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戏红颜】与你同行——《美国末日》艾莉

2018-05-09 10:27 作者:席伦蒂丝  | 我要投稿

(关于翻译的问题就不要纠结了,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根本没有答案。孩提时,我们对世界的探求时刻都会转化成问题。一句句童稚十足的:“为什么?”从我们的口中发出,接收到这些问题的长辈们,有的问题他们可以回答,有的却根本无法回应。然后呢,就只能报以无奈和宠溺的笑容说:“宝贝,我也不知道。”

答案往往只是一个结果。而结果却不仅仅是一个答案。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许多多,也会付出代价。所以当结果摆在眼前的时候,不同人的心中,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生命的必然过程。也是生命的一大无奈。

所以故事里的精彩,可以让你扼腕叹息,但是换做亲身去经历,大抵是比不得当个看客安逸的。

置身事外,谁都可以看似客观。

而真正的感情,怎么可能客观?



末日来临,如何自处?

先看看今天《美国末日》和《最后生还者》这两个不同的译名。单就字面意义来看,这两个名字各有千秋,表达的意境不同,文字的氛围也不一样。前者诠释了游戏里的世界环境和背景,后者描绘出了主角们的状态。二者都从各自角度,阐明了这款游戏的一部分核心内容。

但是,作为这两年风头最劲,噱头最足,也是最被媒体和玩家褒奖,乃至登上神坛的经典之作而言。我对它原本的英文名字最为欣赏。

 The Last of Us

 中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蕴含信息量最为丰富的语言,举世无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英文却有一种纳须弥于芥子的神奇。比如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阿尔萨斯和耐奥祖合为一体的时候的那句:“NOW,WE ARE ONE!”你可以用中文衍生出许多的理解,也都各有道理,但是原本的英文所包容的信息量和韵味,却胜过任何的中文剖析。

 同样的道理。The Last of Us这个原本的名字背后所蕴藏的能量也大大超过了两个译名。

 它代表的是一种力量,一种源自绝望却透发出无比生命之张力和弹性的坚定力量。

 作为已经让人产生严重审美疲劳的末日丧尸类题材,《The Last of Us》从骨子里来说实在不是个什么非常有新意的故事。它的背景,依旧没有逃脱末世情节中固有的那些模板。以大环境下伦理道德的坍塌和社会架构不复存在后的动荡作为情节骨干,辅以人性的碰撞,综上所述的这些几乎都是这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作亦未免俗。

但是新瓶里面虽然还是那些旧酒,可是经过巧手酿造,辅以一些特别的佐料,立刻焕发出别树一帜的香气,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如此解释过关于《安娜卡列尼娜》中主角安娜的死,他说,并非是他要安娜死,而是安娜不得不死。

一个故事是否精彩的同时还可以令人感到信服。关键不在于其本身的背景是现实主义或是架空穿越,而在于它是否具有令观者和听众信服的逻辑性。而The Last of Us这点做得堪称极为成功。

游戏首先给予了玩家一个足够美好的形象。作为从出场就是个大叔形象的主角乔尔女儿出场的莎拉,她在短短的出场时间里,展现在看官们眼中的是一个温柔清秀的少女,有着一点超越年纪的早熟,也有着青涩和俏皮的小性子,十足十的讨人欢喜。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期待她下面的故事。

然后,她死了。

真是有些黑色幽默啊,不过她倒是死的干脆利落,就好像一片树叶落下那样,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

最为讽刺的是,她没有死在那些嘶吼怪叫的感染者手里,也没有在暴乱中死在意外,而是死在了那些应该要担任普通民众保护者的士兵手中。

当女儿的呼吸在乔尔的怀里停止,看着荧幕里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主人公,玩家们的心里想必多数也是有一万匹草泥马同时奔腾而过。郁闷,怨愤,不解,无助这些负能量接踵而至,瞬间爆炸的情绪,一下子无处安放。

就如同故事里的世界经过了二十年后已经彻底的支离破碎,人类因为孢子菌的扩散几乎灭绝,剩下的各方势力也因为利益的纠缠,彼此攻杀,残存的政府,杀人越货的猎人,还有激进的反政府武装火萤,都欲歼灭彼此而后快。世界可以说已经等于崩溃,只剩下苟延残喘。

可怜的主角乔尔也一样,他的世界早已经没有了任何色彩。剩下的只是生存,为了生存,可以无所顾忌,为了生存,可以无所不为,为了生存,可以假装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自己就是生来孤独一人。

身处末日的环境里,完善的人类社会中的基本常识和架构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如同原始自然环境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这样的环境中身处其间的人,昔日支持生活和人生的支点都已经不复存在。

啊,如上所述,乔尔,他的人生已经没有了支点。而游戏中的故事也一样,需要一个新的契机,玩家的情绪也一样,情绪的寄托总不能是一个颓废余生的老伯吧。

简单的说,没人想要看一个大叔变成了更老的大叔之后,那充满负能量的情绪吧?

所以故事的拐点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看见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女孩登场了。

莎拉让玩家们迅速对其建立起了好感,为之后她突然的香消玉殒所带来的震撼做了最好的铺垫。



荒野百合,独自盛开。

艾莉这张脸,放在现在动辄明眸皓齿,貌若天仙的美人儿扎堆的游戏画面中,简直是连个路人甲都不如。邋邋遢遢的打扮,污言秽语的言谈,更别提那十足十的女汉子气质了。

她的性格真的不讨好,开口就是FUCK和SHIT。她也一点都不可爱,浑身一股子叛逆和骄傲。

但是她是如此的真实,真实到好像你就在某天,在某个街角遇见过她,然后一个转身,你就忘记了她,连一丁点印象都不会留下。

作为一个游戏的最关键人物,她实在太过于平凡。

然而就算是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个世界依旧是有春天的,只不过是浸满了鲜血和死亡,杀伐和战斗,乃至在茫茫无垠的末世中欠缺了一个答案的春天。

这个世界依旧有风,只是风不再是和煦的微风,而是充满杀戮气息的惨虐腥风。雨也不再是温柔的春雨,而是夹杂了致命虫草孢子的血雨。这样的世界里,却依然有足够坚强和倔强的花朵可以绽放。

她的世界观和我们所认识到的普通女孩,截然不同。

她生于一个已经没有了基本社会秩序的末世,在末世的价值观影响下,生存作为第一要素,基本铭刻在每一个活人的心里,艾莉也不例外。她首先,为了活下去,之后,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

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提问,有些矫情。但是为什么而活,作为人类终极的思辨而言,的确在很多时候,值得在这个问题上大书特书。

有些人为理想,有些人为爱情,有些人为物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崇高的人,可以质疑自私,自私的人,可以无视崇高。但是作为向死而生的卑微人类,在迈向死亡的结局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抉择。

选择护送艾莉,却早早牺牲的泰丝,选择了壮烈战死。半路相遇的吉姆,弟弟死去后,毅然决然自尽。而艾莉和与其结伴而行的乔尔,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背负着,并且活下去。

他们为什么而活?

乔尔曾经只是为了苟延残喘,艾莉而只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但是他们在命运的旅程中相遇,如同一个穿越了无数丛林与荆棘的旅人找到了梦中命定的花朵一样,他们注定同行。

也就是这样的旅行,让艾莉这个平凡的外表下隐藏着的人性光辉,一次次打动着,乃至震撼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玩家。

她勇敢的面对危险的感染者和猎人,坚强的陪伴乔尔,在乔尔受伤后精心照料,敢于牺牲,为了保护乔尔不惜代价,并且愿意承担一切的伤痛,失去挚友后的悲痛,乔尔受伤后的孤独,以及为了某个虚无缥缈的目标,牺牲生命的高洁。

这番说话,显得有些刻板而程式化。比起我的这段描写,游戏过程中,讲之演绎的更为自然。但是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艾莉都已经代替了早早逝去的莎拉,在游戏里的乔尔和游戏外的我们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一颗种子。那是必然生根发芽直至茂盛的种子。

它会成长为一颗大树,掩盖掉一切令人不满的瑕疵,令人不安的顾虑。让你坚信,即使在最黑暗的世界里,依然拥有希望。

这个希望,并不是代表拥有免疫能力,堪称“人类最后希望”的艾莉和她身上可能隐藏的疫苗,而是一种深陷最深的泥泞,依然不偏不倚的坚守人类最后希望的胸襟。

也许到这里,我的陈述还是过于美好了,有些平白无故拔高的意味。

然而当艾莉在游戏中一步步面临最终抉择的接近,她表现出的犹豫和担忧看来,她其实也会感到恐惧,对于死亡,对于未知,她也会感到迷茫,一个尚未成年的少女,居然背负着所谓全人类的希望。这一切对于一个少女来说,都显得太过沉重了。

恰恰是这种沉重,让我不吝溢美之词,用一个个沉甸甸的辞藻,给予这个邋遢的粗鲁少女以最高的评价。

因为沉重,而更加真实。

为了活下去,我们扛起枪,对准同样是万物之灵的同类。

为了活下去,我们借着黑暗躲藏,屏住呼吸,躲避那些危险的感染者。

为了活下去,我们费尽力气寻找那些散落各处的补给,战战兢兢地盘算着旅程的终点在哪里。

而故事里的乔尔和艾莉历经千难万险活下去,最终的目的却还是要艾莉去死。

或许她的死,能换来全人类的生。

听上去是不是如此崇高,如此伟大,如此的令人称颂?

不过这仅仅对于艾莉本人而言。从她的个人角度看,她的选择是如此的无私和伟大。可是这种看似伟光正的选择,真的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所作出的选择么?

    

DLC中,艾莉和好友的羁绊令人动容,使人物性格更为丰满。没错,大家都知道她是个蕾丝边了。


自私是终极的真实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最擅长大义凛然的占据道德制高点,动辄以某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牺牲他人的利益。

他们一般会以一个极其崇高的愿景,忽悠一群人,去为了达到他个人的目的,抛头颅撒狗血。

咳咳,我并没有任何指代的意思,我家的水表也早就被拆了。谢绝任何刻意解读。

这就是自私的一种表现形式,几乎在任何情况下,人性中的自私,都经常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这其实并不是什么“人性的阴暗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虽然偏激,也不无道理。

关键在于,自私的程度。

如果只是停留在明哲保身,或者孤芳自赏的程度,这样的自私是并不值得抨击的。关键在于上面我所形容的这类人,他们会将他人放在某个他自己的秤上来衡量,最终用看似悲恸和无奈的立场,来牺牲别人,成全自己。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可笑。的确可笑。问题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只是危害程度不同。

在和平安逸的环境里,他们充其量会成为一个小小的民间团体的小领袖,或者某个邪教的教主,大多数情况下危害都是可估算的。然而放在末世的混乱中这样的人就显得极为可怕。

上面我一直不厌其烦的提到艾莉的抉择。

整个故事,艾莉的最终结局,如果没有玩家所饰演的乔尔的介入和斗争,都必然是死亡。而不管这个死亡所带来的结果多么伟大而崇高,做为个体的艾莉,已经永远的被牺牲掉了。

很熟悉的电车难题。只是这回的电车有点大,里面装着这个地球上数以千万计的幸存人类,而另一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女。《The Last of Us》游戏外的世界来讨论这个话题的话,绝大多数人必然会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决定哪个少女的命运吧。

“你就去安心的去屎吧,你是如此的伟大,大家都会记得你的哟。”

嗯,听上去真棒。

SO,如果那个少女是你的女儿,你又会如何呢?

这个问题,我曾经毫无感觉,因为我当时还是个孤家寡人。但是短短的三年时间,我生儿,育女,此文出稿时,女儿还在襁褓之中,她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我拥有了整个世界。

至于这个世界以外的“世界”,那又与我何干?

啥?你要伤害我的女儿?然后告诉我,她是拯救世界的关键?

我X你大爷!

哇哦。我发觉我竟然是如此的自私。

那么,敢问同样的问题。还是那个电车。还是那个抉择。一边还是那千千万万的人,一边的少女换成了你的亲人。

你还能如此气定神闲的埋首做出痛楚状的表情,说出那些大言不惭的话来么?

我反正是做不到的。

不知道,又有几个人说能做到。

所以,故事的结局里,乔尔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虐杀一切的知情人,然后把所有的对错,都一股脑的撕碎,只留下结局的时候,那个眼神中涵盖了犹豫,质疑,悲伤,乃至淡淡哀求的艾莉。

她只要一个答案。于是她有了答案。

但是答案并不是结果。

于是《The Last of Us》迎来了二代?

NONONO,我丝毫不关心这个续作何时发布,是狗尾续貂还是再续经典。

我只关心野百合是否回到了属于她的地方。

至少在那个结局里,我相信艾莉,已经找到了属于她的地方。

同时,她拯救了一个世界。不是用她的生命换来疫苗。而是用她的生命换来了重生。

那是一个怎么样的重生呢?

一个痛失挚爱的女儿,如同行尸走肉,在人类几近灭绝,却依然互相攻杀的疯狂世界里茫然无措,为了生存而无所不为的男人。终于在他的生命里再一次找到了为之战斗的目标和保护的对象。他从一个残忍狡猾的走私客重生为了一个父亲。一个可以为了女儿,毁灭世界的父亲,依旧残忍,依旧狡猾,依旧无所不为,杀人越货。

但是,但是在我看来,世间再没有比这个父亲更伟大的人了。

我也认同他的观点,为了这个邋遢粗鲁肮脏暴躁的死丫头,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个涵盖了千言万语的眼神。实在是游戏最完美的结局。


【游戏红颜】与你同行——《美国末日》艾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