溜达前不理思路,就会容易这买那买的吃撑。。。
溜达主要是因为一天班坐下来,需要运动来保持健康,放松眼睛,逛吃可以,但只有健康才能长久的吃。。。所以,7分饱不要撑到
每天都应该简单思考下今天的目标,最近的状态,这肯定会利于晚上睡眠——有目标的时候就有复盘,没目标的时候怎么满足?
再比如晚上看小说,还是之前的问题,沉浸幻想换换脑子,但是自己还是会想到工作啊,比如今天凌晨醒来之后,看视频小说时能换脑,但躺下后就开始思考。。。只能去试图听瑜伽冥想音频,然后试图练真气运行,好歹还是有效的。。。但是,下次还是躺下后思考的课题记一记,白天拿出来想清楚吧,免得夜里想——几个月迭代下来,是不是就不用晚上想了?
姑且一试
另外,看到好看的小说,白天能学习的时候也想看,但是,想看什么呢?幻想,幻想什么呢?完美女主的一切尽有?这是我还在全能自恋中?现实生活的意义在何处呢?工作有进展突破,但是,这也需要耐心啊,我决定完结这个总结以后,就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把过往的笔记都梳理一遍,思考能怎么跟客户聊天。。。

之所以继续开复习思考,主要就是想聊聊SMART,以前看到这个图就想逃走,因为,目标对自己就是压力。。。个人说目标不是用来完成的,而是用来更了解自己的,有目标到成长内核复盘才有成长嘛,但是这个SMART感觉就确定目标就是用来完成的。。。
现在想想,SMART又怎么样,又不是能SMART的就能实现。。。那幻想者不就是赢家?写小说的人把路径都幻想的那么清晰——掌控了一个世界呢。。。话说忽然想到非常非常喜欢的《科举之男装大佬》里陈平怎么当官后就把小村里的老师都给忘记了。。。家族人也都一字未提。。。固然行文紧凑中心明确,而且真的感觉很真的发展史,但是听多了就发现的确还是作者在掌控一个幻想世界,只是关于做官升官方面很专业,忽略了自己不想搞的
回来SMART——也不喜欢纠结于这些名词,自己来搞出本质层吧

目标具体——终点状态,可衡量——量化,可达成——策略or战略,相关——资源,时间限制
所以,个人觉得,这课题要叫,目标的正确定义,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从资源到目标的策略、时间、量化进度的整体,才叫目标
比如,我想学完起明课程,具体的就是一共25节课,需要很多时间,预估了到7月底,方法就是B站写文,这中间的卡点其实是不断的动力——经常学几课内心就卡点了,强行继续就会学不下去,就得停下来总结思考——我的脑洞这么多的?怎么这么多思考。。。哎,要不是这样,我也就不会失眠了。。。算了,又不能不要自己。。。认了吧QAQ
再说工作目标,不断的迭代出客户管理和销售行为管理方法,包括自己在过程中遇到的卡点,还有认知的迭代之后,所有的客户应当去实践一遍,重新思考,最起码要一年去搜集数据,到明年才能很好的参与目标制定和决策——不要急,因为这是0-1的目标,所以没法SMART化!!
哎,差点被SMART给误导了,SMART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目标的呢,最起码是1-10的状态,0-1的时候,应该以搜集数据,测试策略,执行中发现问题解决卡点为主,跑通之后,再用SMART
然后,SMART就是一个资源到目标的策略都明确的目标,有时间维度,有量化进度——时空维度^_^不要觉得SMART很高大上啦!很开心

下一个说无效路径,是无效动作连成串
话说这里砍无效动作,应该是砍无效策略,目标为什么能指导做决策——砍不砍策略,选什么策略,其实就是因为,资源是已知的,目标现在也是已知的,从资源怎么到目标,这就相当于以前做数学题,已知条件给你了,求解目标也给了,解题过程就是从资源到目标的过程,一般已知条件代表的资源是什么,求解目标的通常策略是什么,哪条路能把资源和策略对上到目标
成熟的模型其实就是一般的资源到通识目标的策略,就像题做多了看到什么题型都能比较快的判断方法,解决问题多了,也会对各个策略非常熟悉,快速在心里模拟评估
那三思思什么,思目标,思资源,思策略。。。。无语啊无语。。。。这就是看透底层的快落吗^_^

用常识来做决策,其实这是决策模型的通用性,具体拿个例子来思考下
比如,问问题,我是去考研还是去上班——这个是做决策,或者说选择策略,厄,策略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要在资源和目标之间搭桥的,所以,资源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所以,这不需要拉常识进来的,底层就是资源策略目标其实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的。。。但是为什么要拉常识进来,这就是说服里面的表达力框架——目标-理论逻辑-具体数据或者例子,来同时打动理性大脑和感性大脑,提升说服概率

关于如果目标不能拿来做决策,是目标时间拉的不够长?
嗯,其实目标是从资源有策略去往的,有时间限定,有量化进度,案例中的举例其实特别简化模型了,后进总监沟通和开掉,这其实不仅是目标拉长,目标的具体内容、时间及其他资源、量化进度评估一起定策略的,这是六段能力结构,涉及到干部选用育留——这才是底层逻辑
汇报的时候也是整体而全面的。。。客观啊

关于只有越来越好和越来越糟,没有平衡态这个,来思考下逻辑
一个系统保持内部的循环稳定和外部的交互,就不会进入熵增状态——是可以成为动态平衡系统的
但是有没有时间,这个是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如果这个资源不够,达不成目标,结果糟糕就越不够?但其实生存并没有那么难的,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管理的——我见证很多简单的生活,一年重复几十年的一生,欲望合适,难道不能平衡态吗?
不过这个没必要争论,因为我的目标是自由自在的有时间,所以现在一面要工作养活自己,一面要保持学习发展,路径就现在这样也不是很有的选,升级认知增加幸福度,健康度,要不然还能怎样?像明星那样风光吗?这不是在想靠着他人的喜欢获得自恋高位?表示自己在坚持全能自恋?

时间管理能力的分层,就是段位表能力结构的分层,这里的%其实也是一种层级和自恋位给与吧。。。或者说,叫自信?
有时间之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在最后思考一下,叶教说应该是一种状态
那我想要的状态,工作中能够创造比较大的价值,自己也有更高的收入,然后遇到一个比较有能力互相喜欢的人,下班后享受家庭的快乐,当然,工作会出现问题,家庭也会,这就代表成长的机会,不断去升级,个人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挑战,那就每年一个小步调的往前走,不用为未来的经济而发愁,有足够的时间和钱去看很多地方,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那些地方,历史、人文。。。不用被迫承担家务和繁杂低价值的劳动——现在洗洗衣服打扫小房间卫生准备豆浆食材,这都是放松眼睛,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切换缓冲QAQ
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现在能力段位能有的最好的状态啦^_^,那就享受吧,再思考下享受这个主题

over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