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少秋—侠之大者

2020-09-17 08:48 作者:潇斓意境  | 我要投稿

我的崇拜偶像——郑少秋


最近,70岁的郑少秋因为一张机场照又上了热搜。风流倜傥的香帅,还是和以前一样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丝毫看不出年纪。


很多人一提起郑少秋这个名字,总会不由地伴随一种五味杂陈的意味。他太传奇了,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他?


他,一名至尊电视艺员、一名获金针奖的歌手、一位红到导致台湾颁出“禁港令”的香港明星。


可以这么说:我觉得少秋的每一部电视剧,电影及歌曲都是精品。


我以前喜欢秋官,现在喜欢,将来还喜欢,他是我儿时的偶像,可20几年在我心里地位始终如一。


郑少秋是香港娱乐圈的偶像,一个香港娱乐圈的神话。


注(我是一个男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秋迷剪的视频:一生爱秋千百回。这话说的太对了。对于秋官,不爱则已,一爱就是一辈子。秋迷的持久专一性,就如同秋官本身一样,长青树长青不凋。


“遥望片片浮云变幻,几番风内转,仿似水中花与月,聚散哭笑只因缘。人像缕缕浮云易变,顷刻消逝了,几串感触几串泪,剩下几多心内暖------”这样的词曲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能娓娓唱来。尤如秋夜中微微的寒风徐徐地滑落在灰白的空气,独醉在心里,这短短数字来于一首名叫《浮云》的歌,它的演唱者就是独拥如秋水一般宁谧眼神的郑少秋。


不知为何,我发觉他的角色中总藏着如同秋风似的淡淡的忧愁,但并不是如沉水一样的绝静。偶尔也会闪烁出如孩童般的神奇目光,也许正是他这独有的神蕴,加之他那消瘦挺拔的身材,二十余年来在电视这一行像松树一样常青不凋。


二十年如一日在娱乐圈中闯荡、拼博,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流言绯闻有过,更有事业婚姻两失意的苦日子。曾经沧海桑田,而今苦尽甘来、春风得意。那愈积愈深的淡淡秋愁更是出神入化地酝酿流淌,毫不做作、挥洒自如,正如他一贯行事的大侠风度。好像古龙笔下那个“披一肩清风谈雪,带一点不经意的狂“的才子。


或是“杯中情”那般激烈的高歌,或是“怎会如此”中成熟男子的失意旋律,其中总也遮不住淡淡的秋愁,就是他那浓郁又略带沙哑的嗓音竟也形成了如此特定的深情。


台湾民视一负责人说郑少秋是台湾女人都爱,男人都恨的艺人。这话说得到是夸张却并不失实,从八九岁的玩童到五六十岁的老翁老妪 ,总有不少“秋迷”。像我这样十八、九岁的青年也能在演艺界风万变的时代对郑少秋专一挚爱近五年,连我自己也禁不住为这位年过半百,已为人父的的男影星喝彩,如此出色的二十年对任何一名艺人都是一个神话了。


二十年的漫漫时光,能够一路红来,已不是仅凭偶像风采可以达到的了。艺术者的亢奋,签约艺人的苛求毅力,以及细致的生活,艺术积累,就了一个用心和生命来谱写演义艺术跟闪亮人生的艺术者。


他在《一生拖住手》中唱过:“---争得几多未愿争斗;快乐半生,未尽童心,一生不强求,宁愿天天拖你手,经已够。”或许郑少秋会退出,但只要他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做影迷的也就满足了。毕竟他那种洒脱又带有淡淡秋愁的神情,已让“秋迷”们感觉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惬意至少也是一种无限柔情的古蕴诗意,淡淡的,淡淡的。


举手投足魅力非凡。万有引力者。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英雄帝王——壮美奇侠。秋官与关菊英——最浪漫的“友情乐章”。笑容的魅力!


岁月如书,记忆如酒。

陈年的酒最香,也最醇。


久远的黄页里弥漫着香醇的酒味,品味之间,唇齿留香,连人也为之迷醉。


睿智一刻


唯一艺术传奇的经典诸葛亮——秋官的卧龙先生(及他经典的摇扇执书躺卧的画面):


郑少秋以出神入化的演技精确地实现了历代文人墨客以及民间百姓对诸葛亮的颂扬;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完美再现了天下第一品人、大智大勇大度的英雄、下凡人间的智多星。


清风明月间,一张淡蓝色纸带着独特的郁金香的香气,飘落在手心。纸张上留着他挺秀的笔迹,虽不具名,我却已然知道他是谁——楚留香。


楚留香是我幼年时的一个梦,郑少秋是我成年后最欣赏的演员之一。


沉迷一刻


清风徐来星光间,香帅乘风踏月来。


一句话,十分形神具备的描述出楚留香何等风采,何等潇洒。


迷上郑少秋版的香帅,鉴于79版的《楚留香》。最初的好奇于古龙描绘的楚留香仅仅是“神”,而非“形”。但当看见郑少秋惊讶于造型之美,感叹于气质风度之绝。


记得他皮肤白晰,目如秋水,清澈的眼睛,能够闪动着顽皮的、机智的、幽默的光芒;记得他有着坚挺的鼻子,象征着决断;记得他还记得他微微上翘的、薄薄的嘴,看似有些冷酷,但是一旦笑起来,就令他坚强变成了温柔,冷酷变成了同情,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过了大地。


至今,甚至到以后,我都认为无人能比。要知道审美在变,但郑少秋版楚留香始终能接受时间的考验。可以说是永恒。因为就算容貌再美,也无法超越他的神态与气质,这些是模仿不来的。


楚留香的故事有一个系列,而郑少秋也演了一个系列。最爱的还是79版,也许是故事编排的接近原著,也许是那时候的他最真。于是,沉迷于79版香帅的可爱,理解于79版留香的理智。


在他身上总带着浪漫的色彩,可以说是潇洒的完美。他乐观开朗,微笑面对人生,能将浮名换成淡斟低唱,达到了“江山万里任漂泊,笑傲江湖载酒行”的意境。他是神探、是侠盗、是武功与智慧的化身。他有着聪明、机智、敏捷的头脑,有着常人不可及的精明和毅力,能够洞察人性,抓住人性的弱点,通过细节、分析、推理、判断,拨云见日侦破案情。他的心如皓月清风,有着磊落的胸怀,谈吐诙谐幽默、妙语联珠,为人和蔼可亲,是位含而不露的君子。他满腔热血的胸怀里,还跳动着一颗仁慈的心,他宽容、仁慈地对待他的敌人,放过他的敌人。虽然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也给他带来了不少肝胆相照的朋友,如:中原一点红等。


不会忘记他用食指摸自己的鼻子,微微地提起薄薄的嘴唇笑起来的时候;不会忘记他身似行云流水般,运用弹指神功后,露出孩子般俏皮的微笑;更不会忘记他为沈慧珊的死而痛彻心扉,为苏蓉蓉的死,徒留一腔悔恨。


沉迷至此,不能自拔!


香帅遗风在之后的电影《情人看刀》、《蜀山》、《午夜兰花》里得到了充分的施展。那时候的林青霞与秋官道是极其相衬。一首李煜的《相见欢》在满山迷雾之中留醉,凌儿惊鸿掠影舞尽春风,气势瑰丽的蜀山充满了幻想。


于是,我好奇他是天生天养的绝代气质,还是后天培养历练的卓越风华?也许能归结的就在于他二者兼备。他的气质要归功早期戏曲粤语片的历练。


复古一刻


紫玉钗,寄情怀,郎情妾意两无猜;紫玉钗,困情怀,怨怨恩恩难分解呀……


一首紫钗恨,让我体会到粤调的动听,而一部《紫钗记》令我领略到港人也能拍出诗意的唯美。很荣幸,我能看到秋官和阿姐早期的合作(作为大陆观众难得能看到早期作品)。而后方知,原来秋官最早的时候,就是唱粤调,难怪唱歌功底深厚,要知道会唱戏的人,唱歌都很不错。


看那时候的片子,方才知道什么是古朴,什么叫古装。虽未看过秋官的《三笑》,但遥想当年风采,必是不会抹杀传统文化的。《江山美人》是赚人眼泪的,而秋官的表演非常活泼,情味盎然的,像个孩子皇帝。《三司会审玉堂春》,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而小生的模样立刻就会在你眼前浮现。看到当年的剧照,忽然领略到年少稚嫩后,孕育的内敛、圆润之美。《诸葛亮》,使我见识到什么叫羽扇冠巾,儒雅智慧,气度不凡!这样的现象才是我想象中的孔明。这也为之后《清明上河图》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复古,如今甚为稀罕,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了。


一边是传统故事,一边就是成人童话。在李连杰的两部《方世玉》里,再见秋官时,他的身份已然成为人人敬仰的前辈人物。风度气质,内涵属于一流。难怪曾经有人发出“郑少秋:侠之大者”,“青衫磊落江湖行”的感叹。


江湖已老去,曾经的繁华早已经不存在,留下的是无尽的感叹和怀念。于是郑少秋二十载来青衫翩然,令我再次为之珍视。


珍视一刻


楚留香成就了之后的侠者。


虽然《书剑恩仇录》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但是当看见秋官一人分演三个角色,也不由得感叹他的演技。抛开另外二个角色,单说陈家洛;抛开头发不正宗不说,单说演技和气质;他演的陈家洛最好!从形象上说,他站在那里,就已经有总舵主的派头,不用任何表演,气质已经占了上风。加上演技,人物立刻有血有肉。一位温文尔雅,赋予悲剧色彩的红花会总舵主,令我感到热血沸腾,还我汉家河山!


《倚天屠龙》是翻拍最频繁的,一直认为梁版的不错,但是有幸看到了秋版无忌的时候,我的观点有所转变。好与不好,首先要读懂张无忌这个人物。虽然结局令我郁闷,编剧令人发指。但是,秋官把无忌的多情和犹豫,优柔寡断外加思想单纯,都表现的很好。他地位特别,为人却是平凡。地位与性格差异,成就了适合当朋友的无忌。


《陆小凤》里他演叶孤城。白云城主的天外飞仙是神圣的,那是喋血江湖的采风。他的孤傲深沉,不屑于如今的诠释。


碍于地区差异,还有很多都没有看过,如今的武侠片早已经死亡,想来那些假布景,传统的武侠片,道是令我珍视。


抛开潇洒的秋官,另有三个造型与英俊无关,但是很酷的角色。


领略一刻


在风沙中,佟林骑马而来,仰天剑陪伴他,走着他孤寂的路途。他外表冷淡,心底蕴藏着热情,在两个女人之间,守着回忆,守着逝去的爱情,强忍着内心的冲动,用感激回报爱情。《神捕》


高大、挺拔、坚毅、高洁、质朴的血性男儿,他们书写着关于刺客的悲壮故事。荆柯、豫让、聂政、专诸展示了人性中的至情、至真、至诚、至勇,用诗人的心灵和眼光告诉我,民族精神的源头曾是何等的纯洁、坦荡、高尚。士为知己者死,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外传》


刘邦历来是我鄙夷的,也许是因为项羽与虞美人的关系。楚汉之界,让我难以取舍。秋官的刘邦,让我多人一份理解(电视剧有点害人)。《楚汉骄雄》


抛开儒雅清新的风流侠士,还有一个角色让我被秋官的人格魅力所心动。一声“四爷”的称呼,大家一定会明了,那红遍大江南北的戏说乾隆。


欢笑一刻


很多人记住的是四爷与雅芝之间的情爱纠葛,震撼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厮守与舍得。


我却被他的欢笑所心动。这位皇帝保持着秋官一贯潇洒与风流,多出来的威仪,早在他似笑非笑的眼神里流露,流盼之间,那份微笑已然明了。


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潇洒,这样的恩威,早已得到我的默认。


四爷,好个潇洒的乾隆。


演过乾隆,没有想到他还演了雍正。居然和民间传说杀死他的凶手吕四娘发生恋情。不得不承认,没有雍正,清朝不会熬那么长。而秋官为了雍正极尽心血,倾尽才华。


美化一刻


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虐君主,也是有名的克勤克俭的君主。功过不一。这个复杂的人物却在秋官身上美化,并得到理解。我觉得雍正应该谢谢秋官。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身在这巨大的漩涡身不由己。而睿智豁达、政治家的机敏干练,高深莫测的平静,就在秋官的表演中展现。


丝儿,是他的一个诗;现实决定了他们的悲剧。他们之间的情怨,美化了这个严肃的历史人物。《江湖恩仇记》《龙风奇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秋官有着世家遗风、谦谦君子之德。他大智和彻悟而拥有的这份豁达和洒脱,在黄天和高升身上体现无疑。


彻悟一刻


不贪加官再封爵位,并未见有所作为,闲人或许总给看低,没与你争辉,处事深不见底,莫笑我,我斗心不再,闲着似我方可发现爱,如没有天赐休闲,谁人会知怎放开,你莫羡慕被御用,也许最后是场梦,没有贪威想领功,妄想跨凤入乘龙,若自负天聪显威风,也许最后被愚弄,智者方想得通,不贪加官再封爵位,并未见有所作为,闲人或许总给看低,没与你争辉,处事深不见底。


秋官唱着这首歌,已然很好概括出御用闲人的心态和故事。这样的大智和彻悟,是对以前所有角色的升华。


是做闲人,还是做乾隆,已经不再重要!


黄天是一首梦,是一幅画,笑看风云是何等气度?


超脱一刻


谁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事,谁能预计后果。谁没有些旧恨心魔,一点点没心错。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谁人负你负我多。谁愿意解释为了什么,一笑已经风云。 活得开心心不记恨,为今天欢笑唱首歌,任胸襟吸收新的快乐,在晚风敞开心锁。谁愿记沧桑匆匆往事,谁人是对是错,从没有解释为了什么,一笑看风云过。


秋官唱着这首歌,黄天淡淡一笑,手指轻轻搅动咖啡,彻悟而生的豁达和洒脱化做了悠然、安详、淡泊和闲逸。


秋官的黄天是一种境界,是求无所求的大智慧下的雍容和淡定,这样的超脱至今无人能够诠释。如此完美的人格,已然成为典范。


在如此商业味浓重,硝烟弥漫的故事里,黄天在天高云淡处的这拈花一笑。


黄天已然是神,而《男人四十》《望父成龙》里,秋官是凡人,凡夫俗子的欢乐与无奈,进取和挣扎后,那稳如磐石的微笑换来是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天地男儿》里永邦的感情是这个角色唯一的亮点。


理解一刻


“希望一个人幸福,不一定要她永远在自己身边!”这是永邦在惠芳婚礼上说的话,他说的时候是如此自然和坦诚。


很多人会不理解,而我很理解和感动。


是爱一个人就是无私的付出,爱一个人就只要看到她过的幸福爱。


爱一个人,在我不能给你什么的时候,就要默默的放手,让你找到另一片幸福的天空!


海上一刻


上海在海上,在老上海的故事里,曾经出现过于镇海(《新上海滩》)和马啸天(《上海风云》)二个人。性格迥然却背景相似。恩怨情仇,生老病死,聚散离合,都逃不过。


抛开这些固有的模式,我看见是成年的潇洒,大衣与围巾,西装与长衫,在海上风华绝代;我看见暮年的凄惨,黄浦江边,孤身叹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


海上花,上海梦,如人生。


古人,好人,凡人,神人,帝王将相,侠客剑士都演的如此出神入化,而后我发现他演坏人,疯人也不错!


疯狂一刻


丁蟹和丁野,二个疯狂的人。此刻令我害怕的心动。秋官会演这二个神经质的人,实在令我意外。


无法解释,就借用秋官的原话来概括。


秋官自己曾亲口说:“假如丁蟹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很喜欢他,又不会很憎恨他。从表面看,丁蟹是粗人一名,且十分冲动,即使旁人看来不值得动怒的事,也可以令他非常气愤,所以跟他交往一定要很小心,绝对不能让他误会,由于他只管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别人会认为他所持的道理是歪理。其实,他的品性并不坏,他一心对人好,但潜在的杀伤力,却令他往往只有害了别人,性格上的缺陷为他种下许多矛盾和冲突,在得不到别人的谅解下,他苦苦忍耐着,也常感怀身世,暗自伤心流泪,真是可怜。仔细看清楚,他亦有自己的优点和可爱的一面。他对付坏人、仇家的确很淋漓尽致,却不会赶绝人,教训过后,还可再做朋友。可谓快意恩仇,他又很专情。丁蟹是我的新挑战,以往的电视、电影不曾有这类人物出现过,相信他能够带给观众新鲜感。我在未习惯他的性格以前,演他的时候要记挂的细节特别多,后来熟悉了便容易投入,负担也相应减轻了。不过,演丁蟹,依然令我颇感吃力,因为在剧中有很多激情的场面,经常需要我哭,或者与人吵闹、打架,若恰巧那场戏的对白特别多,收工的时候便觉得声嘶力竭。”


而丁野罪孽、疯狂、无知、神经病、超能力、通佛、直到舍己救人集于一人之身,只有秋官的卓绝演技才演绎得出这个由大恶走向大善的灵魂。


“莫记得失,不记风里泪。不说一句,随着丝丝往事,投身在烟波里。”这几句秋官的歌词,我觉得应该送给汪东原。


难受一刻


我没有看过秋官的《烽火飞花》,但通过大家的介绍,我能想象。就这点想象已经令我很难受了。在国产故事里,印象最深的特工的故事非《开枪为他送行》莫属,但秋官的汪东原的背景与结局,让我难受了很久(很想看)。我也相信这个故事曾经真实的发生过。


背景:“一个日本翻译官,其实是特工,忍辱负重,却在最后一刻被当成汉奸杀了。”


引用看过的人的描述:“汪东原死的时候,始终没有为自己说一句分辨的话,也没有抱怨任何人,更没有怪任何人。真的是催人泪下。看到他慢慢的倒下去,看到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发报机举起,看到他死不瞑目的样子,看到他嘴角的鲜血,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


“因为汪东原地下特工的身份所限,他的喜怒哀乐都很压抑,情绪起伏全靠秋官眼神的细微变化来传达给观众,秋官的表演既细腻又准确,令人激赏不已。既儒雅又冷俊,舒服极了。秋官始终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但却将悲剧的力量推到极限。”


“我印象最深的是汪东原去与绑架樱子的人谈判的时候。当他要从大门进入时,门上却写着汉奸与狗不得从此门入。旁边的人却指指狗洞让他钻。当时汪的表情真是让人难忘,既有受辱的恼怒又有对此举的无奈,对这些人的谅解,当他最后微微一笑欣然接受的时候,真的是让我感动。不知该怎样形容才好,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信文笔再好的人所描绘出的汪的心情,也比不上秋哥的表演这么传神。汪好像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抱有一颗极其宽容与爱护的心。当人们因为他是汉奸而侮辱他的时候,他并没有简单的觉得委屈,而是默默承受,好像希望能够通过承受来解脱人们的痛苦,减轻人们的愤怒。他越是这样无怨无悔,越是让人痛断肝肠。还有最后,当吴要杀他,他逃跑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不是慌张而是坚毅,坚毅得让人心痛,比慌张更能打动人心。”


有人说:“秋官是谦和诚实,风趣幽默的。”


也有人说:“秋官做戏做人都到了‘不刻意而高,因仁义而远’的最高境界。”


我说:“秋官就是秋官,没有人可以诠释他,超越他。”


难怪会有人说——侠之大者,秋也!

郑少秋—侠之大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