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朝花夕拾》期中复习资料
【名著】《朝花夕拾》期中复习资料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 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 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抒发了对往日亲 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共十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回忆 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 五篇写于厦门。《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星》《父亲的病》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 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 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 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 重的脚印。《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 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 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挥击和嘲讽。
狗·猫· 鼠
这篇文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从这些动物身上看 到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群人,其中一群人扮演着“猫”这个凶残的 角色,另一群人扮演着“鼠”这个可怜的角色。无可否认鲁迅先 生用非常尖锐的笔锋刻画出了那个年代人性的丑恶面目。着重在 给“媚态的猫”画像。鲁迅一向对“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恶痛绝, 所以他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 式的嘴脸,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 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 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二十四 孝图
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酯。作品以“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 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出于人性和人 情的儿童心理,批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指斥
1
(一)批判类
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 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 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父亲的 病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 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露“巫医不分”的名医敲诈勒索、 封建迷信、草菅人命的实质。如在《父亲的病》中觉得父亲临终 时照习俗不断呼叫是“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五猖会
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邪会时发生的波折,儿时父子之间一 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邪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 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 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 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 判是在阴间”,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文章 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揭示现实生活中有 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丑恶现象。在夹叙夹议中,借众鬼嘲 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 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辛辣的嘲讽。整篇文章都洋 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以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 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 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从百草 园到三 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 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 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
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 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 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2
(二)童趣类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 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三 ) 怀 念 类
阿长与 <山海 经>
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 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 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 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阿长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朴实。
藤野先 生
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 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 神。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不拘小节、 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 道”,“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 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 情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 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 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 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软 弱性。
二、【主要人物及情节】
人物
篇目
性格特点
相关情节
范爱农
《范爱 农》
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 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 倍受打击迫害无法立足。 是一位清醒冷静、愤世嫉
1同乡会争执2酒楼叙旧
3报馆案风波4范爱农之死
3
俗、正直倔强的知识分 子。
衍太太
《琐记》 《父亲的 病》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 术不正,人前一套,人后 一套,令人憎恶、喜欢使 坏的妇人。
1鼓励小孩子冬天里吃冰 2鼓励小孩子打旋子 3勾引小孩子看黄色书籍 4唆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 散布谣言 5要我在父亲弥留之际拼命 地叫喊
陈莲河
《父亲的 病》
巫医不分、贪图钱财、故 弄玄虚、草菅人命。
1开奇怪的药引
2病人病重时借故辞去
父亲
《五猖 会》
刻板、权威、严厉、慈爱。
父亲逼我背书
无常
《无常》
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 是个受到民众的喜爱、具 有人情味的鬼。
1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富有 人情味 2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 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 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 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藤野先 生
《藤野先 生》
生活简朴、正直热诚、治 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 学者。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3关心实习4了解女人裹脚
长妈妈
《阿长与 <山海 经>》
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 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 文化、粗俗、好事、迷信, 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 爱。
1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 管,睡相难看 2满肚子烦琐的礼节 3讲长毛的故事 4谋害了我的隐鼠 5为我买《山海经》
4
三、【考点梳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朝花夕拾》 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亿往事。 2.作者为什么会憎恨猫?
1尽情玩弄折磨比它弱小的猎物;2天生一副媚态;3它在交配时到处嗥叫, 令人心烦。
3.《二十四孝图》中,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
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5.“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 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6.《范爱农》一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 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7.写出与范爱农有关的四件事。
1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表现了范爱农的无奈和清醒、冷静、深刻。 2酒楼叙旧(故乡重逢)——表现了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3报馆案风 波(绍兴共事)——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4范爱农之死(惊 闻噩耗)——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 和悼念。 8.《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 忆,如《无常》,《五猖会》。 9.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
父亲。
5
四、【名校真题】
1.(实验2020-2021七上第一学期期末卷)学校七年级开展“名著阅读分享会” 活动,同学们纷纷畅谈收获。(每空1分,共3分)
小深分享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一 部回忆性散文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回忆了儿时生活的乐趣; 在《____________》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 讽刺;在《____________》中,鲁迅书写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 怀念;在《____________》中,我们同情那个对家乡赛会风俗充满向往但不得不 先背诵《鉴略》的孩子......这些点滴文字之中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狗·猫·鼠;范爱农;五猖会 2.(南山2020-2021第一学期期末卷)小南同学做了一份阅读卡,用《朝花夕拾》 中三篇散文,展示鲁迅求学之路,请补充完整。(3分)
篇名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人物描写
假如她看见我们吃 冰,一定和蔼地笑着 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 多。”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 了一点哩。——自然,这 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 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 术,实物那么样的,我们 没法改换它。”
这是一个高大身 材,长头发,眼球 白多黑少的人,看 人总像在渺视。
人物称呼
1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对作者的 影响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 暗中使坏迫使作者 离开家乡。令作者厌 恶,从此远离此人。
2
充满工作热情,为 人正直、倔强,理 想信念和爱国精 神感染着作者。
求学经历
离开家乡——南京求学——赴日学医——3 ——回 国教书
【答案】(1)衍太太(2)学识渊博、教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得到作者一生
6
的尊重与怀念。(3)弃医从文
3.(深外2020-2021七上第一学期期末卷)阅读文段回答问题。(4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 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
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 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 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 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文章《 》,记叙了他在 求学时的一段经历。(2 分) (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答案】(1)藤野先生;日本仙台 (2)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4.(龙华2020-2021七上第一学期期末卷)《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是 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组篇章。很多人为此书写 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
例 1: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 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 韵味。
(统美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例2:这里有一个孩子天真的梦想,他在百草园里翻断砖、摘木莲、拔何首 乌;这里有儿童的渴望和教育的冲突,罕逢五猖会却在出发前被父亲拉去背《鉴 略》;这里有一个成人对现实的反思,神奇难觅的药引子却没有把父亲从重病中 挽回......鲁迅弯腰把人生中每个阶段的“花朵”收集在一起组成了姹紫嫣红的后
7
花园,一个个闪亮片段,铺成了缓缓流淌的生命之河。
请你也为《朝花夕拾》写一段精彩的书评。(提示:可从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4 分)
【答案】示例:《朝花夕拾》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 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 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 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 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 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在对这一连串苦乐 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 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 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 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 反应罢了。
5.(龙岗2020-2021七上第一学期期末卷)(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 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 分) 我选择( )和( )(填序号),篇名分别是《 》和《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 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 内容。(2 分)
(龙华语文老师)
8
【答案】
(1) (2分,任选两幅) 1《五猖会》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无常》 (2) (2分)温馨的回忆:
示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 2:《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它 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 3:《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 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
示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 2:《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 3:《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 正的裁判。
五、【中考真题】
1.(2021 烟台)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 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B.《二十四孝图》写的是鲁迅从最早得到的画图本子中,知道了“孝”是艰难的, 以此告诫读者“孝”是需要真心付出的。 C.《五猖会》写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文中父亲
9
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子的隔膜,以及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都给我们留下 了思考。 D.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写了他“仇猫”的原因:残忍,一副媚态,吵 到了自己,以为吃了“我”的隐鼠。
2.(2021 苏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 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
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 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 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
3.全国视野新考法(2021 内江)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 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两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 物并说明理由。(4 分)
双喜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4.(2021 临沂)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有些观点在 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请你从以下文章中选择一篇或几篇,并结合内容说说鲁迅的 儿童教育思想。(4 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二十四孝图》
【参考答案】
1.(2 分)B 【解析】《<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表达作者对不顾人情甚至是灭 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2.(2 分)批评汉文教员缺乏新知识,暗示矿路学堂也非理想中的学校。
3.(4 分)双喜、衍太太。双喜是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人物;衍太太为人刻 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4.(4 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 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 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示例二:《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
10
《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 想。 示例三:《<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 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六、《朝花夕拾》补充训练题
(一)填空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所作的散文集,共 篇,最初在《莽原》杂志 发表时总题目为《 》。《朝花夕拾》书名的意思是: 。 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书中提到了 几个主要人物,其中 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 然起敬; 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2.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 》;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 性压制的文章是《 》和《 》;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刺阳世,对“正 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揭示一些徒有虚 名、草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 》;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 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 》和《 》。饱含着他对 一位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的文章是《 》。记述了一位既恪守烦琐的 封建规矩和礼节,又热情关注童年鲁迅梦寐以求的心愿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故事是 《 》。
3.《狗·猫·鼠》是针对“ ”的攻击引发的感慨。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追 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迫害的经历,清算猫的四种罪行:(1)猫 对自己捉到的猎物, ;(2)它与狮虎同族, ; (3) ,令人心烦;(4) 。《狗·猫·鼠》 寓意非凡,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像猫那样的人,表达了作者 。 4.《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 的是宣扬封建孝道。作者从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人手,重点描写 了在阅读“ ”、“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 的
11
虚伪和残酷,对旧社会孝道进行斥责,指出封建时代的“孝道”已经是扭曲的“孝”, 指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有趣”。作品对当时反对 , 提倡 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击。
5.《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 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 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 的实 质。
6.《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 ,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 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 ,(谁)却命令“我” 。一盆 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反映了 问题,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 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 的心理。 7.《无常》描述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上和许多人一起喜欢看 (人名), 说明这个“ ”的爽直而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 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对 给予辛辣的嘲讽。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 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作者写百草园,以“ ”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 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 ”的传说和 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同时作者逼真地写出了 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 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 ,老私 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 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揭示了 与 的尖锐矛盾, 表达了 的合理要求。 9.《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 当时的 (学校名称)和 (学校名称)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 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 ”的兴奋心情 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 》的情景,表现出的 强烈 欲望。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 。长妈妈所说的“三脚 的鸟”指的是 。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 》。文章忆
12
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 而又 、 “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 了。
11.《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地名)学医时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 的生活,其中的 事件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 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鲁迅在《藤野先 生》中重点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 的高尚品格,表达 了。 12.《范爱农》追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描述了范爱农在 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和对这位正直倔强者的 。“这 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 写的人就是 (人名)。
【参考答案】
1. 10 旧事重提 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周树人 藤野先 生 范爱农
2.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阿长与<山海经>
3.正人君子 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却天生一副媚态 它老在交配时噑 叫 它吃了一只“我”小时候心爱的隐鼠 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恨 4.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孝道 白话文 复古
5.求医治病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6.五猖会 父亲 背书 家庭教育 无奈和厌烦
7.活无常 鬼而人,理而情 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8.乐 美女蛇 溜到后园嬉耍 乘机偷乐 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 束缚儿童天 性的封建私塾教育 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9.江南水师学堂 矿务铁路学堂 进化论 天演论 探求真理
10.保姆 三足金乌 山海经 善良、朴实 迷信、唠叨 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
13
的怀念
11.仙台 匿名信 看电影(幻灯片) 弃医从文 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 族偏见 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2.辛亥革命 失望 同情和悼念 范爱农
(二)简答题
1.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 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答案】示例:(1)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 “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
(2)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 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2.作者在《狗·猫·鼠》中描述的隐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绘声绘色地描述这 只隐鼠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答案】(1)遭遇:先是差点丧生蛇口,接着就失踪了,可能被猫吃了,也可 能被长妈妈踏死了。
(2)用意:通过记叙可爱的隐鼠遭受摧残的不幸经历,表现了作者对弱小 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并要抗争的思想。
3.作者在《狗·猫·鼠》中“我”对“猫”报仇的手段有哪些?写“虫蛆、鸷禽 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手段:1追赶、袭击猫;2飞石击中猫的头;3诱入空屋里面, 打得猫垂头丧气。
(2)目的:与“虫蛆、鸷禽猛兽”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 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4.作者为什么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 【答案】(1)高兴的是:1鬼少人多;2归我一人独有;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
14
准确无误;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 一段的事迹。
(2)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 完全绝望了。
5《. 五猖会》中,作者为何说背诵《鉴略》这一段对他来说“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答案】本来作者的心情是兴奋地,因为父亲在这兴奋之中突然冷冰冰地叫他去 背书,作者从兴奋到忐忑、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背完书后旁人都高兴起来了, 但作者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这件事给他的童年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从“直到现 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并没有让他受益。
6.联系《二十四孝图》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 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答案】1“不敢再想做孝子”是因为现在家境正在坏下去,父母常愁柴米,祖 父母又老了,倘若父亲学了郭巨,埋的就正是“我”。
2“怕父亲做孝子”是因为父亲孝顺祖母,也许就会把我埋了。
7.在《父亲的病》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 【答案】通过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那些庸医的无能。庸医 为了骗取金钱给人看病就用故弄玄虚的药方,看似神丹妙药,其实对病没有一点 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折腾一番。
8.作者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 改变了这种想法?从中体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学后,从《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电影 风波”等所见所闻中,让他觉得即使能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国 民的灵魂,所以就弃医从文了。可见作者是一个爱国的学者。
15
9.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自身性格原因(主观):单纯,过于刚直,有时爱意气用事,觉醒。 2社会原因(客观):社会的昏暗:留学归来却无事可做,死后族人争夺他女儿 的学费基金等;群众的麻木:回到家乡受着轻蔑、排斥、迫害;从“寄食”到“漂 浮”,每况愈下;革命的不彻底、软弱:外貌虽变,内骨子却是依旧。
(三)拓展阅读
【一】《狗·猫·鼠》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
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 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
... .. ..
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A,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
.. ..
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 .. ..
被猫吃去了!
1.选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文段中的A指的是 ,选文的主要内 容是 。 2.“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联系全文,说说“那隐鼠”是怎么死的?
3.结合这篇散文全文,说说“我”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二】《父亲的病》
大约十多年前,S城(这里指绍兴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他出 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 的闽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 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
16
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 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 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 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查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 署名,画押。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1.“名医”行医的态度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联系《父亲的病》后面的情节,这位“名医”是怎样医治“我”父亲的病的?
【三】《无常》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阔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 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 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 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 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 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 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 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 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 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 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 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 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
17
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 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 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 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1.本文段选自《朝花夕拾》,这是 先生所写的一部 (文体)集。 2.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四】《二十四孝图》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 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 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但里面的故事, 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 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 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 划,完全绝望了。 1.《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 惨处境,文中着重叙写了 和 这两件“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 的”事。 2.为什么文段中“我”在请人讲完《二十四孝图》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 绝望了”?
【五】《琐记》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 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时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
18
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 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 “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 类东西。”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 开大橱,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 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 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 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 爱抚。 1.文段中描述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认为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物? 请简要概述。
2《. 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 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
【六】《五猖会》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 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 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 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 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 2.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强迫“我”背《鉴略》的,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父亲是 一个怎样的人?
19
【七】《范爱农》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 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 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 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 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 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 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1.上文节选自鲁迅《朝花夕拾》的《 》这篇文章,请再写出其中三篇的篇 名。
2.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
【参考答案】
【一】《狗•猫•鼠》
1.朝花夕拾 长妈妈 “我”多日不见隐鼠,听长妈妈讲是被猫吃掉了 2.鼠缘着长妈妈的腿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3.1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2与狮虎同族,却 一副媚态;3到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4以为它吃了“我”养的可爱的隐鼠。 【二】《父亲的病》 1.(1)“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体现了名医马虎草率、 草菅人命的态度。(2)“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这 些情节,体现了名医贪财、不关心病人生死的性格特点。 2.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等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 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三】《无常》
1.鲁迅 散文 2.他同情冤屈,惩办恶人(或惩恶扬善,或处事公正),爽直,爱发议论,有人 情。
【四】《二十四孝图》
1.“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2.这本书中孝子的故事有些读来让人觉得“可疑”,有些让人反感,有些孝子的 行为甚至让人有“性命之虞”。幼时的“我”觉得要做到这本书中的“孝”太难 了。
【五】《琐记》 1.示例: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琐记》里写“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 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而这所谓好,却是怂恿别人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 者比赛打旋子,还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 言来了,这些都表现了衍太太的坏品德。 2.示例:1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2热情教诲弱 国学生、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3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 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4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
21
严厉的父亲;5要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
【六】《五娼会》
1.五猖会 朝花夕拾 2.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注意: 作者不是批评父亲,而是批评封建教育)
【七】《范爱农》
1.范爱农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任写三篇即可) 2.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憎恶分明、意气用事、追求革命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