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信仰”,其与我们的关系。

2023-07-09 17:45 作者:城倾山  | 我要投稿

信仰可能是人的灵魂。

其实古代,农业文明,多多少少离不开信仰。希腊的众神、上帝,中东的伊斯兰,亚洲的佛与“天”。

中国古代的“天”,实际上等价于西方的至高神。所谓“天子”,就是皇帝对自己统治合法性的诠释。

有文明的地方就几乎必然会有土生土长的信仰,而工业革命冲垮了旧体系,尼采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上帝已死”。

资本干掉宗教的原因从根本上倒说不出有多复杂:工业对人的创造力和欲望有要求,很不巧宗教(或者说传统农业文明)对这两者都不怎么感冒。于是战争成了必然,而有“科学”这一利器,能发明射程更远的大炮的工业文明拿下胜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毫不意外。

总之,宗教在今天基本上是苟延残喘,但有另一股力量,一股更深邃的,藏在宗教身后的力量不仅没有随之消逝,反而越发膨胀,随着人类的膨胀一起。

它是“信仰”。

什么是信仰?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人类相信且仰望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有信仰,是因为信仰象征了人类的终极欲望。

古人相信死后复活,相信长生不老,相信得道成仙——死亡的威胁是如此紧迫,因而生的需求便抬高了。

每个皇帝都想万岁,因而获得越久,便离那至高无上的位置近了一步。

现代人在骨子里,是有些看不起“死亡”的。

单纯“不死”或者“复活”的诱惑已经不足以让战士赴汤蹈火,我们需要一种更加...更加对应着现代人纷杂的终极欲望的词汇。

比如说,“尊严”、“人权“、“自由”之类的。

其实我更好奇的是,这些东西,这些可以被称之为现代信仰的东西,是如何具体作用于我们自身的。

我应该是有信仰的,但我还没有能力将我所相信并憧憬的这些词汇、东西、事物抽象出来,告诉你们。它潜藏于我的记忆深处,总是能在危急关头救我一命,让我起码还算活着。

“科学”,“安宁”,“平等”,“探索”,这类词汇多少构成了我信仰的一部分。

虽然无法证实,但一个人一旦可以确定自己的信仰,那他将可以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很大很大。

越是有着坚实信仰的文明,往往越而强大。同理,越是在内心深处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会有着不同于寻常人的表现。

失去信仰的人便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在那片由自我构筑而成的小小天地中,那人反而失去了容身之处。

要找寻信仰,如果找不到就去看看历史上那些牛比的人都相信什么,为之思考,融入自身。

否则,尘归尘,土归土,如何才算活着呢。

论“信仰”,其与我们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