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宋庆龄的信

第一卷
给宋庆龄的信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

庆龄先生左右:
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率大兵之蒋氏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祸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应容许而应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兹派潘汉年[1]同志前来面申具体组织统一战线之意见,并与先生商酌公开活动之办法,到时敬求接洽,予以指导。付上我们致国民党中央的信[2]以作参考。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3]诸先生,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
顺问近安
毛泽东
“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刊印。
注释
[1]潘汉年(一九0六──一九七七),江苏宜兴人。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同南京国民党当局谈判的代表。
[2]指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
[3]吴稚晖(一八六五──一九五三),江苏武进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孔祥熙(一八八0──一九六七),山西太谷人。当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一八九四──一九七一),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国民党英美派代表。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中国银行董事长。李石曾(一八八一──一九七三),河北高阳人。当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平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一八六八──一九四0),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是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一九0五年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部主盟员。一九一七年一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期间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一九二八年起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同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孙科(一八九一──一九七三),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当时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