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的传说
关帝庙的传说*
王照伦
平邑县仲村镇驿头人,及周围村的人,大都知道或者听说过关帝庙的故事。
位于驿头旧村中的关帝庙始建于明代,经1638年(崇祯十一年)、康熙年间、1868年(同治七年)多次重修,其规模不断扩大,占地达六七亩之多。关帝庙坐北面南,庙门很有气势,门上有一横匾,匾上书有“护国佑民”4个大字。其东跨院有火神殿,后院是菩萨殿和僧舍。主建筑为3间大殿,书“义气参天”4字的匾高悬于殿门之上。大殿内有木质彩绘关公(关羽,字云长,被人们尊称为关公、关帝)雕像1尊,周仓、关平塑像分列左右。关羽像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系一尊坐像,双手扶于股上,头带武士冠,身穿重彩龙凤服,浓眉大眼,红光满面,胡须过胸,神采奕奕。雕像高1.10米,宽0.54米。殿内墙壁四周有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绘画,主要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庙院内苍松翠柏成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庙内的多通石碑,记载着关帝庙的修建、扩建和维修经过,以及关羽的功绩。驿头村民及周围村庄的农民对关羽敬若神明,莫不顶礼膜拜。由于年久失修,庙已破损,但主殿尚存,并有石碑保存至今。关羽雕像于1980年夏送当时的平邑县文物管理站(今平邑县博物馆)保存。
有个说,给驿头村的关帝庙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明朝初年,有一到山西贩枣的商人,在向山西运枣的路上遇一关公庙,他灵机一动,跪在关公像前许愿说:“如果我这次贩枣发了财,关老爷您愿意上哪里去安家我就请你去哪里。”因山西大涝当地的枣绝产,此人的那车枣卖到一个铜板一个,使他发了一笔财。他高高兴兴地推着车返回家乡又经过这座关帝庙时,把当时许的愿忘了,他的车轮子却怎么也不转了。他停下来围着车子转来转去,百思不得其解。蓦然抬头,当他看到关公庙时,突然想起当时许的愿,知道这是关老爷显灵,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到关公像前跪倒谢罪。接着就将关公像请到装枣的席包里,车子又顺顺当当地走了。当地村民发现没了关公像后,马上怀疑是刚才那个推车人所为,立即发动几十个人前去追寻。追上贩枣人后,不用分说就到席包里找。当打开左边的席包时关公就躲到右边的席包里,当打开右边的席包时关公就躲到左边的席包里,当两边的席包同时打开时关公就躲在车架子下面,这些人怎么也找不到关公,只好悻悻而回。当贩枣人走到驿头村时,车子又不走了。此人知道关老爷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要在这里安家了。他就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当地的居民,并愿意拿出部分钱修关帝庙。村民听说关帝想到这里安家后很高兴,捐钱捐物、出工出力,建起一座崭新的关帝庙。
* 原载《驿头村史》,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