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必修课-经典伴读2-《会饮篇》导读信

年轻才要相信爱情啊
年轻人容易陷入到“虚无主义”的困境之中,往往在经历了一丁点儿的挫折之后,就被灰尘遮蔽了双眼,认为爱情是毫无意义的,如果它不是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话。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好想法,柏拉图(Plátōn)同样也不这么认为。我想尝试拉着大家一起来听听柏拉图的想法,一起来读一本叫《会饮篇》的书。
《会饮篇》(或译作《飨xiǎng宴篇》The Symposium)和之前我们读过的《理想国》类似,也是对话体。书中描写的是悲剧家阿伽松(Agathon)为了庆祝自己获奖,请了一些朋友到家里吃吃喝喝,然后大伙儿分别发表自己对于“爱”(Eros)的观点;各自阐述,针锋相对,激烈碰撞,接受反诘。譬如,最开始发言的裴卓(Phaedrus,你手中的译本可能译作斐德罗)认为爱是美好生活的核心指导原则:
一个人做坏事的时候被人看见就会觉得羞耻,但是被父亲、朋友或其他人看见还远远不如被爱人看见那样羞到无地自容。
然后他开始了一个奇妙的想象
如果可以建造一个全部以爱人们组成的城市,或组建一个类似的军队就好了……这样的社会系统将是最有益的,因为没有人会在自己所爱之人的眼前做可耻丢脸之事,而是努力让对方认为自己体面高尚。
哈哈,这当然很难做到,但是这样的事儿,光是想一想就已经很带劲儿了,你赞同裴卓的观点么?全由爱人和情人所组成的军队到底是更强大了还是更软弱了?每个人都尝试在自己的爱人或情人面前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就真的能够给集体带来最优的结果么?“愿意为彼此牺牲”真的是爱情中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么?如果不是,你认为什么才是更好的指标;如果是,你真的敢去/能去/愿意去测量这一指标么?
更多具体的观点,咱们讲解时再一句一句地揉碎了读,在此按下不表。对了,别担心人名的问题,一共没几个人,很快就能记住。学习曲线先陡峭后平缓,放心。
其实,我猜就算你我一起读完整本书,你可能也并不赞同这七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也有可能会形成这七个人中的一个或多个人观点的杂糅体。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本书的伴读,让大家接受爱的理解的多样性,这本身就是对爱的存在的一种证明。当你在不断地了解、思考、反驳或者接受这些关于爱的观点,你心中最朴素的,那属于自己的关于爱的内核,可能会被重新打磨得闪闪发光,不会因为世间偶尔的灰尘而遮蔽了珍宝的颜色。嗯,灰尘是为了call back。
另,这本小册子出奇的薄,大家不用担心,即便是逐页逐页地读过来,也应该不会像《理想国》那样十几个小时。
加入进来吧。
文勇
另,如果读书时间与恋爱时间冲突,记得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