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博导有话说第九期《苏联坦克(三)——KV坦克》

2020-03-19 22:47 作者:西电Shining动漫社  | 我要投稿

作者:Jackdaw


    30年代末,苏联坦克部队主力还是T-26轻坦和BT快速坦克。T-26被用于对步兵进行支援,BT被用来快速突进,战术上扩大战果诱捕豹1。馅大皮薄的T-28中型坦克被用于步兵师突破坚固的防御。多炮塔神教的T-35是当时苏联装备的唯一一款重型坦克。

    在西班牙内战中,反坦克炮的亮眼表现,让苏联人再次审视他们的重型坦克——T-35的装甲和轻型坦克无异,而过差的机动能力使得T-35的战场存活能力大幅下降。1937年,工农红军装甲与机械化部队总局(GABTU)要求研发一种“突破坦克“,该任务被下派到列宁格勒总局,其先后研发出了SMK和T-100坦克。SMK和T-100的装甲都加厚到了75mm,以应对新式反坦克炮的射击。


                                       


 

    两款坦克最初都是三炮塔设计,当科京(Zh.Ya.Kontin)在莫斯科展示模型进行演讲的时候,他察觉到斯大林的不悦,果断的掰掉了SMK的第三个炮塔,并表示“炮塔还是越少越好“,随后科京领导的车里雅宾斯克第2设计局(SKB-2)研发出了单炮塔的SMK坦克,即日后的KV坦克。KV的名字来源于科京同志的岳父,使人人民委员会委员长的Kliment Voroshilov。在此之前,KV坦克本想命名为KS,即“Kotin-Stalin”。


(“U-0”实验车,炮塔内装有一门76.2mm火炮和一门45mm火炮)



    苏芬战争爆发后,红军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阻碍——卡累利阿的曼纳海姆防线。T100,SMK和KV都作为原型车参战。芬兰人的反坦克炮无法撼动SMK的装甲,但是这台坦克在1939年12月18日被一颗地雷炸爬了窝。苏联人发动多次进攻打算夺回SMK,但是都失败了(T-62 545:似曾相识),直到第二年春天苏芬战争结束苏军才拉回。KV是三者中表现最好的坦克。1940年1月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量产KV坦克,而KV坦克存在的发动机和悬挂问题也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由芬兰人拍摄的趴窝的SMK坦克。芬兰人也挪不动这个庞然大物)



    1939年型KV-1坦克使用35倍径的L-11 76.2mm火炮,穿甲弹初速为612m/s,5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50mm的垂直钢装甲。该型KV主炮备弹111发,弹药范围极广:OF-350(钢芯)/OF-350A(铸铁)、F-354高爆弹、穿甲曳光弹BR-350等。主炮的俯仰角为-7°~25°,拥有TOD-6望远瞄具和PT-6全景瞄具这两款瞄具。炮塔后部相较于“U-0“实验车变成了箱式结构,扩展了炮塔空间;负重轮有橡胶圈,托带轮挂胶。驾驶员坐在中间,无线电操作员/机枪手坐在左侧,其他三名机组人员位于炮塔内。车长视野狭窄,驾驶员的观察孔由质量差的夹层玻璃制成,多数时间是模糊的,车长(还有装填手)有两个炮塔潜望镜。1939年生产型交付了141辆。

    1940年生产型使用了在T-34坦克上使用的F-32 76.2mm火炮,这款火炮的俯角虽然变差了,但是可靠性比L-11要好很多。使用BR-3502AP弹时炮口初速为612m/s,5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66mm的轧制钢装甲。与此同时,TOD-6瞄具也被TOD-8瞄具取代。1940年型生产了大约150辆左右。

    在此期间,92号设计局打算把初速更高(813m/s)的F-27炮搬上KV-1坦克,但是由于KV-3坦克的研发,该项目被取消。

    1941年7月1日起,基洛夫厂为新出厂的KV1坦克用大型螺栓固定附加装甲,这种KV-1也被称为KV-1E,并且371厂维修的KV1坦克也进行了这样的改进。但是这一改进使得其重量超过了50吨,悬挂承受着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941年早期生产型使用了F-34主炮,后期生产型KV-1更换了ZIS-5火炮,新的增厚的焊接炮塔的出现使针对KV-1E的改装停止。新的焊接炮塔外观更加圆润,正面厚110mm,侧面厚95mm,并且取消了炮塔与车体连接处的炮塔环。该版本为量产还做了都铎简化工艺,但是最早的1941年型直到1942年中期才投入使用。


(1941年生产型KV-1)



    1941年8月到1942年,列宁格勒的坦克厂被转移到了车里雅宾斯克,并和当地的乌拉尔厂(UTZM)和200厂合并为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厂(ChKZ),即185厂,也称坦克格勒。该厂在日后为苏联的钢铁洪流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1942年生产型前后更换了两种铸造炮塔,1941型和1942型炮塔最大的区别在于1942型炮塔后部机枪座具有一个环状结构。大大减少了生产工时,同时圆盖型发动机罩被更换为平直的发动机罩。


(1942年生产型KV-1,注意炮塔后机枪的环状结构,表明其是1942型炮塔)




    1942年8月,KV-1被逐步淘汰,至1942年12月完全停止生产。

其他KV坦克

    1942年由于KV-1坦克较差的机动和悬挂,以及100mm装甲也无法抵御的德军88炮,SKB-2打算削弱KV坦克的防护,加强其机动和可靠性。新的坦克使用了一个全新流线型的铸造炮塔, 车长从繁杂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移到了炮手后面;副驾驶转职为装填手,位于原车张位置。履带的宽度减小到608mm,新的行星齿轮变速箱比老式啮合齿轮变速箱可靠性更好,挡位增加到了10个,分为8个进档2个倒挡。这些改进使得KV-1的重量降到了42.5吨,最大公路速度可达到43.3km/h,这一型坦克被命名为KV-1S(暴力)。1942年9月,车里雅宾斯克生产了180辆KV-1S坦克,但是年底产量开始下降——与T-34相比,KV-1S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一列KV-1S)



    针对苏芬战争中76.2mm火炮无法对碉堡进行有效伤害的现象,334工程和212A工程提上日程。装有M1938 M1-10S型152mm炮改进型的MT-1炮塔设计完成,相应坦克的实验代号为“U-1“,第二辆装有MT-1炮塔的“U-3“坦克加装了一个可在车内控制的炮口罩,以防破片进入炮膛。虽然过重的炮塔(12吨)导致炮塔驱动超负荷运转,传动也时常出问题,但是两辆152在苏芬战争中表现优异,光是她们伟岸的身影就能给敌人带来噩梦,被苏联士兵们称为”无畏舰“。


(装有MT-1炮塔的KV-2)


    1940年型KV-2使用1940年型KV-1底盘安装上了MT-2炮塔。MT-2炮塔重量只有10吨,高度也要比MT-1炮塔低了21cm,焊接炮塔后门改为直板型,炮盾也换了新的。使用的M-10T改进自M-10S,分装药炮弹备弹36发。除APCBC和HE外,1940年KV-2还可使用G-530混凝土破坏弹,装药5.1kg,专门用来攻击碉堡。瞄准镜使用TOD-9而非TOD-8。1940年型KV-2制造了334辆,1941年10月,随着列宁格勒厂的搬迁,KV-2的生产便停止了。有趣的是,由于1939型KV-2的数量少于1940年型,德军把1939年型KV-2当作1940年型的改进版,称其为“KW-2B”。


(可靠的同志)



    还有一些早期KV-2安装有122mm 1938L/22.7火炮,数量未知,也并未参加过战斗。1941年3月,装有107mm火炮的KV-2被送去进行火力测试,为223工程铺路。

    1940年,科京在改善KV坦克的同时,衍生出了T-220——她的重量超过了60吨,是一款超重型坦克,并在1941年1月进行了测试。3月底,苏联人得知德国人要将威力更强大的火炮搬上坦克,于是1941年4月7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和布尔什维克工会中央委员会决定研发223工程,并提出了具体指标:“KV-3坦克炮塔厚度115~120mm,车体正面115mm,30°倾角;使用ZIS-6 107mm火炮”。

    根据T-220研发的KV-3进展很快。最初,T-220的炮塔被证明并不适合安装107mm火炮,设计人员设计了一个新的炮塔:在形状上,它近似于一个的圆锥台,底部和顶部的形状更接近于矩形,炮塔宽度略大于车体宽度。主要武器 包括一门107毫米F-42加农炮(后更名为ZIS-6)和与之同轴的7.62毫米DT机枪,由一个巨大的炮盾保护。KV-3的战斗全重高达68吨,导致其可靠性很差,在1941年末面对德军的Flank39 105mm高射炮,KV-3的115mm装甲宛如纸糊一般,该计划最后也不了了之。



    在1941年春季,基洛夫厂设计了一款安装有ZIS-6 107mm火炮的坦克,并设计了一个带有45mm主炮的小炮塔,即KV-4。科京组织了一场比赛,总共收到了近20个KV-4变体,主要围绕107mm主炮和45mm火炮来设计,出现了大炮塔上顶一个小炮塔、后置炮塔等奇怪的设计。由于变种过多且都没有可行性测试,为脑洞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一些KV-4的图纸)



 

    KV-5的研发由未实现的KV-4项目开始,采用了双炮塔设计,安装一门ZIS-6型107mm火炮。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80mm,侧面和尾部也足足有150和140mm,重达100吨,装有两台600马力V-2K型发动机。 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KV-5的研发工作停止。


( KV-5模型通讯员最不喜欢的坦克)



    KV-6,将车体机枪更换为ATO-41喷火器。

    KV-7,227工程,实验车代号“U-13”基于KV-1底盘的坦克歼击车。最初打算安装三门ZIS-5火炮,这个想法很快由于不切实际被放弃。最后安装了一门F-34 76.2mm火炮和两门20K 45mm火炮,俯角-5°±15°,战斗速度达到每分钟12发,装备了TMFD-7瞄具。76毫米主炮的有93发备弹,两架45毫米主炮的备弹为200发。KV-7装备了三门7.62毫米DT机枪:一门位于坦克车体正面,一门位于驾驶舱尾部,一门位于战斗舱舱口的小炮塔中。车体正面75mm,侧面20mm,由轧制钢装甲焊接而成。“U-14”只使用了两门ZIS-5火炮,改变了弹药的存放位置。在1941年12月29日的测试中,KV-7的战斗力并不如常规旋转炮塔坦克,并且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该项目被很快关闭。

    KV-8,即228工程。将ATO-41喷火器安装在了炮塔上的同轴机枪上,火炮更换为了45mmQF1932火炮。其他与KV-1并无太大不同。


(KV-8喷火坦克)


 

    KV-9,即229工程,为KV-7同期的替代项目。KV-9前部装甲厚度达到了135mm,侧面达到了75mm,使用M-30野战榴弹炮改造而来的U-11 122mm榴弹炮。U-11可靠性良好,战斗射速高达两发,但是挤占了大量的炮塔空间,车组不得不减少到4人,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实际战斗性能并不优良。




    1942年,新组建的100号工厂设计局提出了一种基于KV-1的喷火坦克232工程。后来,这辆车获得了名称KV-12M。 与KV-8相比,第100号工厂的工程师保了76.2mm火炮,喷火器位于首上机枪的位置,净重量为2000千克,总重量为2400至3200千克。使用压缩空气从两个27升的气缸中喷射出易燃混合物。该设备由30毫米厚的前部装甲隔板保护。由于KV-8坦克的存在,该车没有进行生产。

    针对KV-1机动方面的改进还有233工程,也称KV-13。根据T-34的成功经验,233工程样车重32.4吨,车体长度6.65米,宽度2.8米,铸造车体正面厚120mm,侧面和尾部装甲60mm,炮塔正面厚85mm;动力系统使用500马力的V-12发动机,T-34同款变速箱;行走装置使用轻量化扭杆悬挂和正义的5对负重轮。1942年5月,233工程在测试中跑出了51.7km/h的最大公路速度,机动与T-34-76无异。但是在测试中也暴露出变速箱不可靠、发动机过热、负重轮和履带磨损严重的情况,随后生产的第二辆原型车加厚了装甲,但也没能拯救KV-13的命运。1943年3月,233工程变成了IS坦克的雏形,并为234工程(IS-2)打下了基础。



(KV-13)


                            

    1943年初,苏联对缴获的虎式进行了测试,发现当时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无法在正常交战距离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4月在库宾卡的测试中,只有A-19 122mm加农炮和52-K 85mm高射炮可以在1000m距离上击穿虎式坦克。中央炮兵局和9号设计局基于52-K研发出了S-18和D-5T两款火炮。S-18被用在了SU-85上,中央炮兵局搬出了S-31,并将其直接放入了KV-1S的狭小炮塔内,命名为231工程,随后因不合实际被打入冷宫。另一个方案为239工程,即KV-85。KV-85的炮塔更大,炮塔座圈达到了直径1800mm; 48吨的重量这让机动问题再次暴露。由A-19改进来的D-25T(慈父的关怀)坦克炮被用于IS-2坦克上。1944年KV-85更换了IS-2的炮塔,命名为KV-122。

    T-150和T-220(也称150工程和220工程)最初都为85mm F-30火炮设计,但是这门85mm火炮可靠性不佳,被苏联指挥官摒弃,这两辆坦克也直接夭折。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坦克的炮塔——T-150的炮塔拥有指挥塔,位于炮塔右侧,具有6个观察窗,但是没有舱口。T-220的炮塔由KV-2的MT-2炮塔“压缩”而来,并加装了一个机枪塔,成员人数增加到了6人。



T-150


 

T-220


 

 

 





博导有话说第九期《苏联坦克(三)——KV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