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双非上岸外经贸,教你如何有框架的学习专业课

贸大于凌晨出了拟录取名单,那时的我还在酣睡,伴着清晨的铃声,我揉揉惺忪睡眼在名单里急切地找寻自己的名字,看到“拟录取”三个大字赫然纸上,我一颗牵浮的心终于落下,终于算是为考研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想来这一路上,有陪伴我度过难关的师友学长,不免心存感激。那些鼓励我的话语,给我助力前行。我受到很多人的帮助,此刻,我只想像他们一样,也能通过这篇经验贴帮助到你。(如果再拖延下去,可能就看不到这篇经验贴了,所以趁着拟录取的热乎劲,写就完事儿了)
我毕业于双非一本学校,经济大类专业。二战上岸,经贸院金专,初试395+(排名前10%) 政治75+ 英语一80+ 经济类联考120+ 专业课115+
院校选择:贸大是一所211财经类院校,地理位置较好,实习比较方便。纵向来看,人大高手如云,考研风险较大;上财离家又远,不适应南方生活。横向来看,央财改成数三以后,我需要付出得更多,而数学显然不是我的优势学科,综合考虑后对外经贸成了我的目标院校。
先说一下备考误区吧
首先,千万不要把经验贴里的内容奉为圭臬,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去应用。每个上岸的学长学姐的情况你并不清楚,坚信自己觉得对的东西,并坚持下去,这并没有错。
其次,千万不要假惺惺的感动自己。踏踏实实的做事,弄懂你不会做的题,理解你不会的专业知识点,一步一个脚印走,不贪多求快。
最后,不与他人较长短,只与自己比高低。备考时因为比较心态不稳定,影响到学习进度和效率,是大忌。一定要内省,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并适当给自己肯定和鼓励,好让自己熬过去
专业课
备考素材:蒋先玲《货币金融学》 罗斯《公司理财》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贸大真题、凯程提供的讲义和课程
时间线索:五月份先看的专业书,过了一边米什金的货银。六月看蒋先玲老师的《货币金融学》这本书我一战时没看过,因此特地看了一遍熟悉内容。公司理财的书也看了一遍。暑期又去凯程学了一遍专业课。九月整理笔记,十月开始制作专业课框架,开始做专业课真题。十一月完成框架制作,再看专业课真题。考前听凯程的热点课,熟悉框架笔记,记忆框架。
复习详情:由于我专业课第一年成绩不是很理想,因此多半时间都花在了专业课上,成绩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我认为专业课如果学得较为吃力,知识理解不是很到位的话,可以跟着凯程去上个课程,你能跟着学长们学习系统的搭建知识框架,知道怎么样答题分数会比较高。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缘故,你可能会多走很多弯路。
蒋老师的书至少要五遍起步,甚至重点章节要更加多看,比如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下面我将以货币银行学为例,说说怎么看书和复习。
最开始看的书是米什金第十版《货币金融学》,这本书浅显易懂,案例丰富有趣,把欧日等国家的负利率政策和新兴市场国家如:我国经济的未来展望写了进去。可读性大大增强,毕竟我们学金融学的目的也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问你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过程以及应对,这本书完全有覆盖到。对比这次疫情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影响,可以参照书中的框架回答。对比工具、政策、总需求侧等。并且这本书上面的图解很多,可作为学校参考教材的补充部分掌握。
我用的参考书第二本是蒋先玲的《货币金融学》,蒋老师也作为米什金这本书的译者,且为学校官方指定用书,足够覆盖431卷上涉及的知识要点,非常适合备考时分条列点答题。这本书看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全书脉络,注意记忆目录。
货币银行学,顾名思义,一侧是说货币,货币制度、供求理论、什么影响了货币的供求、货币又影响了什么(利率、价格、汇率、产出)。
另一侧是说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开展经营管理、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内用各类工具服务于企业,居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各类业务时总会受到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管。
总的来看就货币和银行两部分构成了货币银行学,这两条主线又可以把《货币银行学》整本书的目录章节串联起来,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章可以放到货币侧,金融衍生工具这章可以放到银行侧。货币线和银行线交织,你中我有我中有你。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货币供给,以Ms=m*MB展开,①涉及双层次的货币创造机制、②从三个层面(商行、央行、个人)影响货币乘数,而这三个层次中又包含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漏现比率c、③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有关、④又涉及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⑤衍生出基础货币的投放变迁方式、⑥还可以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结合思考M2、⑦和货币需求量对应,有货币需求理论、影响因素等。虽然式子简单,但它能展开的要点非常多,跨越的章节从货币供求到通货膨胀再到货币政策,你会发现上下游章节是连着的。
再了解大概框架之后,就可以阅读书目了,三遍是起步。
每遍阅读目的各有侧重,第一遍通读了解各章节讲了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书上各小节大概讲了什么。第二遍仔细阅读,标注出逻辑上想不通的地方,比如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和货币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所有看不懂的地方都统统标注出来,然后借助周围资源查找含义,直接记在书上。第三遍注意书上标注的深色关键字,除了了解关键字是什么意思之外,还想想这里的关键字起到什么作用,如书上标绿了“最后贷款人”,了解其含义后,知道“最后贷款人”属于 safety net 安全网中的一环,又是事后监管方法之一,横向联环结构有助于答题时兼顾上下内容。
因此考名词解释“最后的贷款人”第一句话写上它的含义,第二句话写上标黑的这句话,第三句话写着目的是保持流通中供应量,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第四句话写上评价或影响(优缺点/或衍生概念),一个四分的名词解释就完成了,不需要话很多,但句句在点,就能得分。
我看完三遍书之后,便可以学着罗列框架,怎样搭框架呢?一边看书一边列标题?NONONO这种重复性劳动还是免了吧,再抄一遍书上的东西很费时间的。
因此,你在看书后就要有意地记忆书上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以及标题下的关键字及关键字逻辑。
采用默写和复述的方式,利用导图完成。框架不清楚的部分就标注出来,用其他颜色在看书后补充这样就又增加了一遍印象。框架绝不是抄书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知识结构提炼出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不需要与书上一字不落。
后期复习的时候就专门看自己总结的框架和课本,做题的时候再次返回框架标注知识点和难题即可。非常方便,而且易于整理思路。我和我一同备考的小伙伴做完之后互相改,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知识体系,简直事半功倍。
完成以上环节以后,我相信你已经可以走在大多数人前面了,无论是进度还是知识囊括,甚至在各答疑群里能够解答其他小伙伴的问题了,这是一件极有成就感的事情,毕竟知识需要输入也需要输出。费曼学习法的关键就在于,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给他人晦涩的知识。在这其中反思复盘。
切记一个坑区,老手和新手都可能陷入其中,即:背书就能得高分
第一年,我买了某位学长的背诵笔记,认认真真的背了三遍,从九月开始翻,书都被我翻烂掉了,结果成绩不会骗我。那时候学知识就非常的零散,拿过来标注的重点就开始背,但是根本不知道框架体系怎么帮助我能取得高分,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背就多分。
不排除有些学校确实背书专业课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靠背书获得的暂时性记忆,根本不利于思考热点金融问题,也不利于取得高分。在知识来龙去脉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就靠背重点撞原题,真的太冒险了。
一来,不会运用知识,答论述题非常吃力,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来看,就知道这是背出来的还是经过自己思考后,用层次答出来的。二来,老师每天要看很多的卷子,同样的一套说辞在书本上原话翻来覆去呈现在卷子上,没有自己思考后的表述和扩充知识,相信你也会因答案欠佳而不会给到满分。
第二年,我通过听课、自己总结笔记和框架以及不停阅读书本,总结出自己一套适合备考的素材,考前不停翻阅。有空就拿笔在一张白纸上默写框架,能很快的捋清楚一章知识,而且快速定位重点,再次返回真题和书本中找知识重复。
我认为帮助我最大的就是我学会了使用专业课框架来复习,从而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纵横兼顾的理解知识。知识从扁平化的结构,变为了前后延伸的立体结构。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凯程专业课学长的帮助,我有不太懂的问题就直接去向学长提问,学长也是不厌其烦的把知识给我讲明白,告诉我理解方法。
政治
备考素材:红宝书三件套、肖秀荣1000题电子版、肖秀荣考点预测、肖四肖八、米鹏模拟、腿姐模拟等模拟题
时间线索:8月底开始复习的政治;9月底第一轮完成【听课+做题+看大纲】;11月复习重点章节 ,不停模拟;12月背书。
复习详情:马原部分注重理解的知识,这部分背书效率不会很高的。毛中特和史纲跟的是老师的视频课,全程照着强化班课程二倍速,写笔记,凡事老师标记的重点你就跟着写下来,结果真题模拟题几乎全是讲过的考点。1000题我就刷了一遍,然后把马原的错题做了做,太多和大纲上重复的知识了,有点偏记忆,所以就没作为二战的重点。
政治客观题要多做模拟题,但是别太在意分数,我记得肖八我只有一两套上了四十,考前一天做了腿姐的题发现只有28分。心里贼难受,觉得怎么也上不了60了。但最后发现真题的套路和模拟不太一样,平时多分析一下真题怎么考的,题干怎么出的,找找规律,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我客观题答了44,从来没有这么高分过的我都惊了,分析为主的客观题,仔细去想想到底要考什么会比较有利于涨分。
英语
备考素材:唐迟历年真题阅读分析、陈正看真题超精读、张国静英语作文、唐静翻译、黄皮书模拟150篇、黄皮书模拟四套卷、何凯文模拟六套题、新东方绿皮书单词、10天搞定词汇书
时间线索:6月底开始看英语阅读视频,暑期7-8月做真题阅读超精读两遍,9月以后分题型刷真题其他部分,10月几乎每天做模拟2篇,接着十月底开始整理作文,截止考前一直背和默写整理的作文,12月截止考前十天没再看英语。期间不停背单词
复习详情:六月份看视频,边看边总结了一份框架图,知道阅读理解考哪几种题型,见到什么关键词就按什么题型答,常见态度是什么,哪些为重点段落句子。总结之后,我很确信考研英语是在考逻辑,先做一遍真题,再把视频课刷完,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对比出来。这时候我觉得是我进步最大的时候,因为我大体摸清了,考什么怎么考。
七八月后接着分析真题,此时注重真题的语言理解,词、句分析每一句,画出结构,做什么成分。补充长难句相关知识点。接着扩充框架,每每有所感悟,就写上去,不断完善。做题时候,有意无意的用总结好的新框架和知识要点去迭代真题,提升正确率。总结笔记,时常翻翻。
九月份就看看partB 完型等部分,还是把重心放在阅读上,给阅读时间多一些,花时间总复习单词,我一天用单词软件背400个左右。多重复一般背单词比较有效,第一年就是吃了单词亏,英语分数很低。
十月底可以整理作文了,总共背了六篇大作文,全类型的小作文。作文贪多记不住,这六篇确实我背的还算认真,用作文书找文章中的好句,积累下来。固定模式写每一段,开头中间结尾,用背过的句子去改,形成一篇新的文章。考前反复看这些重点句子,练习模拟题上的作文,多写几篇,最好找专人批改下,效率会很高。
396
备考素材:核心笔记、 60天800题、数学精点、王诚八套卷、逻辑分册、薛睿逻辑真题汇编和周建武逻辑真题分类汇编。
时间线索:六月开始做核心笔记 ,七月做800题,有空听视频课,做逻辑真题。8月-10月重新做核心笔记,800题的错题。刷逻辑分册习题,逻辑199历年真题。11月练几篇作文,做八套卷和数学精点模拟题。12月保持手感,每天做逻辑和数学。
复习详情:核心笔记做了两遍半,八百题一遍半。数学三门科开始复习时可以分开,第一科复习完再做第二科习题。但是后来发现,会很容易忘记知识要点,做完高数想不起线代了,因此就需要三科穿插着做题 。有时候我犯懒就刷了一下视频,快速捡起知识点,过一下笔记,这样有助于增加记忆效果。线代向量那块不太好懂,多总结下题型,把核心笔记的题刷透搞懂,考试几乎没什么问题。概率论虽然不是很难,但是需要全面的掌握核心笔记的题,用A4纸誊抄公式,考前勤翻翻就行。在我看来,数学最大的难点是遗忘。
逻辑第一年还不错,因此第二年给的时间并不多,尤其形式逻辑几乎没怎么看,就刷论证部分。不过停几天,手就会生疏,听课比较有效,学不懂得时候就翻翻老师怎么分析的。逻辑还是真题为王,做完经济类联考的要做管理类联考题,模拟题很多出的不是很严谨,错得多也不必太担心。
写作就靠第一年的那点底子,也没看什么东西,练了几篇真题分析了一下,这块知识大家掌握的也都差不多。
后期一定要模拟396 ,锻炼速度,和准确度。王诚劝退八套能啃多少啃多少,我记得我当初做的时候还是很受打击,但是一边做一边夸赞这题出得真有水平。我十二月份因为模拟写不完,大哭一场。但是经过朋友的建议调整了答题顺序和心态之后,正式考试时我提高了做题速度还剩了12分钟。
关于复试
由于今年特殊,疫情影响使复试全部网上进行。网络面试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着一定的挑战。开始准备英语的时候,就看FT中文网的文章,文章篇幅较长800+字数,尽量能锻炼自己3分钟看完。找小伙伴去练习,每个人出三个题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临考前后发现,复试形式改为抽题,这部分由凯程的复试班老师提供了材料,生活英语和专业英语。但时间紧张,我只看了生活英语,专业英语实在有点啃不下来,就放弃了。
专业课部分,先听了凯程学长讲的投资学部分,这部分在初试中占比较少。因此衍生品和固定收益证券,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博迪《投资学》的重点章节。虽然我没有抽到衍生品内容,但衍生品知识略有难度,需要好好准备一下。热点部分我就重新听了一遍初试的课程,背了热点笔记。
面试需要勤动嘴去说,因此我去参加了凯程的模拟面试,几次下来,我对于流程、压力面怎么应对,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关于KC
二战的我苦于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再三选择下,报名了凯程,心无旁骛的学习。不得不说在凯程学习的大半年是使我受益匪浅的,感谢所有教我专业课的学长学姐们。正是因为专业课学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专业课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将近四十分分数的增长上,还体现在学会用专业知识去思考问题上。他们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储备,让我感到踏实和心安。
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经常与我沟通学习和生活问题。每次模考过后,都会找我分析试卷,给我下一步的规划。我经常感到困惑和焦虑,但班主任老师总会做个最佳听众,告诉我该怎么去做。在我小有进步时,她总是会给予我鼓励;在我因学习而受打击时,总会安慰我,帮我解决问题。她的一番话语,总让我如沐春风,感受到温暖。
感谢与我日夜奋战的小伙伴,在凯程我认识了与我考同专业的好朋友,总是在我困难的时候无私地伸出援手,鼓励我、相信我。我们经常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在我心态崩溃时,拉我一下,坚定我考研的信心。最后,我们都如愿以偿。
写在最后
考研路上多磨难,先心态要调整好,多跟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聊聊天,难过时候就大胆哭出来,也没什么丢人的。虽然我已经一把鼻涕一把泪怀疑过自己很多次了,但还是会不忍放弃想再继续试试。考研时总会情绪敏感,神经紧张,也许当时多去锻炼锻炼身体会好很多,要调整自己好自己,对自己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即便崩溃N遍,一觉醒来,再接着努力。
考研的这段经历,让我会更珍惜得之不易的读研机会,也让我深刻明白了成长二字的含义。再次感谢周围的朋友,学长学姐们,谢谢你们的帮助、包容、体谅和鼓励。祝福朋友们都能有个理想的成绩!
经历了长夜,守到了黎明,穿行过黑暗,还相信阳光,带着强大的内心上路,脸上有谦和的笑容,一路上看山看水,走走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