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效应。。。
微言大意。巴林效应”应运而生。“巴林效应”源自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曾经有一位算命先生,对着每一个来算命的人都会说同一句话:“父在母先亡。”有些人觉得他算的真准啊!我的父亲确实是在母亲之前去世的。而另一些人也觉得他算的准,因为他们的父亲还在,母亲早早去世。同样一句话,因为来算命的人心态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理解。这就是“巴林效应”。它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
究其原因在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于“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广泛,实质为巧妙的运用了“普遍性原理”即: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3、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选择性,在传播过程中,会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的信息,或者选择一些自己能够接受的信息,从而忽略自己不愿接受的信息,造成传播的主观化和片面化,俗称“知识茧房”。
如何避免巴林效应对传播的影响呢?
①要学会面对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一些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毫无作用。
②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③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以及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来认识自己。
爱情“自主性”。
如果在爱情中,巴林效应简单来说便是:你心底越相信什么,事情越便越容易往你所相信的事情上发展。就好比有很多人,在爱情里,总是习惯选择性的去听取,别人对自己爱情的意见。当别人说你幸福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我的确很幸福的骄傲感觉。
其实感情和生活是自己的,别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发表自身的意见,没必要将别人的意见当做自己感情的评判结果。生活中,有多少爱情的分开,就是输在一味的以别人的意见为标准的状态里。所以在爱情里,最重要的不是别人说什么,而是你自己对于爱情的“自主性”。要有自己对于爱情的评判标准,要学会不被外人又或者别的事物所影响。一份爱情的幸福与否,只有身处在爱情中的自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