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锦制图# 浅谈明朝的三宣六慰
在明朝三征麓川之后,以及阿瓦-勃固1386~1425年四十年战争之后,西南边境趋于稳定,明朝在云南外围的羁縻大致保持了三宣六慰的格局。其中麓川余党成为了之后的孟养宣慰司,并且明朝与其立碑而誓‘’水枯石烂,尔得乃渡“(指以大金沙江为界),而陇川宣抚司多氏被扶持统领麓川故地。
正统十一年(1446年),朝廷对云南西南边境重新调整改置“三宣六慰”,云南三司、三宣六慰置于其他诸土司犹如京城置于诸州府。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摘自百度百科)
三宣六慰具体所指可见于《明史 云南土司列传》,在《明史 选举志》中也提到了三宣六慰的说法。私以为明朝中后期长期稳定服从羁縻及定期朝贡的外土司是这九家,故以此九家泛指。(摘自知乎-宁南左侯)
另外值得一讲的是,木邦宣慰司所在今地名兴威hsweni(谭图中的新维)即“宣慰”之音译再音译。木邦土司和孟养土司相较于缅甸土司(阿瓦王朝)长期是武德充沛的土司。(语自金楼白象)
而木邦土司脱离明朝反而有些戏剧性,木邦土司罕拔向明朝报请袭职,云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发给承袭状纸,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东吁。民谚说:“官府爱惜一张纸,丢失地方二千里。(摘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