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体育”谈“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
竞技体育的问题在于发展方向,是促进团结还是制造对立。如今类似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原有意义已经被基本瓦解,它们不再成为各国团结一心,和谐交流的桥梁,而是成为暗流涌动的勾心斗角的决斗场。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由此也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分解团结与和平的特征正愈来愈明显。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还记得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呢?是否还记得“和平,团结,进步”的目标呢? 从各国对在役或者退役运动员的状态可以看出来体育竞赛精神的丧失:兴奋剂,假赛,黑哨等情况在运动场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在十多岁就进入训练场,每日进行超高强度训练,因而在进行了高强度体质训练后都在退役5-10年后迅速衰老,补助水平随着时间推移不足以养伤恢复,而从事其他工作也因为教育基础而受限;体坛中越来越多的受贿收贿的腐败也越来越严重,教练,运动员都有此现象。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结果就像《八角笼中》的多数的人一样,胜出的只有一人,其他人甚至都不如陪衬。过去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还能“成王败寇”,而如今只有王者!这就是资本运作下逐渐变性的体育运动现状,其他类型的竞赛亦随着资本介入的深入程度而有着相同的命运。 我并无意为运动员的命运感慨什么,而是体育运动的性质上的逐渐衰落让人觉得窒息和无力,更为人类社会繁荣之下的精神没落而喟叹。 显然,体育竞赛已经沦为资本繁殖的场地,更多是在孵化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市场。至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它不关心,就像工业生产中资本只对资本繁殖感兴趣,其他的只是副产物。其中或许会产生反资本主义的副产物,但资本主义会想办法化解掉对它产生不利的产物。而资本主义又依靠于社会和个人,所以常见的方式就是对不利因素进行转化,例如转移矛盾,塑造是非颠倒的新文化,诱导非良性社会文化的传播等等。这些行为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所塑造的价值体系的扭曲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破坏和社会文化结构的裂解的巨大影响。例如近年来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泛化和厚黑,解构,诡辩的价值观。 许多平台都有不少此类大V,他们的特征就是把“真、善、美”的事物本身移嫁在“非真,非善,非美”的事例中来批判“真善美”的虚伪来为自己的价值观辩护,并且举例也不尽详举,多数是“射箭画靶”,吸引了大批粉丝,把他们的价值观以娱乐的方式传播在了社会环境中。因而看起来像是“辩证”,实则充斥大量“诡辩”的逻辑。受众如若不能辩证性的思维就会不自觉的信以为真而以偏概全了,从而由一种偏见落入另一种偏见。如果幸运发现问题,但有时已经为时已晚了;而有更多一部分人还未能发现问题。在此我就不详细举例了。 指责他们的意义实在有限,因为现在的信息被有意无意的操控之严重是不轻易能够快速改变的。我们只能立于自身,去发掘信息的真实性,更要多学习辩证的思维,学习历史,减少对自媒体的信息依赖,不断完善个人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仅要培养完整的世界观,更要在万千世界中获得分辨是非曲直的个体自由意志,进而发展出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独立自主的世界观。唯有如此才能对抗如今如洪流般的信息,而不被轻易卷入到被操控和驾驭的他设逻辑与价值体系。可惜的是原本为了合作而产生的社会分工竟成了相互利用的工具,因而如今不得不反逼社会成员承担起文化自觉的责任,也只能乐观的看做是在退步中进步吧。 (摘选部分,希望可以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