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坦克发展简史(一):strv m/31&fm/31

(一)背景:
20世纪20年代,瑞典军方开始寻找替代Strv fm/21的方案。fm/21最初是德国一战坦克设计,被称为Lk II,其中10辆坦克在1921年被秘密进口,因为凡尔赛条约不允许德国使用坦克。据说,他们最初是为了保护王室,以防发生革命,但很快就成为瑞典军队试验装甲车战术的一种方式。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Strv fm/21已经开始老化,由于缺乏备件,一些车辆不得不被拆解以保持其他车辆的运行。(备件车)

1927年,Bertil Burén(瑞典装甲部队坦克营指挥官)和连长Curt Klingspor前往欧洲,寻找Strv fm/21的合适替代品。他们研究了意大利菲亚特3000和捷克KH-50等坦克,但这些坦克要么被认为不适合瑞典的条件,要么根本不被允许
购买。这些尝试导致1928年买进了雷诺NC 27。NC 27是FT-17的发展,其特点是改进了悬架和变速器。在其瑞典名称下,NC被称为1928年坦克测试模型(Strv fm/28)。在第一轮测试中,Strv fm/28已经被证明既不可靠,也不适合瑞典地形。

(二)瑞典人的替代方案:
1.Morgårdshammar公司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外国设计,瑞典武装部队决定在国内建造一种新的坦克,到1928年12月,总参谋部已经批准了一系列要求。该要求要求坦克的最大重量为12吨,具有37毫米火炮的装甲防护。坦克必须能够在中等地形下保持至少10公里/小时的持续速度,在公路上保持20公里/小时。武器装备由一门37毫米炮和一门机关枪组成。总共有三家公司会响应要求,其中第一家是Morgårdshammar。

Morgårdshammar是一家工程公司,专门为瑞典采矿业建造重型设备和机器。事实上,早在瑞典武装部队考虑任何要求之前,他们就已经就生产坦克的可能性与瑞典军方进行了接触。Morgårdshammar没有任何坦克方面的直接设计与生产经验,但他们曾与奥地利少校与《Taschenbuch Der tanks》的作者Fritz Heigl博士通信。海格尔可能是当时最接近坦克专家的人,他收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坦克信息、技术图纸和图片,甚至为斯柯达设计了一辆装甲车。

根据他们与Heigl的合作以及Bertil Burén Morgårdshammar的一些意见,在1929年提交了两份设计。方案A是一个常规设计,有4名乘员,重量约为10.5吨。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为指挥官增加了一个微型炮塔(车长塔),有趣的是,该坦克还拥有一个后方驾驶员。

由于履带和悬挂设计的不可靠,这一时期的坦克通常速度低,战术机动性差。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设计师们提出了替代的解决方案,Morgårdshammar的提案B就是一个这样的解决方案的例子。然而,与其他同类设计不同,方案B的设计使用铁路而非公路。虽然这是一个创新的设计,但尚不清楚这一提议是否被认真考虑过。

到1930年5月,提案A图纸已经定稿,设计重新命名为Morgårdshammar A-4-C。这一版本与早期建议的主要区别是将火炮口径从37毫米改为47毫米,并增加了瑞典自研发动机。
由于意识到购买一辆新坦克的资金有限,该公司提出了建造一辆不带任何火炮或光学瞄准观测装置的软钢原型的报价,价格仅为60000瑞典克朗,预计需要15个月才能完成。考虑到这一点,这比博福斯公司在被问及设计坦克的可能性时提出的要求少了8倍。不幸的是,对于Morgårdshammar公司来说,他们很快就没时间了,在年底前Fritz Heigl因癌症去世,他们失去了主要设计师。
Heigls的去世以及Morgårdshammar公司缺乏建造坦克的经验最终导致了瑞典军方拒绝他们的提议。
2.博福斯公司

博福斯早已成为瑞典的主要武器制造商。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到1930年,他们已经生产野战炮和重型火炮近50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博福斯一直在秘密地与德国克虏伯公司合作开发一些项目,但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这些项目无法在德国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军队发展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但德国还是秘密地以“拖拉机”的名义建造装甲车辆和火砲。
拉帕洛条约于1922年被签署后,德国能够运送军士到苏俄受训,在高度保密下,德国在苏联测试坦克。在1926年至1933年间所使用的Leichttraktor称为Panzertruppenschule Kama,位于苏联喀山附近。该位置是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的联合试验场,也是坦克训练场。
它的代号Kama是从两个词:Kazan和Malbrandt来的,这是因为其被分配测试的位置在Kazan和Oberstleutenant Malbrandt一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它被用来作为训练坦克。
由于他们与克虏伯的关系,博福斯能够提供一个已经完成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克虏伯与Reichswehr合作开发。由于该项目的保密性,德国人将该坦克命名为Leittraktor(轻型牵引车),尽管在瑞典文献中称其为“m/Bofors”。1930年1月下旬,这辆坦克在德国向一名瑞典武官展示。
7.4吨重的Leichtraktor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当现代的设计。瑞典军方认为,在平整地形和道路上的良好机动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辆坦克的内部设计也受到了赞扬,尽管驾驶员的位置因缺乏视野而受到批评。Leichtraktor的主要缺陷是其悬架的设计。由于履带的张紧方式,如果驱动轮受到阻碍,坦克有甩出履带的倾向。这条履带的制造被认为过于昂贵,且不允许安装挡泥板,这使得它不适合瑞典的冬季条件。在恶劣的地形下,坦克的大转弯半径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在一次演示中,坦克最终脱离了履带,而且这也损坏了部分悬架。
3.Landsverk(兰茨维克)
Landsverk成立于1864年,与Morgårdshammar公司业务非常相似,是一家瑞典大型工程公司。Landsverk专门从事铁路设备的建造,但也有从蒸汽压路机到农业设备的生产经验。由于1920年代一段时间的金融不稳定,landsverk的大部分股票被出售给了总部位于德国的GHH公司。随着GHH的资金注入,Landsverk通过投资新项目,包括1928年建立军用车辆部门,慢慢开始复苏。

当瑞典军队决定开发一款新型坦克时,兰茨维克已经开始改进德国工程师奥托·梅克尔(Otto Merker)设计的Räder Raupen Kampfwagen M28 GFK。M28 GFK的底盘在1930年前往德国期间由瑞典陆军随员进行了检查。该专员认为M28 GFK是一种优于Leittraktor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其更坚固的悬架、轨道设计和更紧凑的转弯半径。这种设计的进一步开发版本也承诺比Bofors提供更好的装甲保护。

(三)发展:
1931年10月,瑞典军队向兰茨维克订购了3辆常规坦克和一辆轮式履带式两用坦克。在内部,这些坦克被称为L-10和L-30,但官方将其命名为Strv m/31和Strv fm/31。在大多数情况下,L-10和L-30被设计为共享相同的布局和主要部件,但具有不同的悬架。

L-30改进了Räder Raupen Kampfwagen M28 GFK的车轮和履带悬架,与L-10相比,其底盘略窄。转换到轮式模式需要大约30秒,可以在坦克移动时完成,在这种模式下,L-30在公路上的最高速度可达80公里/小时。然而,较重的悬架在不超过12吨重量限制的情况下,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装甲防护水平。

两种设计的履带式悬架完全相同。通过取消混合悬架,L-10的装甲防护距离从L-30的14毫米增加到24毫米。总的来说,装甲布局超前于当时其他的设计,前部装甲倾斜角度良好,设计中大量使用了当时非常罕见的焊接。
对于主要武器,37毫米和47毫米口径的火炮都曾被考虑过,但最终选择了37毫米,因为它在射速和穿透力方面都很出色。这门炮是Bofors 37毫米的早期版本,它将成为二战前最广泛使用的反坦克炮之一。这些坦克能为两挺机枪携带4000发6.5毫米弹药和122发37毫米弹药。这些坦克由迈巴赫DSO 8 V12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以3000转/分的速度提供可观的200马力,因此功率重量比约为17-18马力/吨。良好的功率重量比加上大幅改进的悬架设计,使坦克在履带上的最高速度达到40 kph。为了通信,坦克配备了双向无线电。

(四)定型服役以及对之后坦克设计发展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期后,strv fm/31和三辆strv m/31于1934年末交付给瑞典军队。在交付时,strv m/31和fm/31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坦克,但不幸的是,与许多之前的设计一样,L-10和L-30被证明存在重大的早期问题,其中大部分与传动系统有关。
变速器和履带都很脆弱且难以修理,更换变速器需要先拆下发动机和油箱。在冬季条件下,驱动轮会积雪,导致坦克丢失履带。设计中大量使用外国部件意味着必须使用进口备件。


1935年至1939年间,这些坦克驻扎在I2 Göta Livgarde坦克营,由于其可靠性问题,它们最终主要用作训练车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计划将m/31改装为指挥坦克,但从未取得任何成果。最终,虽然strv m/31和fm/31的车辆表现不佳,但从其建造中获得的经验将被证明是瑞典军队和兰茨维克的重要教训。Landsverk将继续在L-60的制造中使用这一经验,瑞典装甲部队最终使用了兰茨维克L-60以及strv m/38的变体取代了strv m/31。
(五)性能参数:
车辆名:Strv m/31
重量:11000 公斤
长度:5200 毫米
宽度:2150 毫米
高度:2220 毫米
乘员:车长、无线电员/机枪手、驾驶员、炮手
发动机:迈巴赫DSO 8(3000 rpm时为200马力)
功率重量比:18马力/吨
最高速度:40 千米/时
跨越沟槽能力:1.8 米
最大爬坡角度:40 度
主要武器:37mm Bofors L/45反坦克炮
辅助武器:2x 6.5毫米Ksp m/21-29
高低机升降能力:+25/-10 度
装甲:24/24/20 毫米
车辆名:Strv fm/31
重量:11500 千克
长度:5200 毫米
宽度:2400 毫米
高度:2220 毫米
乘员:指挥官、无线电员/后驾驶员、驾驶员、炮手
发动机:迈巴赫DSO 8(3000 rpm时为200马力)
功率重量比:17.4 马力/吨
最高速度:40 千米/时(履带),80 千米/时(车轮)
跨越沟槽能力:1.8 米
最大爬坡角度:40 度
主要武器:37毫米Bofors L/45反坦克炮
辅助武器:6.5毫米Ksp m/21-29机枪
高低机升降能力:+25/-10 度
装甲:14/14/14 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