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辛弃疾两首《贺新郎》学习笔记

2023-05-25 22:42 作者:_小动物  | 我要投稿

辛弃疾的庭院名为停云,致敬陶渊明的《停云》

辛弃疾隐居停云时,见到园中景色,联想到陶渊明的《停云》写下了《贺新郎》,停云是云在空中凝聚不散的状态。

辛弃疾用《贺新郎》与陶渊明的《停云》对话

《停云》陶渊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表达友情理想的状态

《贺新郎》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甚矣吾衰矣”引用孔子“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的理想就是要恢复周公时代的周礼,周公是孔子最景仰的人之一,孔子时常以其为榜样,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当孔子说很久没有梦到周公时,与理想中期待要达到的事业渐行渐远,最终成为丧家狗(累累若丧家之犬)。

李零《丧家狗》:所有心怀理想,但是在这个尘世当中无法实现的人,都是丧家狗。

辛弃疾回顾前半生朋友已经七零八散,如杜甫“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白发空垂三千丈“引用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衰老在自己身上留下的印记,人间到最后也许会有和自己和解的一天,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在青山身上发现了自己孤傲的一面,引用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尊搔首东窗里”辛弃疾模仿陶渊明的行为,与陶渊明写《停云》时寂寥的心情一样,辛弃疾在历史人物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特质。追求功名的人怎么能懂得手里这杯酒的乐趣呢?辛弃疾曾经在四书五经中找到政治理想,在现实中被打成了一地碎片。《贺新郎》讲得是人老境颓唐的孤独

《贺新郎》辛弃疾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鹧鸪 叫声表示行路艰难。 “行不得也哥哥”是人们模拟鹧鸪的啼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同时表达了亲人对离别的伤感惆怅。我们古代的贤人墨客,喜欢借鹧鸪来抒情言志,使之成为一种特定的意象。

杜鹃 叫声很似“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白居易“杜鹃啼血猿哀鸣”

元稹“满山风雨杜鹃声”

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

敏感的人对春天的逝去感到悲伤,比“芳菲都尽”更哀伤的是人间离别

李商隐“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宫怨诗 出现最多的三个人物是王昭君、陈阿娇、班婕妤

士大夫们通过这些人的典故来写自己的才华不被这个国家所认可,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马上琵琶关塞黑”引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没有给画师送过礼,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没有得到宠幸,王昭君怀着愤恨弹着琵琶离开了大汉。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引用陈阿娇的典故,陈皇后陈阿娇因为没有孩子,在后宫请人做法来祸乱后宫,汉武帝得知后把陈皇后赶到长门宫去,让她闭门思过,为重获汉武帝宠爱,千金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长门的意象表达女人被皇帝遗弃后的委屈。

“看燕燕,送归妾”引用《诗经》中《邶风·燕燕》,记录《左传》卫国卫庄公死后,应由戴妫(卫庄公之妾)的儿子继承皇位,公子州吁进行叛乱,杀掉了戴妫的儿子,卫庄公夫人送戴妫离开,送别过程中写下了《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引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意思。

“将军百战身名裂”引用李陵,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话而受到宫刑,李陵是李广的孙子,李陵五千步兵对战匈奴八万骑兵,等不到援军,只得投降,触怒了汉武帝。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李陵和苏武分别情境,苏武是汉朝出使使节,在匈奴被扣押,食手持象征使节身份的手杖,吃毛毡,忍饥挨饿,受尽磨难,李陵劝降,苏武拒绝投降。《携手上河梁》李陵在异乡受着双重折磨。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引用司马迁《刺客列传》里荆轲刺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面对太子丹的猜疑,荆轲为表自己的忠诚没有等来同去刺杀亲王的帮手,刺杀失败。

辛弃疾用这些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不平和委屈,为自己画像英雄老矣的孤独形象越来越清晰。

辛弃疾两首《贺新郎》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