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多瓦历任国家元首(兼代)出生地(一级行政区)
摩尔多瓦共和国(摩尔多瓦语:Republica Moldova,英语:Republic of Moldova),简称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5月由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摩尔多瓦共和国,并于当年8月27日宣布独立。
摩尔多瓦总统是摩尔多瓦的国家元首,根据1994年7月通过的宪法规定,摩尔多瓦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国家,坚持政治多元化条件下的民主,实行总统制、三权分立,公有和私有制并存。自摩尔多瓦1991年独立后,前两位总统均为全民直选产生。2000年7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摩尔多瓦由原来的半议会制共和国改为议会制共和国,将总统的产生方式由全民普选改为议会投票选举,总统在国家事务中的权力被削弱。摩尔多瓦是议会共和制国家,总统由大选后产生的新议会选出。根据宪法,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得议会101名议员中至少61人支持才能当选总统。如果两次选举总统失败,议会将被解散并提前举行大选。自2009年4月初换届选举以来,摩尔多瓦已两次提前举行大选。2016年3月4日,摩宪法法院决定恢复全民投票选举总统制度。
一、米尔恰·扬·斯涅古尔 弗洛雷什蒂区
二、彼得罗·卢钦斯基 弗洛雷什蒂区
三、弗拉迪米尔·沃罗宁 杜伯萨里区
四、米哈伊·金普 基希讷乌市(代总统)
五、弗拉德·费拉特 暂无资料(代总统)
六、马里安·卢普 波尔兹市(代总统)
七、尼古拉·蒂莫夫蒂 暂无资料(Ciutulești)
八、伊戈尔·多东 卡拉拉什区
2003年6月,摩实行新行政区划,全国共分32个区、3个直辖市(基希讷乌、伯尔兹、本德尔)及2个地方行政区(加告兹自治行政区、德涅斯特河左岸行政区)。
32个区分别是:新阿内尼区、巴萨拉贝亚斯卡区、布里恰内区、卡古尔区、冈代米尔区、卡拉拉什区、克乌谢尼区、奇米什利亚区、克留莱尼区、栋杜谢尼区、德罗基亚区、杜伯萨里区、叶金齐区、弗莱什蒂区、弗洛雷什蒂区、格洛代尼区、亨切什蒂区、亚洛韦尼区、莱奥瓦区、尼斯波雷尼区、奥克尼察区、奥尔海伊区、雷济纳区、雷什卡内区、森杰雷区、索罗卡区、斯特勒谢尼区、绍尔德内什蒂区、斯特凡大公区、塔拉克利亚区、泰莱内什蒂区、温格内区。
数据源于网络,如有问题望指正,我好及时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