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三十八)
柳崖外编(十六卷家刻本·续刻)·卷九
137,王梅君
王梅君,名生,是金陵人。善于作诗。在棲霞山读书时,蒋士铨太史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以君之名、以君之才,须得有绝世美人在名园花石间微启伶牙俐齿,呼曰‘王生,王生’,才叫妙。”棲霞山寺后面原本有很多奇花古木。到了晚上,王梅君正绕树吟诗,忽然听到花石之间果然有娇声娇气的声音喊道:“王生,王生!”王梅君吃了一惊,近前一看,原来是老头陀听了蒋太史的话,所以开玩笑戏弄他。两人嘲弄了一番后就离开了。
第二天晚上,月光正明,王梅君又站在花石之间,再次听到有声音喊道:“王生,王生!”王梅君说:“老头陀又来了?”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位绝世美人。王梅君一看就喜欢上了,等不及问她从哪里来,就要过去挽她的脖子。女子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请坐下慢慢叙谈。”于是一起并坐在海棠花下。
王梅君问:“卿从何来?”女子吟唱道:“
月夕花朝成虚度,把往事无凭据。
东风旧院宇,尘满瑶台,闷扃朱户。
六曲画栏干,总是伤情处。”
梅君曰:“卿过得怎么样?”女子吟道:“
花间路,梦已疏,
鸳鸯绣衾香也无。
蝉鬂为谁枯?蛾眉为谁锁?
只有天知我苦。
也不挥毫,也不联诗句,也不开樽,也不歌金缕。
灯也孤,人也孤,枕也孤,月也恨长孤。”
王梅君说:“有了我,那就不再孤单了。”连忙就要去挽她入怀。女子说:“还不到时候。”说完,就化为蝴蝶,翩然飞去。王梅君怅然了许久。回到书案前的灯光下,回忆女子吟唱的词句,按谱,前一首是《步步娇》,后一首则是《孝南枝》。
后来王梅君进了京师,凭借自己诗歌上的才能游历于各王侯之府。我的老师朱竹君先生很是赏识他。王梅君前后在京城待了十四年。一天晚上,在諴亲王府,正提笔写《杂感》的绝句,才赋完诗,就看见以前化蝶的女子忽然从门外进来,喊道:“王生,还记得十四年前在棲霞山上的花间石畔同你吟唱的人吗?”王梅君道:“你这是从哪儿来的?”女子说:“从棲霞来。”王梅君问她:“来有什么事么?”女子说:“我知道您思乡心切。您能赋几首忆棲霞山的诗么?”王梅君于是赋道:“
(一)
江南最是棲霞好,我昔曾经住此山。
乌帽峰头看月出,绿云庵里送秋还。
晚风贝叶开芝检,晴雪梅花冷玉斑。
白鹿不知何处去,空余流水在人间。
(二)
历险探奇力颇胜,往来路更熟于僧。
每逢小雨初晴后,尝到高峰最上层。
万里川原都似锦,九霄造化果多能。
天然一副佳山水,何必丹青王右丞。
(三)
游兴经年尚未穷,秋深尤爱梵王宫。
薄云一片有时有,叠浪千层东复东。
明月鹤归清唳远,微风花落暗香通,
黄昏起向三门立,指点枫林晚更红。
(四)
鼠妇虾姑随处茁,晚菘早韭趁时尝。
千章古木十分秀,一线大江百丈长。
别后山灵应见笑,比来魂梦岂相忘。
遥怜旧日鸡窗下,只有钟声伴夕阳。”
赋毕,女子拿来反复诵读,说:“当初‘得君则双’的话,还有记忆么?现在就是时候了。妾身和您君同回棲霞,怎么样?”王梅君说:“可以。”就投下笔离世了,时年三十一岁。我的老师竹君先生听闻异响,过去察看,就看到一双蝴蝶,穿破窗户双双飞去。
138,仙蝶
太常寺仙蝶的传说,由来已久,有的说是从明开始的,有的说是从元开始的。有求见的人,只要虔心到太常大堂呼道:“胡道人!胡道人!”有时就能翩翩而至。【《梦厂杂著》《天咫偶闻》《鸿雪因缘图记》《竹叶亭杂记》《阅微草堂笔记》《蝶仙纪异小引》,都有关于太常寺仙蝶的记载】
柳崖子说:《埤雅》记载列子说:“乌足之根为蛴螬,贝叶为蝴蝶。”我曾经在田园的蔬蔡中,看见过有贝叶正在变化成蝴蝶,三分之二已经变成蝴蝶,还剩下三分之一还是叶子。看来这是一直就有的。太常寺的蝴蝶,是仙。有人说是忠魂所化,岂止算穷蝙蝠之精,衣化罗浮之种哉!情痴,则双双飞去,如梅君是也;虫烈,竟翩翩常在,如仙蝶是也。
139,阎千户
赵宋时,延安有个征行千户,姓阎名万。他从军出征,被困在沙漠中。忽然有个年少的将军,穿着黄衣服,骑着白马,弯弓挟矢而来,像是打猎的人,他问阎万说:“你也想脱离险境回归中土吗?我是西蜀灌口人,和你是同乡。你闭上眼睛我骑马带上你,马上就能送你回家。”阎万就骑上了他的马。只感觉雨骤风驰,顷刻之间就到了一个地方。睁开眼睛一看,乃是灌口赵二郎庙。那神像和坐下的马都一副汗水淋漓的样子,似有喘息状。阎万恍然大悟道:“带我回来的,原来就是赵二郎神啊!”众人都感到诧异。村中的大姓陈老赞赏这件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阎万因而成家。就是如今太原府文水县东南仁恩里的张家庄。从此以后,阎家瓜瓞绵衍,科第蝉联。本朝的诗人,有阎百诗,名若璩;文人,则有阎舜斋,名凤起。
柳崖子说:胡勤毅公有云:“秦有李二郎,隋有赵二郎,都是斩蛟除害,功显于蜀。后人祭祀他们,也都是塑以弯弓狩猎的形象。”他们难道都是同一类的人吗?为什么塑造得如此像呢?而且都用二郎来称呼,似乎是取水之义者居多。坎为水,为中男,因此二郎庙多正北,被水之庙更多。惟有李冰之子李二郎,不知道其名字。于中男之义似乎尤为妥当。《搜神记》又记载说:“赵名昱,隋炀时为嘉州守。或许果真有其人吗?亦或是神道设教的说法。阎千户感怀神德,屡修庙祀,是为不忘本。不忘本,所以家族繁盛由此!所谓的“与君同乡”,大概是因为蜀、秦之地相接。
140,铁罗汉
泗州没有城池,上了圭山就是城郭。明末时有个和尚,容貌怪异,经常在街市上行乞,唱着:“离火铸乾金,天心即我心。欲向常人语,蠢顽未可箴。”这样的歌。一边唱一遍笑,行踪难定。一天,有个无赖叱骂他。和尚反吼过去,无赖就要掌击他。和尚生出手指戳他的肩膀,顿时深入一寸多,血流满身。无赖就召了一群人要打和尚,和尚拔腿就跑,众人在后面紧追不舍,于是跳进了水井里。人们报告官府打捞,没有找到和尚,却发现一尊铁铸的罗汉。捞起来又发现了一个罗汉,再捞再出,一共打捞起来一百零八尊铁铸罗汉像。其中最后一尊,就和那个唱歌的和尚颇为相似。当地人在圭山建了一座佛刹,塑了如来像,将那一百零八尊铁罗汉配在两旁。后来听说河南的少林寺一夜间忽然丢失一百零八座罗汉。
柳崖子说:铁罗汉自己过来,是苍天要镇压这里的水灾吗?张啸崖前辈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康熙年间的泗州城还没有沦陷水中时,西方来的利玛大师经过这里,知道将有水灾发生,于是向当地的官府和乡绅说了此事。人们十分恐惧,向利玛大师寻求良策。利玛大师说:“要选一个坚毅强干有识量的人,才能解救此灾。”于是人们推举了一个力士。利玛大师交给他一柄剑,嘱咐他说:“你拿着剑走,入水便水分,见门则门开,百灵都要避易,没有什么能拿你怎么办。直到你遇到一样东西,不管他是什么样子,果断砍杀,那么水患就会消除,生灵得以保全,若是你犹豫了,你的性命不保不说,整个泗州城的生灵也会遭受涂炭。”力士接剑前往。一入水,水流即左右两分,形成一条大道,两旁的波涛壁立千仞。力士一直往前,来到一个像是宫殿一样的地方,将剑一指,随机宫门大开。往里走了几十层,什么也没见到。一直来到最深处,只见一间屋子里摆放着一座红绡帐,又将剑一指,绡帐即开。一个赤身裸体的美女睡在上面。力士正要砍杀,因为念及她的美貌而动了恻隐之心。此时,女子已经醒了归来,双眼射出二道毫光,荧荧射来。如火如刺,不可抵挡。力士无奈回身逃走,水流随即跟在身后喷涌而出,顿时波涛大作,泗州城就陷入了水中。利玛大师的术不是不奇,但终究水厄难救,不如以人工治水为好。
姜少寇做郎中时,亲自讲述山东诸城中堂刘文正公刘统勋【刘墉之父】治河一事,因而附载在这里:乾隆某年,江南的洪泽湖堰决,以至黄河水倒灌入湖。而入海口被河沙所淤,日增数十丈,累积得如同山丘一般。总督估计雇佣挑河沙工挑沙,须银五百万两。刘公受了任命,驾乘驿马疾行前往洪泽湖视察。到了湖边巡视了几天,回复总督说:“只需要费工钱三万两,即可办成。哪里需要这么多银两呢?”总督感到疑惑,说:“堆沙如山,而且日增数十丈,这花费如何省得下来呢?”刘公说:“可以将堆积流口的淤沙挖开一尺宽的线道,然后将黄河上流的堤坝打开三十丈放水,以三时为限,过了三时立刻修筑湖堰,违者以军法处置。”总督说:“打开黄河上流堤坝,山东不会受害么?况且一尺多的线道,能容纳多少呢?河水正泛滥,怎保河沙不再淤堵呢?恐怕不可行。”刘公说:“我也是山东人。若有损害,我难道不怕我的家乡也受害其中么?请一定要按照我的话来办,此事就能办成。”总督于是按照他的话去做。没过几天事情办成。一天一夜之后,堆积的河沙就消失殆尽,湖海安澜,黄河回归故道,山东也没有灾害。众人十分惊讶,因而问刘公:“打开河堤放水,是为什么?”刘公解释说:“是为了杀河水横流的势头。”“河水一放,湖水就跟着流出来了,是为什么?”“是湖水顺应河水的流势。”“挖一尺线道而堆沙全尽,又是为什么?”“这是以人工待天工。”“放水以三时为度,又是为何?”说:“是估计那时浑水已经排尽。”“决河堤而山东不受害,又是为什么?”说:“以天时来考虑即为可行。你们知道河水与湖水相互资助的说法么?洪泽湖清,黄河水浊,澄水与浊水并流,那么让湖水能得势推河沙入海。秋天水涨,洪泽水决,湖水稀少,河水灌入。淤沙没有澄水推送,于是导致海口淤滞。黄河全势灌入湖中而湖水不能抵挡,所以日淤日深,清水不出,无法借助其力排沙。如今打开黄河上流河堤三十丈,那么河水即泄,河水一泄,则湖水得以顺势从湖口直下海口,湖水盛流,修堤之后,黄河之水不能入湖,自然随湖水下海。两水势头猛烈,流入尺许线道,必然冲刷两边的淤沙,那么不费挑挖之劳,淤沙就被冲走了。至于决开黄河上流却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此时正值冬季,田中没有禾苗。且只是放水三个时辰,水虽然四处汗漫,但不至与淹没房舍。”众人无不佩服。
141,孙太翁
孙太翁,是浙江某抚军的父亲,他和官署的幕友一块儿游览西湖,到灵隐天竺二寺之间时迷了路。独自寻找山路走到了深山中,在一片草木翠竹中,遇到一间半掩柴门的屋子,孙太翁因为行走久了,口渴难耐,于是前去讨要水喝。
一个女子出门来迎接孙太翁,问道:“你莫非是孙抚军的父亲?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方呢?”孙太翁告诉她自己迷了路,求一杯苦茶解渴。女子引让孙太翁登堂,自己回里屋煮茶。孙太翁无意间看见堂上一副对联写道:“两口住山水之间,妻甚聪明夫甚怪;孤踪飘烟云之外,人何太少鬼何多。”孙太翁看完大骇,知道此处并非人境。女子捧茶出来,孙太翁来不及喝,就踉跄着想要离开。女子就给他指路说:“从某地出去,就是通往人间的道路了。令郎是个好官,可惜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孙太翁不敢答话,按照女子指的方向走,果然走出了深山,得以见到幕友。回到官署,因惊惶不宁而害了病。结果不出半月,抚军果真离世。
柳崖子说:当我读到“人何太少”这句时,尤为震怒,煮茶的女子,是鬼还是仙呢?她或是要借此以惊醒世人么?孙抚军是好官,是值得称为“人”的人,竟然就这么登了鬼录,如之何哉!
142,卖楮者
邯郸有座卢生祠,是吕仙曾经点化人的地方。有个挑卖黄纸的人,在卢生祠放下担子休息,他仰头观瞻仙像,叹道:“听说仙人原本是千变万化,逢人即度的。在下不才以卖黄纸为业,供仙家符箓之用,已经数十年了。食草露宿,被人看不起,仙也遇不到。该如何呢!”说完就因为困倦睡了过去,朦胧间好像有人叮嘱他说:“你今天到十里外的白石桥边,要是遇到什么人,任由他的所做所为,对你当有些小好处。”那人醒了过来,就按此话说的前往白石桥边。等到了太阳落地,四周十分寂静,看不见人。只是旁边有个丐醉倒在地上,忽然大喊道:“把纸挑过来!我要吐。”那人一开始听了这话,很是生气,又想起梦里听到的,于是狠下心来将担子交给乞丐。那乞丐吐了一大滩,将担子中的黄纸都沾了个遍,才缓缓离去。那个卖黄纸的人细细一看那些黄纸,全都画上了醉钟离的像,神气飘飘,绝非凡人之手所能达到的。后来人们人争相购买这些画像。刚开始出一百钱,渐渐贵到一贯,乃卖到数十贯。那人因而得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