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隐蔽杀手
1954年1月21日,美国海军少将海曼·里科弗设计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进化行处女航,这一航行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来。
1954年1月21日,一艘与众不同的庞然大物,随着一瓶粉红色香槟酒的四下飞溅及上万名观众的欢呼,从船台上缓缓滑入水中。它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面对此情此景。最激动的还是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美军少将科里弗。
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里科弗就从美国海军实验室技术顾问罗斯·冈恩博士的研究报告中意识到:如果能用核动力来推动潜艇,那将使潜艇动力出现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1946年,“二战”结束后不久,里科弗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建议:把核动力推进装置按在潜艇上,而不是安装在吨位较大的巡洋舰上。他认为,核动力其有航程大的特点,潜艇具备隐蔽性好的优势,两者结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经过多放奔走,当局终于于1948年5月1日批准了建造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再具体研制过程中,有关人员克服了许多棘手问题。1953年6月25日,核潜艇用的陆上模拟中子反应达到了满功率。此后,核反应堆又持续进行了96小时满功率运转,从而证明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可以连续不停地横渡大西洋。
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开始了它的水下处女航,这次航行,历时84小时,航程1300千米,创下了潜艇航行的最高记录。1959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号又问世。次年7月18日,它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携载16枚“北极星”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潜射导弹实验。
苏联在核动力潜艇发展虽然起步虽晚,但进展神速。它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与美国同样,也发展了4代,型号却多于美国。俄罗斯的“台风”级核动力导弹潜艇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吨位最大得潜艇。它最大的特点是耐压壳体采用品字形结构,在设计时为适合本国特点,注重提高潜艇的破冰能力,因而具有突破北极3米厚冰层上浮的能力。
之后,英法两国也紧步后尘,加紧研发适合本国特点得核动力潜艇。目前,世界上各国已有核潜艇两百余艘。
1970年12月26日,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建成下水。经过几年试航后,于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长征一号”。从此,人民海军进去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核潜艇的建成,对我国国防军事具有重大意义,使中国首度拥有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的核打击力量,成为世界上第五支水下核打击力量。
展望21世纪,核动力潜艇将继续朝着攻击威力大、功能多样化、安全性能好等方向发展。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似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起色,而核动力攻击潜艇性能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