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理性与感性

漫步在夜晚的悠久之地,万籁俱静,落针可闻。
我像往常一样戴着耳机,彳亍而行。
在母星上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并没有轻易地因为环境巨变而改变,即使此地空无一人,即使没有一丝一毫的噪音,我也依旧开着降噪,放空大脑,涣散注意力,凭着本能和惯性走着。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思维就会进入意识流的状态。
卡在我的口袋里,但是此时它主动断开了我们的精神直连,大概是为了不打扰我的思考吧。
......
理性,感性。
这究竟是人的属性,还是灵魂的属性,还是意识的属性。
感性先天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欲望本能”,在后天的成长之中不断被理性引导与修正;
理性先天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应激本能”,在后天的成长之中不断被感性调整与完善;
二者又同时受到教育、自我反思等内外因素的影响。
理性和感性明明是对立的,却又是不可割裂的。
理性和感性分别有一套独立的、个性化的法则。面对一件事情,当二者出现冲突的时候,一个偏理性的人会倾向于维护自己的理性,但是可能感情上会接受不了并为此懊恼自责很久;而一个偏感性的人会倾向于做出“不理智”的举动,但最终通常也会追悔莫及,为什么当时不冷静点。
在这里,理性和感性的对立性与不可割裂性同时体现出来。
或许,面对决策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基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
那么,除去理性和感性,有没有第三种思维模式的存在?
我曾经假想过一个“理性+感性”混合思维中枢,但是这根本就不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绝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混合。事实上最后试图运用时也只是分别从两种思维模式去考虑再尝试根据客观事实推演结果作比较。
思维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世界仲裁机关。”
“由三颗荣耀组成,这是三贤者理论的终极体现。”
“不。我只考虑个体。”
“第三种......像机器一样的纯逻辑思考?”
“那还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