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忽而温风至,神清夏日长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
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小暑节气

小暑至,夏繁盛。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入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大热。凉风尽,温风至。
暑气蒸腾,万物浮躁。

小暑习俗

|晒书晾衣|
小暑时节,南北各地都流行晒物。这是因为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将结束,而华北、东北等地区则开始进入多雨季节,趁着小暑前后晴天多、气温高,就要赶快将书籍经卷和久不曾穿的衣服拿到太阳底下烘晒,以除螨、祛霉味,还能防止书籍受潮、生蠹虫。
|食新米|
小暑过后品尝新米。古代食物匮乏,温饱不易,所以对于粮食的收获十分看重。古人在小暑之后,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先做成饭食以供祭祀五谷之神和祖先,感激其保佑丰产,再是自家人食用,也会趁机品尝一下新酿好的美酒。
|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饮食上,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小暑三侯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丨其实这时节刮来的已是热风了(温风有可能是古人对温度感觉的形容词),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暖,还经常出现“干热风”。所以,从现代气候学观点看,此候已入伏,应是“热风至”才符合实际情况。
二候蟋蟀居宇丨这么热的天,地表的温度也是很高的,蟋蟀在地面上也觉得闷热,开始躲到庭院的墙角下或树阴处避暑乘凉了。
三候鹰始鸷丨“鸷”[zhì] 指凶猛,这时节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开始飞出巢穴,开始捕食了。

小暑养生

1.清淡饮食,补充水分
而且小暑节气的时候,应少吃过咸或者过辣以及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少食肥甘厚味,适当的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补充充足的水分。
2.少动多静,修养身心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