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全部环节)
2019河南濮阳

请对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进行教学设计。20分。
[参考答案]
《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床”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前”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
诵古诗。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3.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积极主动诵读古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会写课后要求的生字,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涵,想象诗歌的意境,培养形象思维,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能积极主动诵读古诗文。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人,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人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一一《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9个字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2.自主练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字。
3.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4.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5.寓教于乐,复现生字。
(1)游戏巩固:
游戏一:听儿歌《静夜思》
游戏二:摘月亮。把事先做好的弯月亮的卡片拿出来,卡片的背面写上生字。请学生上台摘月亮。谁能把卡片后面的生字读对,摘下的月亮就给谁。
(2)出示:“床、光、望”3张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三)创设情境,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静夜思》乐曲,教师创设关于李白作诗时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情怎么样?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5.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朗读表演。
(四)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2.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3.展示学生练习成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五)课堂小结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乡后,写出的诗句。全诗仅短短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却表达出一位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的古诗就是这么让人着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你知道的古诗,同学之间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