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海先生】硕士送外卖,博士考城管,你信了"读书无用论"么?我亲眼目睹,他从少年

2023-09-16 14:42 作者:北海先生原创  | 我要投稿

有天妻子突然跟我说:我发现那些电视里讲的富家少爷小时候一般都有一个同龄的小跟班,可能是他父亲手下的孩子,但现实中想想,这肯定都是骗人的吧?

我笑着点了点头,再次回想起了那个人,那段往事。关于铁蛋的一切,我都没向别人说过。因为初中时期,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我内心万分激动,我的童年里,也曾有过一位和闰土一样的伙伴,我告诉了我的同桌,她轻蔑地笑了笑,完全不信。

大家好,我是北海先生,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童年里的那个闰土,和他长大后的唏嘘人生。看完这个视频,您可能会想起很多,也会放下很多。

因为父亲创业很早,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车,那会儿是80年代,街上的车不多,会开车的人也不多,父亲也不会开车,因此请了一个司机。

那个司机跟父亲年龄相仿,是外省人,有两个儿子,他老婆带着大儿子在老家,他带着小儿子来了河南,就住在我家里。小儿子跟我同岁,但小我几个月。印象里,是一个头发黄黄的男孩,直到后来分开很多年了,我才知道了他的大名,而小时候,我只知道,他叫铁蛋。我们所有人,都叫他铁蛋。

铁蛋刚到我家的时候,和他爸爸一样很拘束,吃饭不好意思,说话也不好意思。而我和他也不怎么说话。我玩玩具,看电视的时候,他就站在一边看着,也不说话。我们真正成为朋友,是他到了我家快一个月的时候。一天,铁蛋和他爸从外面回来,拿了两把铁皮玩具手枪,里面有火石,扣动扳机,会喷火星,估计80后会有印象。他爸说,一把给铁蛋,一把送给我,让我先挑。我挑了一个看上去较大的白色手枪,铁蛋要了另一把黑色的。但我玩了几分钟,就觉得铁蛋手里的黑色手枪更好看。我就非要他那一把,他却死活不给。然后我们在争抢的时候,他爸爸凑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他就把黑色的手枪给我了。我当时特别好奇地问他,你爸跟你说什么了,他摇了摇头,说我爸不让我告诉你。但我不行,我得知道,就拉着他一直问,后来他实在是烦了,得意地跟我说,我爸说了,一会儿再给我买一把白色的手枪。当然,大家肯定都猜到了,他爸只是骗小孩呢,小孩子嘛,一会儿就忘了。但从那以后,我和铁蛋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他虽然比我小几个月,但真的和鲁迅眼里的闰土一样,铁蛋会很多我当时认为很牛的技能。比如他会用铁丝做弹弓,会自己削陀螺,然后再用鞋带制作鞭子,我拿到学校,抽出来的陀螺,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全校第一,比小卖部里卖的那种机器加工的陀螺,厉害百倍。那个时候,没有ipad,没有手机游戏,但我和铁蛋,总有玩不尽的快乐。放暑假了,我妈实在看不惯我整天挑食,常常不吃正经饭,非吃羊肉串火腿肠。就把我送回老家,跟奶奶同住一个月。我奶奶一生吃素,唯一沾的荤腥就是鸡蛋。我一百个不愿意,但身为小孩,也无可奈何。好在铁蛋也跟我一起,有了些许安慰。

到了农村,一下子成了铁蛋的主场。他会上树,奶奶家门口有几棵很大的桑树,在儿时我的眼里,那简直就是摩天大楼,看着上面一串串紫红的桑葚,只能安慰自己,那玩意不好,吃了上火。但铁蛋不在乎它高不高,全部摘下来。那时觉得桑葚真好吃啊。他还知道一种像甘蔗一样的植物,叫甜杆,比甘蔗细,皮很薄,里面的肉吃着跟甘蔗一样甜。他还会抓天牛,那时我们都叫这种昆虫为水牛,看着很吓人,但铁蛋把它们放在火上烤一烤,吃着很香,农村说这虫子吃了可以促消化,还是高蛋白。铁蛋还能在野地里,找到野葱,放在火山=上烤,特别香,就跟烤洋葱的那种香味差不多。那个时候,这些野果昆虫,跟着铁蛋真没少吃,但也没拉过肚子。倒是现在,在外面吃顿饭,吃个外卖,动不动就拉肚子。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过鲁迅的故乡,但我每周都看机器猫,当时还不叫哆啦A梦,就叫机器猫。我和铁蛋的感情,就像大雄和机器猫一样。

时间过得很快,我和铁蛋在一起相处了两年,突然有一天,他变得特别沉默,玩什么都心不在焉的,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吭声。后来大人告诉我,铁蛋的妈妈这两天要来,要把他接走。我当时特别震惊,但却特别平静,你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小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但我现在看见我儿子时常表现出来的反应,我大概明白了。这是一种小男孩的自尊心。心中万般不舍,却不愿让人识破。铁蛋走的非常匆忙,那时的大人,还不像现在这样尊重小孩的感受,总是觉得小孩子嘛,一会儿就忘了。我早上去上学的时候,铁蛋还在,等我晚上放学回来,我一进门就大喊,铁蛋铁蛋,大人跟我说,铁蛋跟着他妈妈走了,他该回老家上学了。我当时装作没事人一样,满不在乎地回了房间,但心里的感受,估计和大雄发现机器猫走了之后,一样吧,只是大雄哭的稀里哗啦,我没哭。

你可能会疑惑,北海,你记忆力这么好,嗯,是的,我就是记忆力这么好。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你可以主动选择,记住一个东西,却无法主动选择,忘掉一个东西。

多年后,在初中语文课本上,看到闰土,我心中瞬间荡起了波澜,我告诉了同桌,她轻蔑地笑了笑,完全不信,我也就不想再告诉其他人了。其实,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你过去的人生里,你在不同阶段,不同地方,认识的某两个人,他们彼此素不相识,但却很像,不一定是脸上的像,而是神态,语气,气场的神似,时常会让你有一种错觉,这个人,就是那个人。我对此的猜测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场虚拟的电子游戏,沉浸感比现在的游戏真实一万倍。而那些让你觉得相似的人,不过就是一种人物模型,只是换了皮肤。刘邦、朱元璋是不是很像?刘盈早逝,朱标早逝,刘恒夺位,朱棣夺位,刘恒儿子刘启过渡,孙子刘彻巅峰,朱棣儿子朱高炽过渡,朱瞻基中兴。是不是很神奇!而在我心里,如果鲁迅笔下的闰土真有其人,那他大概和铁蛋也只是换了皮肤吧。

儿时一别,便是多年没有再见,铁蛋走了之后,他的父亲第二年也辞职回老家了。我小的时候,不像现在,拍照手机随处都是,那个时候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跟铁蛋去拍一张照片。以至于现在我能想起和他的一些往事,却想不起来他的模样,如果我们在街上相遇,一定,会擦肩而过。

我读中学的时候,住校。有一天周末回家,突然听说,铁蛋和他爸妈来河南了,说在老家那边这些年做生意失败,打工也不顺利,还想回来做事,想让我爸帮忙找个事做。我当时非常想见铁蛋,但看过我往期视频的朋友都知道,我高中时期学习很差,正值叛逆期,父亲基本上不怎么搭理我。我也不好意思提出这种跟学习无关的要求,后来,铁蛋父亲来我家了,我当时很期待地问他,铁蛋呢,铁蛋怎么没来。他父亲说,铁蛋去了一所技校,学门手艺,那技校不在咱这边,全封闭,不常回来。我回房间匆匆写了一封信,让铁蛋父亲替我转交给他,大家不要以现在的科技便利性来解读,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手机,铁蛋大概率也不会有手机。但后来,我没有收到铁蛋的任何回信,不知是他爸爸忘了给他,还是他,忘了回信。

再后来,没多久,听父亲说,铁蛋父母又回老家去了,觉得在河南这边,也不好赚钱。那次见到铁蛋父亲,给铁蛋写信,可能是我离邂逅铁蛋最近的一次。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很难理解,想见一个人,有这么难吗?我只能说,手机,微信,高铁,真的是了不起的发明。但现在,一切都方便了,天南海北,不过是一抬腿的距离。我们却没有了当年想见一个人的冲动。读书时,我其实是身体和时间不自由的,现在,自由了,却没有欲望了。

我本人后面的故事,往期视频都写过了,逆袭英语,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家道中落,身心疲惫,早已把关于铁蛋的那段记忆掩埋。

直到有一天,我开车回爸妈家,刚停好车,就在车库门缓缓落下的时候,一个大叔不顾危险,跑了进来。我当时以为遇到小偷了,非常紧张。我没有下车,那个大叔站在左前大灯的位置,盯着我看,我问他,你是谁?你想干什么?他走到车窗边,对我说,北海,你不认识我了?我是铁蛋他爸。我当时吃了一惊,仔细打量,确实有几分眼熟,但从上到下,风尘仆仆,老了很多。

我带他进到家里,爸妈没有多少吃惊,给了他一点钱,他就走了。然后我得知,他已经来了好多天了。听他讲述,铁蛋在那技校里,没上几天,就不想上了,回家跟爸妈做生意,早早就结了婚,但生意一直亏钱,现在也没什么正经事做,铁蛋老婆整天闹着要离婚。铁蛋妈妈在别人家当保姆,收入不高,铁蛋爸爸又想起了我爸,于是只身一人又来河南了,但此时我们家已经这幅田地,加上他和我父亲年龄相仿,又几乎没有文化,找工作几乎不可能。创业,根据他过去几十年的创业经历来看,不靠谱。我爸只能每次给他点钱,他出去找个旅馆住几天,自己找找工作,钱花光了,再来我家找我爸,再给点钱,再出去找找工作。我这次见他,他是来借路费的,说找不到工作,还是回老家吧!说是借,其实我们也没打算让他还。就像我们生命里的有些人,分别的时候,说再见,但可能此生,再也见不到了。

铁蛋,我儿时记忆里的少年英雄,但此时,在我心里,不想再见了,让那个头发黄黄的小男孩,那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明明比我小,却处处让着我的小男孩,就活在我的记忆中吧!

很多人问我,读书有用吗?我说有用!他们追问,那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送外卖?我就算只读了高中,我也会骑摩托车,我也能送外卖!他是985毕业的硕士,我是二本毕业的本科,但我们都在考编,考上了,在一个办公室里做着一样的工作,有区别吗?

嗯,我不否认,有研究生在送外卖,数量似乎还不少,985博士,名校海归在考城管,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悄然发生着。而我自己,当初拒绝走仕途,今天经营的企业,虽在我个人眼里,是我的使命,但在大多数人眼里,那不是“正式工作”。正式工作,这个词,我相信太多年轻人都听过,甚至都听烦了。

但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会问我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把学历和学习,搞混了。同一个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朝夕相处了几年的同学们,毕业十年后,再次相见,我不信,都在送外卖。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招人的时候,不再看重学历那一张纸,而是直接测试你的能力。我之前逆袭英语那期视频,中间有一个点,很多观众误解了。 我说,当你不知道怎么在短时间内测试出一个应届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时,测试英语是一个好办法。我的意思是,大学早已从象牙塔变成了小社会,如果你爹妈的能量足够大,你是可以拿到一些与你实力不匹配的荣誉的,但英语不一样,不管你给我看的证书是几级,我不看,我就跟你英语对话。可能你的公司不需要会讲英文的人,但你要知道,想要拿到八级证,并口语流利,不管他是寒门子弟,还是富家公子,都得学习,都得付出。我真的见过不少,只需要几千块,不用上一天课,就能保证给你拿到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机构,我听到过他们的销售业务员打电话,我也遇见过身边的熟人给我发了一个列表,问我以下哪个大学好,他报哪个大学,说他们公司出钱,给他弄学历。弄?怎么弄?这个弄字,是北方方言里,类似于南方的搞,可以替代一切不好描述的行为动词。

还有一点,读书有没有用,所体现出来的未来和结局,得看自己怎么想,怎么选择,耳朵根子软不软,有没有主见。我曾看过一句话,一定要在年轻时多交朋友,但也一定要跟上朋友的步伐。年轻的时候,没钱没势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友谊很纯真,但人到中年,朋友起来了,你没有起来,他或许跟你还是称兄道弟,但你能做的,可能就是去他家里修个下水道,人家装修新房,你去当个监工,他说,有自己哥哥在,才放心。完事了,他给你了一个红包,你想收,但没法收,他改天给了你孩子。你乖巧懂事的孩子,转身就给了你,你的内心五味杂陈。渐渐地,那个当年的兄弟,还是那个人,但你却不想跟他叙旧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特别残酷。但这,就是读书的用处。

读书,短时间内,不能转化成功利,但它却在悄无声息地改造你的大脑,打磨你的大脑。AI靳东能骗得了别人,他能骗得了你吗?我相信,能耐心看到这里的你,肯定不会上当,因为你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分析能力,你的大脑已经经过打磨。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看书的时候,感觉什么都记不住,你是怎么记住的?我的回答非常极端,非常扎心,你平时看小说吗?看电影吗?还是只看不用动脑子的东西。刷两个小时短视频,你感觉不到累,所以会猛然发现,我去,已经十二点了,赶紧睡赶紧睡。但你花两个小时听书,看电影,你肯定会感到累,但你也会觉得时间走的很扎实。但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脑子不转了。

读书,学习,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修饰着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沉淀着每个人的气场和气质。整天找赚钱的项目,不如每天沉下心来学点东西,因为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两次改运改命的机会,抓住了,翻身富贵,甚至阶层跃升,抓不住,那就继续趴着。能不能抓住,这也是读书的用处。我爸其实想帮铁蛋的父亲,我也想帮铁蛋,但怎么帮?当你的朋友,有一天,念及旧情,想拉你一把,却发现无从下手,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我回国这十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时候,变得沉默了。我真的听到过不少声音,你看那北海,读那么多书,不也没有正式工作吗?那公司不也做的一塌糊涂?呵呵,我不在乎,因为我记得《创业经历-第四期》张总说的那句,你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我很清楚,这是我翻身的本钱,我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已经得到了很多,比如融资路演,比如创业大赛,比如北海先生这个频道。人生路上,起起伏伏,什么人什么事都会有,别人可以拿走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金钱,但拿不走我脑子里的东西,而这些才是真正属于我的东西。

如果说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耐心。我曾告诉过很多人,不管你做什么,至少坚持半年,否则别轻易说不适合。铁蛋没有坚持读完技校,我相信技校里也是可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我去保养车,认识的那些师傅,很多收入是非常高的。有不少人跟我说,看你的评论区,我发现你的粉丝素质都好高啊,我说你再仔细看看,水平也很高,很多评论,真的让我很震撼,超出我的认知,我只能弱弱地回一句,感谢您的长留言,相信您的这番话,对其他人也会很有帮助。其实我想说的是,您的留言让我这评论区,蓬荜生辉,但实在说不出口,就在这视频里统一感谢了。

因为我在读书时期,硬着头皮背英语,看着日出(通宵达旦)写论文,穿着西装对着几百人演讲,我们每门课都要做演讲,老师会故意让整个专业的学生都坐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当观众,因此后来,我当着区区几人的投资机构,很快就能克服紧张,因为哥们我经历过。我有足够的耐心写文章,做视频,你们有足够的耐心,看我这长视频,咱们是一类人,所以,我们可以共鸣,可以共情,可以共频。

最后,借用一个粉丝的问题,结束这篇文章。北海哥,我是一个在校学生,但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辨别哪些朋友,以后会跟我同甘共苦,哪些朋友会躲开我。如果你穿越回到了学生时代,或者你换成了我,您会怎么做?首先,我非常敬佩这个弟弟,读书时就考虑这么长远而现实的问题。但既然他问了,我的回答,就一定是负责任,但可能不中听。弟弟,如果让我带着记忆穿越进了你的身体,我不会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个事儿,读书时交的朋友,那就是读书时期的朋友,那个时候开心就好,以后的路很漫长,变数永远多于计划,困难永远压着理想,那些朋友,那些人,跟你有缘的,自然还会在一起。而有些朋友,有些人,就让他活在回忆里,就好。其实,鲁迅先生,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告诉我们了。

 

 

 

 

 

【北海先生】硕士送外卖,博士考城管,你信了"读书无用论"么?我亲眼目睹,他从少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