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不知道的郑少秋

2022-09-06 20:27 作者:潇斓意境  | 我要投稿

郑少秋的成长历程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633027/?_i=69011055142eea2

豆瓣长文,秋官真的很冤。

郑少秋出身书香世家,爷爷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郑洪年先生,父亲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也许正因如此,郑少秋提到自己已逝的父亲,总是觉得歉意,因自己没能如父亲所愿好好读书。所幸的是,在2016年10月郑少秋获香港演艺学院授予荣誉院士一衔,以认定他在演艺事业的成就。郑少秋当日在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手上接过荣誉证书后,感慨说:“终于可以告诉父亲,我也是乖孩子,虽然我没有很好地读书,可是我也一直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希望不负他所望。”


作为传统的广东人,他说从那时起他知道他要扛起家庭的责任。当时,他作为演员的薪酬太低了,他又没有别的一技之长,于是就在邻居介绍之下到歌厅酒吧唱歌来帮补家用。由于他做过话剧演员,有歌唱功底,所以在酒吧歌厅唱歌的日子,他认为是非常享受的,因为收入在当时来讲是很高的了,足以让他照顾妈妈和几个妹妹弟弟。


也正因为郑少秋当时在歌厅唱歌,引起了当时正在歌厅听歌的陈齐颂注意。陈齐颂是当时TVB金牌音乐节目主持人,1965年以一首《情花开》红遍香港。陈齐颂认为郑少秋外形好,歌唱得好,于是将郑少秋引荐给TVB的金牌监制蔡和平先生,蔡和平看过郑少秋的表演后,将他签入了TVB。1970年郑少秋加入TVB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和陈齐颂一起主持一档音乐节目《弦韵寄心声》。节目播出反响很好,蔡和平先生于是也将郑少秋纳入了当时TVB最热最红的节目《欢乐今宵》(EYT)做主持人。郑少秋说,在《EYT》的日子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节目风格很欢乐,而且很考验主持人的现场急才,同时又可以唱歌、表演,很有满足感。


在EYT的优秀表现,再加上本身高挑俊朗的外形,郑少秋广受好评,于是在进入TVB的第二年,郑少秋开始参与电视剧集的演出,1971年,参演个人第一部电视剧《冷暖亲情》,并获当年TVB“最有前途新人银奖”,同年被《华侨晚报》观众投票选为第一届“十大电视明星”奖。同年被唱片公司发掘,签约风行唱片公司做专业歌手,发行首张粤语专辑《爱人结婚了》。


首张唱片销量非常好,唱片公司老板对郑少秋说,你想知道自己的唱片卖得好不好,去女人街走一走就知道了。因为在当时的香港,女人街有大大小小的店铺,也是人流旺盛的地方,如果这里都在播你的唱片,那么一定是当年最受欢迎的唱片了。而那一年,果然整条女人街都在播《爱人结婚了》。郑少秋也正是凭借这人生第一张唱片的销量佳绩,从而开启了他未来的歌唱事业。


1973年,TVB拍摄首部彩色长剧《烟雨蒙蒙》,选择了当时广受观众喜爱的新生代小生郑少秋出演男主角“何书桓”,并且由于郑少秋歌手的身份,由唱片公司制作、郑少秋演唱该剧同名主题曲,自此,开创了香港电视剧主题曲的先河。郑少秋是香港第一位演唱电视剧主题曲的电视艺员。从此只要是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必然都是他亲自唱主题曲,当然也会为其他电视剧唱主题曲,例如TVB的《封神榜》《状王宋世杰》还有ATV的《胜者为王》等剧集都是郑少秋演唱主题曲。


1974年,郑少秋再获十大电视明星奖。事业越来越红火,也越来越受到关注,TVB高层周梁淑怡认为郑少秋高挑的身形或许适合演古装剧,于是派他担正当时TVB《民间传奇》系列古装剧的男主角。这一次,飘逸潇洒的古装扮相,确实为郑少秋虏获了大批的古装剧迷。


于是,1975年,正值TVB和对家电视台丽的电视台打仗,丽的电视台的武侠剧收视效果非常好,TVB临时决定开拍长篇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由于这部剧是要与对台打仗,所以要动员全台精英、所有最优秀的资源,当时周梁淑怡又再次打算把这个重任交在郑少秋手上。而戏剧性的是,当时郑少秋由于备受欢迎,已经接了去外地演出的工作,并已经签了约、收了对方订金,TVB坚持要求他必须回电视台,所以他只有赔钱退订,取消在外地接的工作,当然他提出回来拍剧的条件是:演唱主题曲。TVB应允。但是有关这一段历史,查证资料发现,当时TVB似乎已经属意主题曲由罗文演唱,但是由于郑少秋的回台条件要求,所以最终导致了《书剑恩仇录》这部剧有罗文和郑少秋两个版本主题曲的现象。


1976年《书剑恩仇录》播出大获全胜,郑少秋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陈家洛、乾隆、福康安。全港市民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一定是讨论“陈家洛”“总舵主”,郑少秋成为了全港人民心目中的大侠,也正式成为了无线电视台的当家首席小生。地位与风头一时无两。郑少秋也从此平步青云地开启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大时代。


郑少秋的演艺道路真是曲折,先是话剧比赛夺得冠军“最佳男主角奖”,而后被坚成电影公司签约做电影演员,迫于生计开始在歌厅唱歌,被音乐人发掘,邀做音乐节目主持人,期间被唱片公司发掘,签约出唱片,一炮而红,遂开始做电视剧演员。这算是“唱而优则演”的鼻祖了吧,兜兜转转的这一大圈,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却还是回到了演员的轨道上。


至于郑少秋和肥姐沈殿霞的故事,始于1974年。在这一年,郑少秋和EYT的当家主持之一森森分手,结束了三年的恋爱关系。森森当时托肥姐转交了一封分手信给郑少秋。肥姐曾在节目里说过,当时她觉得自己好像害了郑少秋,因为她不知道给他的那是一封分手信,当时肥姐还调侃郑少秋“那,(森森)给你带信来了,情信哦,记得请吃饭。”可没想到转交那封信后,当天肥姐见到郑少秋躲在角落里流泪,肥姐才得知原来自己捎来的是分手信,所以肥姐自此都很照顾郑少秋,出去玩都喜欢拉上他一起,工作中聊天时也喜欢凑他一起聊天,想让他高兴些,别再难过下去。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两个人开始了牵绊纠缠的一生。感情的事,我们这些外人岂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


新闻资料翻查到这里,基本上已经解答了我们心中最初的疑惑,可为了更客观准确,我们问询了当年做过记者和编剧的资深编辑,据他们回忆,以当年来讲,郑少秋的事业是全方面发展,在TVB又主持、又拍剧、又出唱片、又客串电影,是全方位发展的艺人,肥肥(沈殿霞)是专职主持,在EYT和汪明荃、张德兰、王爱明组成了“四朵金花”组合,效果很好,也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平心而论,真的不能说郑少秋靠肥肥上位,亦或者说那时候肥肥应该还不及郑少秋,年轻的肥肥那时也没有什么所谓的人脉可以帮到郑少秋。你要知道,那时的TVB在打仗,根本没有条件或者机会向任何一个开方便之门,全(电视)台当时是高度紧张的。全部资源或角色都(要)统一调度。


从1971年发行第一张唱片,大受欢迎,整整36年在乐坛的贡献,期间发行唱片愈50张,获奖无数。2007年,郑少秋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奖——金针奖。只可惜,郑少秋至今只发行过一张国语(普通话)唱片《天大地大》(1995年发于台湾),所以致使许多内地观众尤其年轻观众并不熟悉郑少秋在乐坛的贡献,甚至怀疑他是否专业歌手的身份。


我们总算对郑少秋的历史多了一些了解。毫无疑问,郑少秋事业的开启,确实遇到了很好的伯乐,但这伯乐之功好像实在不应该计在肥姐一个人身上。陈齐颂的引荐之恩,蔡和平的知遇之恩,周梁淑怡的赏识之恩,这三位才应该真正是郑少秋事业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伯乐。


由于一场失败的婚姻,令郑少秋背了半辈子的骂名。但细看你会奇怪,这些骂名多数存在于网络传言中。事实上,香港台湾的媒体对于郑少秋发出的声音一直是尊敬有加。或许是因为郑少秋一路的奋斗历史都在港台观众的见证下,而内地,大多数人认识郑少秋的名字应该是从1991年《戏说乾隆》开始,人们并未了解他的过去,只有“听说”,只有以讹传讹,只有看网络传言的份了。所以,无论是香港老一辈的观众,还是郑少秋与肥姐身边共同的朋友,甚至肥姐的母亲,在他们离婚后都依然与郑少秋这位前女婿的关系非常好。著名音乐人刘家昌老师说,“他(郑少秋)婚姻不好,不代表他人不好。”郑少秋本人,几十年来从不置评,无论网络上什么污言碎语,他从不反驳,从不解释,有报道说当年离婚后,他净身出户,将所有资产(包括加拿大屋苑)全数留给肥姐母女。时隔多年后,郑少秋曾回忆自己当年离婚后银行户头只有3万块,那时令母亲很是为其担忧。郑少秋始终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观念,也许他认为这是他离开后唯一能做的。肥姐也曾说过他(郑少秋)是个善良的人。郑少秋曾在一次平面媒体的采访中对记者轻描淡写地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既然我这个榜样已经被人说不好,那就不要再说她(郑欣宜)另外一个榜样了。”


2008年,肥姐逝世。道德高尚的网民们又开始在网络高声声讨郑少秋不去参加葬礼不去参加追悼会,渣男。而当时,郑少秋正在横店赶拍新版《书剑恩仇录》。导演谭友业说,他(郑少秋)很专业很敬业,没有感觉情绪的影响,事实上,他(郑少秋)已向剧组请了三天假,回港处理事情(参加追悼会)。我们只能说,郑少秋做了一辈子演员,还是没学会在自己的人生里演个老好人,明明已经向剧组请了假会出席追悼会,就应该发个新闻发布会广告天下,也好堵住众人之口。可是他偏偏没这么做。


当年,片场工作人员拍下了处在风口浪尖时的郑少秋为了请假而赶拍的样子,今天我们通过照片看起来是安静的,可是大概只有鬼知道当时他内心是怎样一种滋味了。


我们对于这位“肥姐前夫”的要求和标准会不会比常人多了那么一丢丢?离了婚二十余年,还有责任和义务要去参加前妻的丧礼和追悼会?


肥姐追悼会上,肥姐的乾哥邓光荣指责郑少秋的事情,当时场面很尴尬,许多人应该还记忆犹新。有人甚至在现场吹口哨,对逝去之人,试问尚存礼貌吗?郑少秋当时在女儿郑欣宜的陪同下走上台,回应了邓光荣的质问,郑欣宜也向大众作出解释,让大家知道事实并不是像外界传言那样,郑少秋是个合格的父亲,请大家不要凭空想象歪曲事实。事后肥姐的很多朋友,包括狄波拉、薛家燕、罗家英、曾志伟、陈百祥在接受访问时都纷纷为郑少秋宽慰,大哥(邓光荣)可能是太疼肥肥了,心情能够理解,但是不应该插手别人的家务事,更不应在这种庄严的场合指责,而且秋官(郑少秋)没有失职于女儿欣宜的照顾,他(郑少秋)做的很好。郑欣宜的音乐老师、著名音乐人刘家昌先生接受访问时说“他(郑少秋)很爱欣宜,没有父亲不爱自己女儿的。”


只可惜,郑少秋和郑欣宜这两父女,怕是太不称职的演员了,他们没能在镜头前频频晒晒幸福,亦或者炫耀他们的融洽关系,更没能满足人们爱看热闹的心态,他们低调的用自己的方式相处,有时在香港被媒体拍到他们一起约会吃美食、看电影、逛街,郑欣宜爆郑少秋每次出门旅行都会为其精心挑选礼物带回港,很暖心很体贴的礼物,还曾在节目中幸福地说,“爸爸每逢过节都会封大红包给我,是真的大大红包哦。”


郑欣宜接受采访时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爸在电视里(演)的都是很多话讲的,但其实他生活里不太讲很多很感性的东西。” 郑欣宜在《我不是明星》节目里说:“我要向我爸道歉,因为感觉平时很多时候会找朋友,但少了和爸爸聚…”郑少秋说,“不要紧,你需要我时找我就好。”年纪渐长的人恐怕都明白,父亲的爱总是深沉的,不多言语的,不同于母亲。但父亲的爱,却也总是最踏实的、默默陪伴的。


郑欣宜的饼店海港城开业,郑少秋除了订大批曲奇饼送亲朋,还亲自现身商场撑场,搞到现场围观越来越多人,不得不离开。


2016年郑欣宜举办个人演唱会,当晚张敬轩做嘉宾,张敬轩上台告诉欣宜说,“你知道吗?月前我参加一个节目,遇到秋官(郑少秋),他拉着我对我说,‘多谢你做我女儿演唱会嘉宾’,我当时很不好意思,很想告诉秋官其实还未成事未确定,但是看到秋官当时的眼神,不是我平日电视上见到他的样子,是真的慈父的眼神,是很感谢帮助他女儿的人的眼神。欣宜,你真的好幸福。”说完,郑欣宜激动落泪。


连续两个晚上,郑少秋赶到现场安静的坐在观众席支持女儿。当现场大屏幕上拍到了坐在观众席中的郑少秋,台下立刻响起掌声。当晚大屏幕上,出现褪下大明星光环的郑少秋安静地坐在台下的样子,场面颇为令人感动,没错,我们也许忘了,郑少秋不是明星,郑少秋也是个普通的父亲,和所有父亲一样努力陪伴女儿的成长。


在我们翻查大量的资料和新闻、采访稿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曾有专题采访郑少秋,当时郑少秋驾车、肥姐和记者一行坐在车内,郑少秋走错了路,错过了转弯的路口,当时肥姐便毫不留情地埋怨起来,而郑少秋只是笑笑说,没关系,前面再找路转回去就好了。这情景,令当时在车内的记者一行颇感尴尬。后来肥姐也曾说,自己的脾气火爆,急性子,所以对郑少秋欠了温柔体贴。婚姻的失败,哪一方又能完全撇清责任呢?但毫无疑问,肥姐确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给了郑欣宜最好的一切。


其实,家长里短的事情,自古难断,谁能说的透彻是与非、对或错?谁又能计较得清楚谁付出得多或少呢?


郑少秋的好人缘在圈内众所周知。TVB的很多同事工作人员都对郑少秋有一种共识,“当你见到秋官(郑少秋)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种很淡定很踏实的感觉,他总是淡淡微笑着和你说话,言语不紧不慢,步伐不缓不急,性格不卑不吭,仿佛秋官的潜台词总是像在告诉你‘小朋友,不要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你总感觉他仿佛就是现实中真正的大侠。”


黄秋生就曾说过,想要学习发哥的人格魅力、任达华的随和性格和秋官(郑少秋)的时刻优雅。


在郑少秋的大时代里,翻阅的资料实在是巨量的,此次翻找他的故事,看了太多太多的旧资料和影像,仿佛像一本厚厚的封了尘的故事书,偶然间翻开一页,便从此停不下来。他的勤奋,真是难以概述。他的老搭档汪明荃说,“全香港娱乐圈最勤奋的两个人,一个是郑少秋,一个是刘德华。”肥姐生前也曾在节目里说过,郑少秋是个非常孝顺的人,也是个非常勤奋的人,自己有时候在家里会约上谢贤、罗文打麻将,郑少秋则会独自在旁边看剧本。


1991年在台湾和北京两地拍《戏说乾隆》期间,郑少秋的母亲去世,他说,这是一生的遗憾,由于日夜赶拍戏,未能多些时间侍奉母亲。


《戏说乾隆》的导演组说到郑少秋,无不竖起大拇指,盛赞郑少秋的专业与敬业,导演还爆出一些贴心的细节,由于剧组有来自两岸三地的演员,语言不同是个问题,但是郑少秋很厉害,他熟练普通话和粤语,所以他可以在跟香港演员对戏时说粤语,和内地台湾演员对戏时就换成普通话,剧组人员说“秋官,其实你可以不必这样,反正后期配音的,你说粤语就好”,但是郑少秋却坚持,“如果我和内地台湾演员说粤语,他们听不懂,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每次都等我说完台词,看到我闭上嘴的一刻,才开始接词,这样很影响他。”2007年,李少红导演的《荣归》,李导也盛赞没想到秋官的普通话这么好,而且他敬业、精益求精,片场总会拿着字典咬文嚼字地学,也会向剧组焦晃老师请教。


郑少秋的勤奋,何止仅仅是语言上的功夫。资料显示,80年代,郑少秋为了演好武侠角色,专门拜功夫巨星刘家良为师,学习功夫;为了演出古装角色能够身段飘逸潇洒,又专程拜了粤剧名伶陈笑风为师,学习粤曲和功架。


导演郑基成(代表作《创世纪》)曾说,“从没有见过一个男演员玩扇子能像郑少秋玩得那么漂亮。”许多电视观众应该对此也留下深刻印象。把玩扇子这功夫,难以想象背后需付出多少时间练习。


2013年刘家良师傅逝世,时年66岁的郑少秋以入门大弟子的身份为师奔丧,跪于灵堂,送师父上山。并敬送花圈,挽联“立雪神伤——郑少秋”,取自“程门立雪”的典故,足见其对师父之敬重。


说到郑少秋的良师益友,还有一位不得不提,香港鬼才——黄霑。黄霑与郑少秋惺惺相惜,君子之交。两人合作无间,塑造了无数经典歌曲:《笑看风云》《摘下满天星》、《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誓要入刀山》《楚留香》等。2004年11月一代才子黄霑逝世。郑少秋2005年5月在香港红馆一连3场的个人演唱会上,为了纪念这位良师益友,他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演唱了黄霑的一系列经典歌曲,更在演唱会现场动情地说“黄霑,我们永远怀念你”,以此纪念这位一生挚友。


郑少秋在圈中是有口皆碑从不吝啬提携后辈的。很多人都知道的,TVB当年的《上海滩》是为郑少秋量身定做的,但由于郑少秋拍摄《楚留香》时,电视台又是和对家电视台打仗,边拍边播,同时郑少秋还在赶拍电影《名剑》,据资料显示,当年电视台和电影公司为了抢郑少秋,竟然直接拉闸关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也不准工作人员出门。结果,七天昼夜赶拍,导致郑少秋熬出了肝病,病情严重,不得不休息一年之久,TVB的《上海滩》制作团队实在等不了这么久,于是选了郑少秋亲自推荐的周润发出演。发哥也不负众望,成就了《上海滩》的成功,自此发哥事业如日中天。发哥也是感恩之人,对郑少秋一直感恩戴德,在曾经一次的颁奖礼上,作为颁奖嘉宾的发哥为了表达心中对郑少秋的感恩之情,以半跪姿势为郑少秋颁奖,场面搞笑又感动。娱乐圈的感恩之情至今一直延续着,发哥受到郑少秋的提携,而后发哥提携了刘德华,刘德华后又提携了张家辉、林家栋。


TVB新生代艺人林峯说,自己深受秋官(郑少秋)影响。一起拍电影《忠烈杨家将》期间,秋官教他拍古装剧一定要学一两套剑法傍身,所以林峯也学郑少秋真的去学了剑法,后来拍古装剧时有了功夫底子,拍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除了勤奋,郑少秋的多才多艺也是令人拍手叫绝的。他善于模仿(广东话:扮嘢),所以他有个绰号“扮嘢秋”。他模仿过的人众多,包括四大天王、泽田研二、迈克杰克逊、草蜢乐队,无论唱功、舞功、动作特征、舞台效果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称绝。因此,2012年,当后起之秀新一代TVB扮嘢王:李思捷、王祖蓝、阮兆祥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时表示,“首先想到要请的嘉宾一定是秋官(郑少秋),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扮嘢天王,向他致敬。”


除了扮嘢,郑少秋能歌善舞,自1984年首次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时,郑少秋就已经展示了自己能歌善舞,能跳能唱,能弹能拉的才艺,演唱会上弹钢琴、拉二胡都不在话下。


1989年,郑少秋在节目中表演一段剑舞《醉剑》,轻灵、飘逸、潇洒之极,当时令娱乐圈哗然,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现场更是评价郑少秋是“飘逸轻盈,精彩百出,堪称香港一绝,可媲美大师叶盛兰。”而郑少秋则笑说,由于不够时间再多练习,真是摔得全身疼。


2013年在央视励志节目《舞出我人生》的节目中,郑少秋大秀舞技,令观众大呼不可思议。由于多年来勤于练习、保持运动,年过六旬依然舞得潇洒,舞姿优雅,赢得掌声一片,赞誉声不绝于耳。


能唱能跳的郑少秋,舞台感染力超强。每场演唱会,总是会尽最大努力给观众们带去一场视听盛宴。各个年龄段的粉丝们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一睹香帅的风釆,全场座无虚席。


郑少秋事业延绵之长,真是令想细说他的人望而生畏,太长的经典作品列表,可以说从1976年开始至2012年,经典辈出。


一连50场的音乐舞台剧《天之骄子》,真的够资格称他是红遍港澳台两岸三地的全能明星。


一生的演艺成就,也迎来了无数后辈向郑少秋致敬。2013年陈木胜导演《扫毒》选择郑少秋的《誓要入刀山》为影片推广主题曲,向其致敬;2016年王晶导演《澳门风云2》,片中选用了当年父亲王天林导演的经典剧集《倚天屠龙记》中郑少秋片段,向父亲王天林和秋官致敬。




其实,想要了解一个人又岂能单纯地依靠网络碎语的传播,阮玲玉离世前留下四个字:人言可畏。四个字,道尽了多少无奈与唏嘘。人们喜欢人云亦云,对人世间的家长里短碎碎念之余,站在道德制高点妄自评论一番,这正是你我这等市井小民喜欢的茶余饭后打发时间所为。郑少秋从80年代开始不再签经纪公司,所以直至今日,网络上水军一片利益熏心的时代下,不会有人给他买水军,不会有人给他做五毛特效,不会有人给他正视听,更别想有人能腾出空来称赞他一番,他有的只是被肆意的口诛笔伐、以讹传讹。但是对于一个低调敬业、不炒不作、勤学苦练、努力奋斗了半个世纪的人,“软饭王”“不敬业”这顶帽子怕是对他一生最大的侮辱和诛伐了。


黄霑说“秋官心胸宽广,不喜欢与人计较”。幸好,郑少秋是个心胸宽广之人,是个安心工作静心生活的人,和现任妻子婚后二十余载,无绯闻、无风浪,平心静气地过活。这位用一生的努力与勤学苦练造就了一身本领的演艺明星,成功塑造了无数人梦中的江湖,侠骨柔情、笑意恩仇的江湖,他成全了我们许多人的江湖梦;他又用精湛的演技,说服了我们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像《大时代》中的丁蟹一样癫狂偏执的人生;他也总是用自己的角色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低潮中的人们,笑看风云,从不放弃。问世间,能有多少人在看透世间凉薄之后,依然能够持一颗赤子之心,温暖生活、温暖身边人。祝愿这位依然身姿挺拔,永远笑容满面气定神闲的长者,继续心胸广阔,笑看风云,悟道人生。


你不知道的郑少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