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导演诺兰:世界上的另一个李佳琦

2020-09-11 17:17 作者:GARMENATION-宏伟星球  |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4日,诺兰的新电影《信条》登陆中国院线。

这位被誉为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全球影迷期待的盛宴。这一次也不例外,一时之间网络上有关《信条》的影评铺天盖地,各种解读攻占了主流社交平台,新一轮的诺兰现象全网蔓延了一周,像极了一场盛情绽放的烟花。

给诺兰的电影做宣发应该是一件非常省钱的事情,诺兰自己就是一块活招牌,引无数信徒竞折腰,导演自带话题和流量。记忆中,能在中国享有如此殊荣的好莱坞导演,除了卡梅隆,可能就是诺兰了。这一点上,斯皮尔伯格都未必比得上诺兰。

你是否经常发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其实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执导《环太平洋》、《水形物语》的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和拍《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卡梅隆是老相识,吉尔莫年轻时他的父亲被墨西哥绑匪绑架,正是卡梅隆拿出了100万美元才帮助吉父成功脱险;再比如,我是很久之后才知道,《Manta》这首歌的原唱创作者刘柏辛是李佳琦的堂妹。

但是如果把诺兰和李佳琦放一块比较,是不是真的会显得太过生硬和尴尬?

恰恰相反,如果文娱圈是一座超级shopping mall,在我看来,诺兰的门店和李佳琦的门店就应该设置在同一层楼,甚至完全可以紧挨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第一点,也正是这一点开启了我对两者的联想。

诺兰的上一部电影《敦刻尔克》于2017年上映期间,美国娱乐界重量级行业媒体The Hollywood Reporter曾报道说,华纳兄弟公司在《敦刻尔克》的电影项目上给诺兰预付了2000万美元片酬——这只是诺兰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因为除此之外他还将拥有影片总票房20%的分成。报道还称,这份合同和环球影业当年与《金刚》导演彼得·杰克逊签订的合同相同,是好莱坞导演迄今为止拿下的最高片酬。

这不就是网红的坑位费、返佣玩法么?而且20%这个数字还那么的熟悉……

第二,受众高度重合。

从中国的城市票房上来看,《敦刻尔克》的主要票房收入来自一二线城市,几乎是三线城市的4-5倍。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信条》身上,依然是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人更愿意花钱去影院看《信条》,他们也更愿意讨论诺兰和《信条》。

镜头转向李佳琦。李佳琦的粉丝画像主要也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而薇娅粉丝主要是30岁-35岁的年轻妈妈。这种用户画像高度重合的感觉,就好比一个女生晚上刚被学理工的男朋友拉着去电影院刷完《信条》,可能回到家打开李佳琦直播间随手就买了支口红。或者说,在一二线城市谈恋爱,男生可以多刷刷李佳琦直播间,女生可以多补补诺兰的片,这样或许有增加情侣感情的奇特功效。

第三,粉丝。

诺兰和李佳琦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体,并且有相当比例的真情实感事业粉。相比于自己所处领域的同行,诺兰和李佳琦在大家心中都更像是一个明星(不过准确来说,诺兰更接近于一个神)。

第四,就要进入到更深层面的剖析。

诺兰是一个创作型导演,大家对其津津乐道的点,在于诺兰高超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即打破常规顺序的叙事结构。另一方面,诺兰极其注重谜题的铺陈,他特别喜欢通过镜头、剪辑、音乐等多种方式制造出紧张气氛。在悬疑惊悚片世界里,大家将其比作下一个希区柯克。诺兰自然也是视希区柯克为自己的标杆,他曾在自我介绍中这样说道,「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对照诺兰,李佳琦同样选择了在一个垂直领域深耕,即美妆和护肤,虽然偶尔有一些大牌服饰和零食会被他带货。李佳琦和诺兰一样,有意将自己的业务控制在他所擅长的范围内。

第五,这一点比较玄妙,我将其定义为「传奇」。

诺兰和李佳琦都有通过或主动或被动的方式,给自己的人生履历增添了传奇色彩。相比于薇娅和辛巴,李佳琦不仅手握「口红一哥」和「人间唢呐」这两个标签,他的抖音主页至今还置顶着挑战吉尼斯世界记录(30秒内给最多人涂口红)、双十一卖口红战胜马云这两个「传奇」履历。

50岁的诺兰相比于28岁的李佳琦,在传奇色彩的挥洒上更具厚重感和命运感。像画卷一样摊开诺兰的电影作品序列,不说利用黑白顺序和彩色倒叙的《记忆碎片》,不说在叙事层面复杂到无以复加的《致命魔术》,不说通过多层梦境将时空叠加的《盗梦空间》,不说穿越黑洞后出现五维空间、将时间转化为实体的《星际穿越》,也不说海陆空三线叙事的《敦刻尔克》——光循序开拍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就足以成为世间绝响。

一开始,华纳兄弟公司决定重启雪藏多年的《蝙蝠侠》系列,他们锁定了诺兰,决定将蝙蝠侠重现辉煌的重任托付给他。诺兰接受了这个挑战,但是他摒弃了前人的偏幻想路线,决定坚持自己的风格。2005年,一部暗黑写实风格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上映,它与过去的蝙蝠侠系列电影的画风做了果敢的切割,开始重新定义人们心中的这位超级英雄。

时隔三年后的2008年是超级英雄电影大爆发的一年,《钢铁侠》开启恢弘的漫威电影宇宙,《通缉令》、《地狱男爵2》接踵而至。可是没有人敢无视它的的万丈光芒,它是当年全球票房之最,是全球第四部票房超10亿美元的电影,也是一整年影坛话题的聚焦点——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之《蝙蝠侠:黑暗骑士》。

当然,提到《蝙蝠侠:黑暗骑士》,就不得不提到希斯·莱杰。电影还未来得及上映,这位小丑的扮演者,因长期沉迷在角色中无法自拔,被人发现逝世于纽约的公寓内。挂着猩红的笑脸、面孔苍白的小丑,就这样成了这位澳籍天才男演员留给世人最后也是最深刻的银幕形象。当年,无数《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影迷在IMDb上给《教父》刷1分,只为把《蝙蝠侠:黑暗骑士》捧上冠军宝座。2019年,华纳兄弟公司又捧出世界影史第一部超10亿美元票房的R级电影《小丑》。珠玉在前,瓦石难当。

2012年,蝙蝠侠前传之《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上映前,正当全球影迷饶有兴致地争论着这一部蝙蝠侠电影能否打破《复仇者联盟》的票房纪录之时,首映式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枪击案,12位无辜影迷丧命,震惊世界,也成为影史的一道伤痕。诺兰在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的终结篇中尽可能塞进了城市战争所能体现出的各种罪恶,可是面对现实世界的血光之战,他创造的蝙蝠侠却无能为力。

第六,我想从人的性情角度去谈谈诺兰和李佳琦。

在电脑特效无所不能的时代,诺兰却坚持捕捉实景,减少特效使用。他喜欢用胶片,只拍2D、即使酷爱IMAX也坚持实拍。诺兰对于经典电影的制作和传统影院的体验,有着异乎寻常的老派作风。不仅如此,还有个冷知识是,诺兰从不使用电子邮件,也不喜欢智能手机。

这种「老派作风」,在李佳琦身上也能得到很直观的体现。薇娅、辛巴这几个头部带货主播都有意用自己的影响力带手底下的人,试图孵化出主播矩阵。但据接触过李佳琦、薇娅双方的某MCN机构高管声称,美ONE(李佳琦所属MCN)一直想签达人,但碍于李佳琦,没能实行。

这位MCN机构高管还补充说,「这相当于是用李佳琦的生死决定了整个公司的生死,我相信没有一个公司愿意把鸡蛋都扔在一个篮子里。」

可是,这就是李佳琦。

我觉得相比于孵化主播矩阵,李佳琦应该对于让自己「封神」这件事更有兴趣,就像诺兰一样——所以媒体经常分析,李佳琦如果某一天不再直播,他应该会进入娱乐圈。反观曾在娱乐圈以女团身份出道的薇娅,她当下的最大兴趣点应该是成为资本。

说回诺兰。据美国娱乐界另一重要行业媒体Variety报道,《信条》制作成本2.05亿美元,仅次于成本2.5亿美元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是诺兰的职业生涯中制作第二贵的电影(不包括宣发成本)。《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最终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元,可是《信条》上映至今,全球票房不容乐观。

所以华纳兄弟公司会继续投资诺兰的下一部电影么?

一定会。

就好比美ONE是美ONE,谦寻(薇娅和她老公的公司)是谦寻,各有各的经营之道。

如果诺兰和李佳琦是同类(你会发现这两个人也都很绅士),他们也会是彼此问题的某种答案

所以人生的千万种活法里,做自己就好。

—THE END—

作者:宏伟星球,看文娱圈交织世界。

B站/公众号/知乎/微博/豆瓣找到我。

导演诺兰:世界上的另一个李佳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