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请经验谈|设计是过程不是目的,包揽欧洲交互顶级名校TUD/TUe,代尔夫特交互申请

2020-09-07 18:13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关于自我

•关于转专业

我的本科专业是建筑学,之所以选择转专业,是因为觉得交互设计领域或者说互联网领域内做的事情具备影响更多人的条件,设计更多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结果,只是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而采取的一个过程手段。

我发现在学习建筑五年的过程中,自己会经常性的沉醉在自己的方案里,很大程度上把着眼点都放在了最终呈现的效果上,所以就趁着人生阶段转变的机会选择了交互设计。

在选择交互设计专业后,我掌握了相对完整的交互设计流程,通过研究问题本身创造实验性的方法去寻找设计答案。我发现自身擅长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设计点比如运用Interaction Vision,情感化设计,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做可用性测试及评估例如Task Completion Table和Attrakdiff,用户研究比如ContextMapping和Vision in Product。

▲  From 李同学

除了设计之外,在本科业余的时间里我也是一个喜欢摄影的拍照师傅,主要以人(mei)像(zi)、风光和街头作为主要的兴趣点,得到微薄的收入同时也认识了很多朋(mei)友(nv)。摄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生活中观察,记录和表达的媒介,最近在尝试探索表达人们对梦境的主观感受(色彩、逻辑、触觉、温度等)。

•欣赏的设计师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己并没有特别喜欢的设计师,脑子里有印象的是安藤,看过《建筑家安藤忠雄》,他拳击手的背景使得他对建筑工作的态度就是一种不断战斗的状态,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实抛开拳击手这一特殊成长背景之外,我觉得在设计师这个身份之外也需要有一另一个独特的身份去丰满自己,赋予自己的设计以独特的魅力。

•设计带给我的变化

设计给我个人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在生活中和别人聊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知道这件事情的Context,去当下那个场景中去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件事情。


- 关于专业

在被问到什么是交互设计的时候,特别是家里人问到的时候,我发现在学习之后,我依然无法简单明了的用一句话去概括。人和物、人和人、人和空间、人和社会、人和这个世界之间都可以理解是一种交互,只不过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载体去传递、促进这种往来关系,而这个载体就是整个设计中的一部分,通常也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展示成果。

所以我学到现在,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无论是设计方法、设计工具、设计这个专业、职业本身,都是你想要实现最终的效果的一个过程手段,解决或者说缓解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渠道和办法的。从设计的角度去看,更应该去思考我们常说的设计手段究竟是不是这个问题的现有最优解。这句话的一个具体体现可以是设计初期不给自己设限最后的产物是一个app还是一个装置还是一个工具包还是一个服务体系,甚至也可以是研究问题后发现设计就是应该什么都不做(玄学)。

项目一:Droom Voor Het Lage Land

▲  From 李同学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研究项目:Droom voor Het Lage Land(Dream for the Lage Land),背景是市政府要在Lage Land社区做2040年的规划,政府和Woonstad建筑公司遇到的问题是在经过几次问卷调研之后发现当地居民对未来生活很难想象,当地居民也对频繁的调研活动感到厌倦且失望(看不到调研结果)社区规划类项目人群复杂,找不到切入点。

▲  From 李同学

在这个项目里,我们小组成员(4人)主要运用Contextmapping的研究方法去尝试应对这一挑战。比较有趣的是,由于项目的特殊,我们并没有遵循传统的Contextmapping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获取信息这一步,我们采用了在社区最繁华的广场上设置一天的Pop Up活动,以互动访谈为主,辅以文字、语音记录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息的收集。


▲  From 李同学

最终的研究产物是7张主题卡片,包含了主题名字、主题内容、主题在当地社区的举例、主题所对应的访谈对象的原话和卡通形象,这7张卡片就可以看作是帮助社区规划项目找寻的切入点。

▲  From 李同学

在项目的最后,我们会和市政府、建筑公司、当地居民一起进行一次工作坊,以这7张卡片为出发点进行一次共创,工作坊的产出就是针对这7个主题的一些初期的项目方向和想法。

项目二:荒野守望

▲  From 李同学

项目背景发生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冲突下,艾兰一家是来自叙利亚的库德族人,为了躲避无情的战火,一家人搭上了难民船,打算逃到欧洲寻求庇护。不料艾兰一家人所搭乘的难民船从土耳其出发没多久,就发生船只翻覆意外,造成至少11人不幸溺毙,3岁的艾兰、5岁的哥哥Kurdi以及母亲Rehan皆溺水身亡,一家四口人只剩父亲Abdullah幸存。

▲  From 李同学

“我们取道伊拉克边境的一个地方辗转来到约旦。我们管这条路叫死亡之路,路上太艰难了,我们在逃命,一直处在死亡的威胁之下。到处都在打仗,子弹横飞,这条路很漫长。”

这些在战火侵袭下选择背上行李,离开家乡国土的人民,由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转变为以脚步丈量未来的难民;没有住宿与乘坐公共交通的权力,在迁徙过程中为了节省体力一点点丢弃行李,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我们将视角聚焦到这里,聚焦在这些背井离乡的难民身上,聚焦到他们迁徙的路途上。

▲  From 李同学

设计初期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们的“用户”和“情景”,得出三个基本结论:

1. 他们会在迁徙路途中为了节省体力丢弃他们所不需要的行李,而这些行李可能是其他人所需要的。

2. 他们会在一些“中转休息站”提供去往德国的路途信息 

3. 他们在迁徙路途中互相帮助,虽然活下去很难,但是在路途中他们像朋友家人一样互相支撑着。

▲  From 李同学

基于难民迁徙问题,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契合人体尺度的可变互动装置,设置在迁徙的路途中,进而为这一人群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短暂休憩、精简行李、交换物品,甚至给予片刻治愈感的场所。

▲  From 李同学

以难民携带的行李作为触发点,放置行李触发停驻,行李自身重力触发空间可变,可变空间触发交流。在操作手法上,参考了简直拉花中的结构可变性,二维的薄片能够展开成为三维的立体形式。它通过形状来发展出空间体验,在特殊条件下,我们能体验到一种更短暂的情况,一种轻盈而透明的结构,让我们与周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完全不同。

▲  From 李同学

最终的设计成果就是这样的一个可变互动空间装置,我们当时也考虑在难民潮后装置的转变。时光总会留下印记,这里是旧胶片复刻下的新写真,从“休憩、短暂停留、信息汇集、物品置换”到“小型艺展、社会演讲、景观构筑”,难民潮后的装置由起初为难民服务的角色转变为纪念性构筑,在保留过去时光痕迹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  From 李同学

- 关于留学

•留学契机

说到留学契机,我其实还是挺随意的。当时因为我的本科舍友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转专业的留学申请,我也就跟着去搜集和了解了一下相关的信息,在经历了几个月的了解和考虑之后我也决定去申请留学读研。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搜集信息,把所有已知的内容摆在眼前,结合自身能力、规划、想法去做一个选择,即使是在大背景交互设计很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从事什么样类型的职业,在这个职业领域中想要达到什么高度。这也是我觉得在我接受的教育中相对缺失和薄弱的部分,可能到毕业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虽然随着学习或工作,计划是一直在变的,但是一个大的方向的引领还是很重要的。

•遇到的困难

回顾申请的那段时间,最难的部分还是时间上的把控、选校、语言、文书、作品集、经历丰富等方面,每一部分单拿出来都是挺麻烦的。大家可以把这一次申请看作是一次项目管理的机会,在给定截止日期的情况下安排合理的任务推进,这本身其实也是一次给自己做设计的机会。

其次比较难的地方在于,由于是转专业背景,所以在作品集上没有项目的积累,我除了一个装置类的项目其余的项目都是重新做的,两个个人项目和一个合作项目。

申请时间安排

在具体时间安排上我当时比较懒,所以进度上非常慢,也错过了很多学校的截止时间。我是从大四下4月份开始决定申请,在大五上9月份开学之前搞定的选校和语言,主要以欧洲的学校为主,中间拖拖拉拉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和偷懒活动。在大五上9月份开始主攻动机信和推荐信,在12月份才开始作品集的制作,最终在2月之前完成了作品集和投递。


-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早做规划,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后面的事情进展起来会顺利很多。越早开始意味着有更多的事情去做好事情(我是一个反面例子),如果时间多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去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实习、工作坊、竞赛、暑校等)。同时也要去想一下自己以后是要继续做研究还是去工作,虽然说人生是规划不出来的,计划也是赶不上变化的,但是至少在当下做出选择后进行行动实践的过程中会更有动力一点,人还是要有一点小理想的。

如果是想继续做研究,提前了解好自己想要在研究生几年时间中想要关注的方向,找到对应研究领域中最适合自己的学校,找对学校真的会更容易的得到好的资源支持,降低阻力。

如果是以工作为导向,去了解一下行业内在做你想做的事情的公司,在读研期间有意识地把设计,研究方向偏向这个领域。


- 关于未来

我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转行,只是换了一个视角去做设计,希望自己可以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探索建筑和交互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 推荐

▲  《看见》柴静

在这里推荐一本柴静的《看见》,是她个人的长篇自传集,记录了十年间经历的重大公共事件,主要传达了相对客观且真实的事实,余下的就交给了读者去判断,去表达看法。整体读完下来,我感觉内容非常真诚且饱满,作为读者确实是有很多可以互动和探索的空间。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 顶级名校作品集参考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申请经验谈|设计是过程不是目的,包揽欧洲交互顶级名校TUD/TUe,代尔夫特交互申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