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碳中和”典范,美国却称首钢大跳台是“福岛”

文/行走斯图卡
这些天来,美国媒体和有些人的肺,接二连三地被气炸,都能炸出一碗“夫妻肺片”了,但仍然孜孜不倦、前赴后继;正所谓“没有角度也要创造角度”,连李云龙都要夸它(NTND)真是个人才。
据媒体报道,美国知名企业家、硅谷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对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大肆抹黑,宣称这张照片让他很生气,原因是“在滑雪道旁边建造核电站”。
很显然,他是看到了首钢大跳台旁边的4个大型冷却塔,这是核电站常见的设施,于是就当做了福岛那样充满核辐射的地方。安德森对首钢大跳台没有好印象,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前一天中国奥运选手谷爱凌,在这里创造历史、夺得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的金牌,这件事让不少美国媒体和一些人产生了“应激综合征”,乱吠的声音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停下来;正所谓“恨屋及乌”,他对这个地方当然要先尬黑一通。
只不过,这次安德森秀出了自己的局限性,很快就有人指出:那只是冷却塔,很多大型工业设施都会有的设备;所在的工厂早已废弃,大跳台属于“循环再利用”的典范,是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理念的典范。
事实上,运动员们对首钢大跳台的环境赞不绝口,认为以废弃工厂为基础建造的比赛场地,充满了未来的科幻感,或者“蒸汽朋克”的炫酷。2月8日,谷爱凌就对记者表示,很多运动员告诉她这里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四个冷却塔让大跳台赛区充满了炫酷气氛,这正是滑雪大跳台需要的气场;英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科斯蒂·缪尔也表示,这是一个很酷的地方,很喜欢在这里跳跃;法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安托万·阿德利斯也称赞这里“当灯光亮起来时,这里实在太棒了”。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就对中国的这个设计赞不绝口,赞扬这是环保再利用项目的经典案例;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也曾介绍北京奥运场馆是如何实现环保和碳中和,也提到了首钢大跳台的示范作用。
要我们说,还好这位大爷没把冷却塔说成是“导弹发射井”;对于西方有些人拿着放大镜找冬奥会黑点的行为,我们不但不觉得生气,还觉得它们很可笑、而且更可怜!这次冬奥会,中国展示出来的新形象,完全颠覆了西方媒体的传统叙事模式:绚丽多姿的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相结合,一个更加自信、强大的中国,正在通过运动员的视野展现给全世界。
这也难怪华盛顿有些人非常着急,非要阻止各国参加冬奥会,正如前两天《纽约时报》记者来着中国才发现,中国新冠疫情真的已经接近清零,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甩了美国十八条街。
这是必然的,各国记者来到中国,华盛顿捏造的谣言必然破产,这让那些美媒以后如何写文章?想想看,《纽约时报》前些日子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动态清零只是等待发生的大流行”,结果中国成功了,疫情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以后《纽约时报》这类文章还写不写?不写就是“通中”,写了就是“连续自打耳光”!
这就是西方必须为自己的傲慢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