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黑夜,等待黎明——生于黑夜剧情解析(瞎掰)


如果说,战地秘闻是方舟剧情与文案的精一阶段,喧闹法则、局部坏死是精二阶段,那么这次的生于黑夜,就是鹰小姐专精的开始。无论剧情再好;也会有许多玩家略过,这是所有非纯剧情游戏的统一现象。况且就算剧情再好,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去钻研,方舟设计的细节。可是她依旧没有放弃这一点,或许也是方舟养成上限的一个突破口吧。
注;内容是本人的主观总结(瞎bb),没有其他舟学家的深思熟虑,也没有过多的历史文化考据,不过背刺还是挺爽的(误)。
生于黑夜是以w为中心的故事,时间大致在卡兹戴尔内战—切尔诺伯格沦陷期间,本以为时间线会更早一些,会多多涉及巴别塔的,可能是我操之过急了……文章便以几个角度来分析此次剧情,见解不同的老爷们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1.时间线梳理与背景 这一章的时间线比较长,且加上长草期间我们对剧情的错误猜测,会让部分人对于事件的梳理有些混乱,接下来是我的整理与推测。
首先在w登场时,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起初为卡兹戴尔内战。乌萨斯、龙门等地的战火还没有烧起(可能),矛盾主要集中于萨卡兹。分析现状,能得出萨卡兹的生活十分困难,已经遭到歧视。可能源自于其多是感染者的原因,但我们能想到还有一点:“拉特兰人与萨卡兹人的战争”。

一个国家不会毫无缘由的内战,定会有种种背景所影响。我所想到的,便是与拉特兰的矛盾。从名字与人员来看,拉特兰指天使,萨卡兹指恶魔,表面上二者很有可能发生冲突。再稍深一步看,两个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在哪个地区都会造成大大小小的摩擦。剧情中也有说明,许多萨卡兹厌恶拉特兰人,以劫掠拉特兰人为生,比如死去的w与现在的w。“赦罪师”,有可能是两地区宗教交融后的产物。(我们知道萨卡兹是备受歧视的,整合运动也称他们为魔族,所以造成歧视的不完全是矿石病,可能受天使与恶魔的战争影响。)所以卡兹戴尔内战是在与拉特兰人的战争之后。


接着,内战持续到中后期,此处剧情多是略过的,为以后又挖下了大坑。但我们能知道,内战的势力应该是特蕾西斯与对立的特蕾西娅,二者应同为皇室关系。特蕾西娅依靠着巴别塔,但此前,从w的话中得知,特蕾西娅是靠一己之力统一大半个卡兹戴尔的。特蕾西斯的势力并不清楚,有赦罪师组织,他的力量能与未失忆的博士对抗,还成为了表面的赢家,必不是等闲之辈。(注意,特蕾西娅、特蕾西斯、特蕾莎同为“特蕾”,前两者皆是皇室,可后者巴别塔成员。说明特蕾西娅依靠巴别塔,且凯尔希成为勋爵是有联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雷姆必拓与卡兹戴尔很近,重名再所难免,不过在一个宗教信仰地区,且意识形态停留于封建制度,“忌讳”这个概念绝对是存在的,普通人不敢叫“特蕾”。这也就解释了,在方舟pv中,类似于特蕾西娅的萨卡兹,向阿米娅刺进刀的谜团。)

w、伊内丝、赫德雷的团队与巴别塔合作,在巴别塔失踪后几经辗转,加入整合运动。内战实际上是僵持不下的,但局势扭转是一夜之间。我不认为扭转原因是特蕾西娅遇刺,可能是内部原因,博士与凯尔希等核心成员保留下来。其中,特蕾西娅死亡(不得不说,对于角色领便当这件事,鹰小姐是一点儿也不拖拉。),原因是特蕾西斯安插内部的间谍暗杀。这也导致了,凯尔希血洗特蕾西斯的某只雇佣兵部队,巴别塔进行大规模裁员,损失大量精英干员。

值得注意的一点,罗德岛不是在巴别塔灭亡后建立,而是巴别塔尚存时,就已经存在,且“罗德岛号”是很久以前就有。从伊内丝的话中得知,罗德岛号的科技远超于当时泰拉所处时代,她们称其为“舰船”,可罗德岛是”陆地航母”(不排除后期扩建的可能性)。罗德岛建造完成前,是“骨架”,但伊内丝看到是完整个体。这令我联想到开服时的猜测——罗德岛的原型是《白鲸记》中的白鲸。

内战即将结束,结局与过去的猜想不同。许多人认为,博士在内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手段是不正当、黑暗的,损失了大量精英干员。可是现在看来,巴别塔失踪,是失败的一方,赢家是统合卡兹戴尔的摄政王特蕾西斯。

此时,以塔露拉为首的整合运动已然崛起,战火逐渐聚焦到乌萨斯。在我的印象里,整合运动是近期的新兴组织,卡兹戴尔内战是很久之前的事件,不过现在看来,二者的时间间隔很少。那么就引来了另一个疑问,内战、攻克切尔诺伯格,其中塔露拉与w,她们的年龄应该没有增长多少。陈与塔露拉年纪相仿,约莫二十出头,所以她统领整合运动的时间不可能过早。可是内战时期,巴别塔还存在,切尔诺伯格沦陷,已经是罗德岛。所以罗德岛的独立存在时间很短,博士被埋进棺材的时间也很短。

在切尔诺伯格,伊内丝不断试探着塔露拉的内心,揭示了塔露拉”棋手”般的策略。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伊内丝引来了整合运动的猜忌。加上其身为“魔族”的身份(虽然是伪装的),她很难活着走出切尔诺伯格。且死前看到了桦树,与前章照应,代表了死亡。所以伊内丝假死不大可能,尸体也处理好了(yj没有怜悯之心)。
总得来说,从战争发起时间来看,先是卡兹戴尔,再到切尔诺伯格,至如今的龙门。结合维多利亚,我们能得出,泰拉大陆目前是“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

卡兹戴尔是“特蕾”皇室一家专政,且有“摄政王”、”勋爵”等职。两个职位有一个相同特点:都在中国与英国的历史上存在过。摄政王统一是代国君处理政事的亲王,但勋爵略有不同。勋爵是朝廷赐给臣僚的爵位,在英国是一种贵族阶级分化,对男性英国贵族的尊称;但中国,是按照功勋大小分配,有奉禄无实职。我偏向于对中国的理解,因为凯尔希就是特蕾西娅的勋爵。

乌萨斯的原型是沙俄,根据沙俄就比较好考究。从霜星的遗言以及凛冬的“乌萨斯学生自治团”看出,乌萨斯正处于沙俄末期,下一章会有一位“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新政权,这位“列宁”,霜星曾经暗示过。当然,凛冬也会有戏份,说不定真就是“斯大凛”呢……

维多利亚的原型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此时已是君主立宪时期,且走在了世界巅峰。关于王维娜、苇草、风笛等贵族战争,过于复杂,b站也有更详细的讲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2.人物分析:W

剧情耗费了大量笔墨在w身上,而这位曾经的“偷税犯”形象,确实更加饱满了。看完w,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极端的环境下,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像是雇佣兵,他们群居生存,可以在下一秒,为了几颗“糖果”杀掉战友;却也存在伊内丝于赫德雷之间的信任,会因对方的死而复仇,当然,w也是这样。在得知伊内丝的死讯时,w,一个玩世不恭的疯子,竟少有地表现出愤怒。曾经的她,并非如此。

起初,和其他的萨卡兹雇佣兵一样,w精通各种手段,为了生存不惜一切。擅于伪装,随心所欲,在生与死的界线间,如同家常便饭般来回横跳。冷酷、麻木,即使有思绪,也只能毫无迟疑的向前,好像杜宾口中的士兵,只要上级说出一个信得过的理由,便化为机器去执行。这让我联想到《死神》中的虚——或阴险狡诈,或一味追求力量,殊途同归,目的终是生存,不被这其他野兽所淘汰。野兽,没错,就是野兽,没有什么称得上为人的表现。

转折在巴别塔,那是卡兹戴尔的王——特蕾西娅。即使是疯子一般的w,在初见特蕾西娅时,也自发尊称了陛下。伊内丝与赫德雷说过,w与曾经的w一样,有一股无论善恶的执念。或许就是这执念,勾起了她对特蕾西娅,对特蕾西娅心中,理想世界的追求。w的目标不再是一味地生存,而是来自于更高的追求。正如伊内丝所说,再见w时,她更疯了,却变得更加优柔寡断。

骤雨而至,w失去了短暂的美好。特蕾西娅被暗杀,背叛者的血洒在巴别塔的殿堂。巴别塔只保留了核心人员,w便孤身在外,一心复仇。她第一次尝到憎恨的滋味,更加疯狂地猎杀,猎杀特蕾西斯的刽子手,用他们的抚慰伤口,还把刀子架在了旧友的脖子上。

他们与整合运动合作,在塔露拉身上,w看到了特蕾西娅的影子。她也为我们而战,虽不是感伤的温柔,但热情的愤怒亦可。直到伊内丝的死,她终于从复仇里拔了出来——复仇无济于事,终是战争的养料,终是棋手的棋子。而塔露拉,w看清了,那根本不是源于感染者的叛逆,而是似曾相识的,操纵战争的阴谋。没错,塔露拉便是第二个特蕾西斯,继续下去,不过是积攒更多的仇绪罢了。不甘做棋子,不甘萨卡兹雇佣兵成为无魂的机器,既然创世的先驱倒下了,我便拔起她腹中的旗帜,理想的世界绝不至于理想。


此刻,是真正的w,一个玩世不恭的疯子,亦是雇佣兵的领袖。或许她无法像特蕾西娅那样,至少,这理想,我可以触碰。况且,不是别人,是生于黑夜的恶魔。
(这也解释了w不是整合运动的人,甚至是与塔露拉平起平坐的。w与罗德岛殊途同归,而且加上特蕾西娅的影响,她也在一直搜寻罗德岛的消息。所以下一章w是很可能实装的,要是不实装,就和霜星一个结局…)
我会继续写其他人物分析,w的也会继续扩充,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多留意哦(⁎⁍̴̛ᴗ⁍̴̛⁎。
(方舟阴冷基调已经定下来了,再加上以前博士的棋手设定,都不敢写暖的同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