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台600人,每次100秒,人和CT谁更顶得住?
自2022年12月以来,全国所有医院的放射科CT检查量迎来了爆炸性增长,其工作强度甚至超过2020年疫情初期。

黄山的老师说:我一个人用方舱CT, 3小时做了60个;
台州的老师说:虽然我们是卫生院,但单台CT做了380个;
广西的老师说:半天一人管两台机,战绩308个肺部平扫,爬回家的;
浙江的老师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逼一下不知道。我一个夜班可以写签300份报告,CT为主;
四川的老师说:我今天下夜班休息在梦里都写了50份报告;
又一位四川的老师说:发烧的那天晚上,我在上夜班。真是太惨了,别人发烧都在家里躺,真羡慕;
江苏的老师说:5台CT全开,一台24小时转;其他4台8点-20点, 每天2000+的量。上了机没指望喝水上厕所,更别提吃饭;
辽宁的老师说:全国都一样,CT室累的跟狗似的,没白天没黑夜的干,做不完的患者,写不完的报告,带病上岗,希望春天早点到来;
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太多患者在等待。在这其中,最“疯狂”的一个案例来自成都某院,其单台CT一天做了606个!
606个意味着什么呢?一天24小时,排除不“十分忙碌”的夜班,也至少满负荷工作16个小时,这意味着每位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是95秒,连100秒都没有。
接下来,我们从患者、技师和医生的角度,看看这100秒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张三也阳了
2023年元旦,患者“张三”阳了。
发热两天后自觉咳嗽加重,看了朋友圈的小作文,很多人都在发“白肺”,张三忽然之间觉得自己更不好了。早上8点,匆匆到市医院挂了呼吸科门诊。患者实在太多了,经过6小时等待,看完门诊,拿着几张检查申请单去缴费。其中有一张是,胸部CT平扫申请单。

在放射科登记后,张三看了一眼自己的号码,前面还有232位,护士用嘶哑的声音说,“只有两台CT,你要不吃完晚饭再来,我们这个班到晚上12点一直有人。”夜色降临,候诊区已经昏昏欲睡的张三终于听到,“请232号张三到CT检查一室。”过了100秒,张三就离开了放射科,他感觉和去抽了个血一样快…
这100秒,张三经历了什么?
二、做一次CT分几步
1、第一步
进入CT一号检查室后,张三按照麦克风里技术员"小王"的指示,爬上了CT检查床,把头放进头托中,躺平,双手上举抱住头顶,由于没有经验,此过程共耗时20秒。

2、第二步
突然,张三感觉扫描床动了起来,自己被送进了CT孔洞中,从来没做过CT的张三紧张得手心里都是汗。此时,麦克风里传来“别紧张,机器说吸口气憋住你就摒牢,想咳嗽忍耐一下”,"小王"点了几下鼠标,此过程10秒。
3、第三步
3秒后,CT上发出“请吸口气,憋住”的声音,张三赶忙吸了口气,再也不敢动。然后,他感觉身体又往头的方向移动,同时机器发出了“嘟嘟嘟”声音,等扫描床停下的时候,张三已经几乎可以看见天花板。此时,CT上传出 “请呼气”的声音,张三长嘘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此过程12秒。
4、第四步
“小王”看了一眼张三的定位像,用鼠标微调了一下范围。随后,麦克风发出“好,再来一次”的声音,小王又按下了扫描键。张三感觉扫描床带着自己又往脚的方向移动,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此时,张三感觉自己是一只任人摆布的猫。

然后,CT再次传来“请吸口气,憋住”的指令。这次张三有了经验,吸气并摒住。忽然,耳边传来呼呼的声音,好像什么东西在CT里动,张三再次紧张起来。随着CT再次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自己又被扫描床带着往头的方向去。只不过这一次速度好像慢一点。直到CT又传来“请呼气”,张三又长嘘一口气。此过程18秒。
5、第五步
小王迅速浏览下图像,看到肺尖到较低侧肋膈角下已经扫到,就在麦克风里面说,“等一下就可以下来了”,随着"小王"按下一键退床,张三发现自己又被扫描床带到初始的地方,此过程15秒。
6、第六步
然后,麦克风里传来“好,可以下床离开了”,同时CT检查室的门徐徐打开。张三觉得自己经历了两进两出,离开CT室,此过程15秒。张三下床的同时,其图像已经重建完成并传输到PCAS,技术员小王按下叫号系统,邀请下一位患者。张三回到候诊大厅,CT检查正式完成,总共耗时100秒。
短短100秒,"张三"就完成了CT检查,相比于等待的漫长时间,他感觉瞬间就结束了。回家的路上,他心里觉得,技术员实在太辛苦了。
三、人和CT都顶住了
晚上12点,技术员"小王"看了一眼患者列表,上面赫然写着“606”,也就是说,16个小时内,已经完成了超过606例检查,这是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最高记录。
虽然张三仅仅用了100秒,可是遇到沟通不顺畅,或者病床推来的患者,500秒都是可能的。面对这种强度,小王和他的战友,连喝水都是一种奢侈。
"小王"深知,在如此巨大的肺部检查流量下,感谢这台CT经受住了考验。半个月来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1)这并不是一台高端CT,但是0.5秒的转速,患者摒气时间更短,更易配合;
2)拥有5MHu的球管,在最近空前的检查量下几乎没有出现过热保护;
3)有AI定位功能,可以自动摆位并迅速确定扫描协议,节省了很多时间;
4)重建速度快,可以一边扫描一边重建,没出现过死机的情况,反倒是PACS经受不住如此高强度冲击,挂了好几次。
7、第七步
第二天上午,张三再次来医院拿报告,在一堆文字里看到了“病毒性肺炎”这几个字,感觉大事不妙,赶紧又向门诊走跑去。
他不知道的是,医生"美丽"一个白班已经出具了440份CT报告。之所以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让患者取得报告,是因为在肺炎辅助诊断AI的帮助下,医生快速诊断并出具报告。她暗自庆幸,要是没有人工智能,恐怕得24小时不眠不休了。

由于是轻症,远没有达到“白肺”的程度,其它指标也较好,张三接受了门诊治疗,并在7天后复查CT,炎症已经消退,CT报告单上仍是“美丽”的电子签名。
这些天的就医经历,让张三明白,关键时刻还是这些医务人员拼命扛住了压力,他们值得被更好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