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限电了,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他们需要为不能交付的订单承担赔偿吗?

2021-10-05 08:32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


被限电了,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他们需要为不能交付的订单承担赔偿吗?


有律师回复说:


可以使用“不可抗力”,与客户重新协商合同内容,或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起诉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虽然可以使用不可抗力,主张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但基于公平、善意的原则,应当及时通知合同相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对于一方当事人已经事先发生迟延履行行为而事后发生不可抗力事由的,该事由也与合同不能履行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得请求免责。


合同履行期间内,虽然发生了不可抗力,但是双方当事人均认为有必要继续履行合同的,但按原合同履行又会加重遭受不可抗力一方的经济负担造成显失公平,则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变更合同内容后继续履行。


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非常关注,国庆节前拜访了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的高管向我们反馈了一个事实:他们隔壁的企业因为做了碳中和而没有被限电,他们公司因为没有做碳中和而被限电。同样是上市公司,同样是当地政府都非常重视的企业 ,只因为没做碳中和而导致被“不平等”对待。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国家在双碳目标的落实上的决心,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部门跟进的力度,虽然有点“粗暴”,但也让所有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确定了一件事情: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是认真的,可能地方政府在执行的方式和方法上会有不同的偏差,但最终的目的是没有偏移的。


降低能耗的考核始于“十一五”时期,并非今年首发,且在 2019年之前各地完成率平均在 90%以上。


回顾历史,我国自“十一五”开始将降低万元全国生产总值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延续至今,“十三五”时期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后发展成能耗“双控”目标,整体完成效果较好且难度不大,“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万元全国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别为 20%左右、16%、15%,实际能耗降低幅度分别为 19.1%、18.4%、13.2%。


分地区看,各省市也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根据发改委发布的“双控”考核结果(2016年之前是节能目标考核),2016年以来,未完成率平均不到 10%,超额完成率超过 30%。



但与此前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未完成率显著提高,并且这种特殊情况在 2020 年已有迹象。


据发改委统计,2021 年上半年,有 19个省(区、市)的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进度要求,占比 63%,其中有包括广东、云南、江苏等在内的9个省(区)的能耗强度不降反升;有 13个省(区、市)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率未达进度要求,占比 43%。


回顾近两年的能耗完成情况,我们发现 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2020年前三季度有 11个省(区、市)未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的进度目标,占比 37%,其中有包括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在内的 9 个地区的实际值与目标值差距大于目标值 10%;有 6 个地区未完成能耗总量控制的进度目标,占比 20%。



9 月 16 日,发改委新发布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简称《方案》)首次提出能耗强度指标创新实行双目标管理制度,即从“十四五”开始,国家将向各省(区、市)分解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两个指标,基本目标是地方必须确保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激励目标按一定幅度高于基本目标,地方在完成能耗强度降低激励目标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免予考核。


一方面,《方案》严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一步加大能耗强度降低指标的考核权重,强化对地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要素优化配置等方面的考核.


另一方面,《方案》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在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对超额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的地区按规定抵扣相关能耗量。


在推动能耗“双控”制度有效落实方面,国家发改委将定期调度各地区能耗量较大的项目特别是“两高”项目建设投产情况,发布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事实上,自 2021年一季度开始,发改委每季度都会跟踪各地区“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并发布晴雨表报告,9月底正是三季度考核的冲刺期,各地区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去提升能耗双控目标的完成度。


9月中下旬各地陆续发布有序用电通知,对工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限电力度加码。


限电不断被刷屏,是因为这关乎企业的生存问题。每一个政策的执行,都会有受害者,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一次的应对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才能避免成为每一次新政下的受害者。


能耗双控新政鼓励企业加大新能源的使用,引导更多市场资金进入新能源技术开发以及低碳技术研发领域,并逐步把这些技术应用到企业端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达成碳中和的目标。


前段时间有朋友来电聊储能投资的问题,提到了联合财团一起做储能生意。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市场资金已经在逐步被引导到新能源技术开发领域。


所以,知乎上的这个问题:被限电了,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他们需要为不能交付的订单承担赔偿吗?


发问者仅仅是考虑了当下的解决方案,要解决长期的痛点,首先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碳排放管理团队,熟悉相关政策、知道怎样应对碳中和目标下的各种减碳的风险,同时还要引领企业把握其中的机遇。


如果您的企业有需要,我们可以协助您组建一支专业的碳排放管理团队。


如果您刚好被公司提名为碳排放管理相关负责人,需要借助外力来开展相关工作,我们可以协助您解决以下问题:


1、碳排放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

2、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技能培训

3、碳排放规划的制定


法律风险的规避,由法律团队来协助解决,碳排放管理的风险和机遇,由碳排放管理团队来协助解决。胡杨可以为您的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让您的企业提前规避成为每一次新政下的受害者的风险。


快车通道:

碳排放管理员证书、碳资产管理证书到底有什么区别?

碳资产管理,你了解多少?

碳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绿电:新能源发电为何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剧烈反应?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被限电了,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他们需要为不能交付的订单承担赔偿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