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热奈特的《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

2023-04-05 14:43 作者:头上长花的熊猫  | 我要投稿

《叙事话语》热奈特以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忆逝水年华》为研究对象,对这部作品的叙述机制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拿普鲁斯特的叙事和叙事可能性的总体系进行比较,从特殊到一般,试图概括出一套既适用于这部作品,又适用于其他作品的理论。热奈特对托多罗夫有关叙述问题的这三个范畴即时间、语体和语式包含的内容作了调整和补充,提出了更为准确的新的划分。


《叙事话语》首先论述叙述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在引论中热奈特区分了叙事一词所包含的三层涵义,对故事、叙事和叙述这三个不同的概念作了界定,他认为,故事指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叙事指讲述这些事件的话语或文本,叙述则指产生话语或文本的叙述行为。《叙事话语》共分五章。前三章阐释的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关系。热奈特指出,在故事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因此故事的时间可以是多维的。但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这些事件的“自然”顺序,把它们有先有后地排列起来,因此叙事的时间是线性的。故事与叙事在表现时间上的不同特点为改变时间顺序达到某种美学目的开创了多种可能性。


第一章涉及的是事件在故事中接续的时间顺序与这些事件在叙事中排列的伪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作者从宏观上分析了《追忆逝水年华》的时间结构,发现这部小说的开头是-一个以患失眠症的主人公的记忆位置为起点的广阔的往复运动。

第二章“时距”探讨的是事件或故事段的可变时距与在叙事中叙述它们的伪时距之间的关系。作者把<追忆》划分为11个大的叙述单位,计算出每个单位故事延续的时间和在小说中所占的篇幅,从中得出了两个结论: (1 )普鲁斯特叙事的速度变化极大,或用190页的篇幅叙述3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或用8行概述12年的故事内容; (2)由于篇幅很长,但覆盖的故事时间很短的场景不断增多,叙事的速度逐渐减慢,与此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省略。

第三章“频率”论及的是故事的反复能力与叙事的反复能力之间的关系。频率问题即语体问题,它是叙述时间性的一一个基本方面。事件和陈述事件的叙事都有反复的能力,反复叙事的传统功能与描写相近,是为单一叙事服务的。在《追忆》中,单一叙事却能为反复叙事服务,这部小说的叙述节奏正是建立在单一和反复的交替上。

第四章为“语式”。语式就是对叙述信息的调节。调节的主要手段,一是“距离”,二是投影;《追忆》总体上采用的是主人公的视点,即对主人公的内聚焦,由此而来的视野限制表现在小说的许多方面,如主人公的文学志向一直到“最后的顿悟”才得以披露,其他人物往往显得很神秘;成了普鲁斯特所说的“稍纵即逝的人”。但是,读者不难看出,对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聚焦与对主人公的聚焦在小说中是同时并存的。这种对语式的破坏与叙述者的存在和活动紧密相连。

第五章“语态”所论述的是这个产生叙事话语的主体——叙述行为。热奈特从叙述时间、叙述层和的“人称”等方面, 用大量的例证阐释了叙述与故事、叙述者与故事、叙述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并提出了叙述者与受述者的地位和职能问题。《追忆》 把三个叙述主体(主人公、叙述者和作者)集于一身,它既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又往往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或作者的叙述,从而破坏了小说叙述的惯例,动摇了叙事话语的逻辑。


热奈特希望通过这部论著,为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提供几个比“小说”或“诗歌”等传统的实体轮廓更为清晰的研究对象。


热奈特的《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