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环艺第一】今年如何拿到清美环境设计考研专业最高分?


大家好,我是张雪莹,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也录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我的初试手绘是140分,专业课初试排名第一。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验,结合自己经历给大家提几点学习建议。

在讲具体的学习经历之前,我最想对大家说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保持好的心态来面对考研的整个过程。一是学习目标和成果方面,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话“尽人事,知天命”,我们虽然知道很多事不一定能够影响或改变一生,但在意它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经常会把这句话用在临考前,那么它的重点是在后半句:告诉我们要抱着一个顺其自然的心态,过程大于结果。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在学习的初期,它的重点会是在前半句:告诉我们要尽心诚意的对待每一件事。实际上在各个学习阶段中,“知天命”的心态常有,却没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尽人事”。所以希望大家从一开始就能够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日积月累,而不是在成绩结果不尽人意的时候安慰自己。二是在时间的规划方面,大部分同学应该是在校的应届生,除了考研的学习,还要兼顾很多学校里的课程和活动。很多同学会产生时间不够用的想法,认为如果没有早睡早起、安排好每一分钟就是浪费了时间。会这样想的同学往往是比较自律和自觉的,所以大可放心,学习拼的不是时长,更是专注。只要自己保证把真正的学习时间高效利用就好了。最好的心态就是乐观、平和、冷静,做一个没有感情的考研机器(不是)

分享一下我整体的时间规划。毕业之后我没有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我是比较遗憾的,因为也要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作息。所以现在分享的目的之一也是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大家早点步入正轨吧。
大的规划主要是四个科目(政治、英语、史论、手绘)如何权衡和分配。个人建议英语和手绘是可以早点开始学习的,但不一定要直接开始练习考研内容,特别是有些同学从大一、大二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平常如果能多背背单词、练习口语,扩大词汇量之后再做真题会更轻松。手绘可以多随手勾勾画画,不见得是练A2这么大的完整画面,也能够在无形之中增加兴趣,提高手绘能力和手速。政治和史论相对来说更偏记忆,所以这两个科目就没必要拉太长的战线。政治更具有时效性,所以即使是应届要考试的同学,也可以把它安排在相对靠后的时间,比如暑假后再开始;学习史论的初期可以翻看参考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回顾一下本科学习的知识,也是对最基础内容的学习。看过书之后再上相关的史论辅导课也能快速准确的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避免直接听课或者看辅导资料的时候感到一头雾水。


这两张图是不同阶段的部分学习安排,可以看出我前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英语的学习,后期只是偶尔做阅读题保持语感,更多时间用来背政治和史论。
每个周末我会写好下一周的学习计划,做的非常详细,把每一个小时做什么都提前写好。当然,自觉性很高的同学如果觉得浪费时间,就不必做这么详细的规划,可以写的简略一些。详细计划的好处有几点:一是时间安排的越详细,就会对自己的做题和学习方式有更好的了解,比如我为了做好计划,会在做题的时候就关注自己一篇英语阅读题需要多少时间,背一个章节英语单词或者默写一个专题史论需要多久;二是能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监督,因为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前面的学习计划,那么之后计划的就全部打乱或者浪费了;三是在每周做学习计划的时候,是对下周的整体把控,同时也能对上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哪里完成的不够好,随时调整。

我是从八月开始学政治,听第一轮网课,也就是知识精讲。这一轮会讲到很多非重点、有点扫盲的作用,但是也不要走神,最好能一遍过,至少对学过的内容有印象,课下整理一下。不然之后背东西的时候发现不理解,再重新回头看就很慌了,也浪费时间。九月份做了份电子版的知识框架,这里我建议大家不用花很多时间把知识点都抄一遍,因为最后要背的东西不多,有个逻辑框架方便我们定位就够了。同时我也做了一遍政治1000题。10月在复习过程中把不会的地方写下来,边写边加深记忆(政治选择题部分的知识点字数不多,可以经常手写,练字+练手速)。然后的二轮网课,讲重点知识,这一遍就要带着问题听。11月的时候又是一轮复习,把这一遍不会的再随手写下来。比较主要的操作是整理主观题、大题。就做成自己喜欢的形式吧,背的时候有兴趣。12月整理了一下选择题的部分,是为了之后能很快的复习。最后就是一直背大题、做模拟题。错题一定要搞清楚,哪怕做不完所有的,也要把做过的都掌握好。



英语也是听网课,主要是学习做题的方法。英语我是走了些弯路的,一开始总听别人说“刷题”,我就跟着刷题,但是发现很多错题都是单词不会导致的,这样就很难分析具体到某个题型出错的原因,所以在九月重新开始背单词,每天500到700个左右,第二天重复前一天加新的500个。有很多人喜欢一天背三五十个,我个人建议是可以再多一点,不想一整天都拿来背单词的话,抽空看一两百个是没问题的。因为很多单词我们是认识的,并不是零基础的学习。这样背下来再做题的时候,就可以真的发现自己出错是在哪一个环节了。这也是我建议大一大二同学们早点学英语的原因之一。每一道题的整理,都把每个选项都分析到位,比如阅读无中生有的、不匹配的、对应不全的,先自己整理一遍再看解析或老师讲解。看似花费时间挺多,一个题就总结好多,但其实整理几年的阅读题就能自己总结、发现题目的各种陷阱,记忆会更深刻。十一二月我把更多时间放在史论政治这种要背的科目,英语因为前期做的多,就偶尔做做阅读,别放下就可以了。但是单词还是会经常整理和复习,还可以在考前把阅读题里常见的关键单词整理出来,在进入考场前多次记忆,例如题干中的情绪词、态度词、形容词等,分成正向和负向的来整理。




第三个科目是史论的学习。最早是7月份暑假班的课程,这时候老师会讲的比较详细,我觉得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明白怎么学史论,不要急着背书,学习的方法大于学习内容本身。8月回家之后开始整理名词解释,也是要按自己的逻辑调整句子顺序之类。我的建议是可对每个名词都从定义、做法、分类、造型等等按照自己习惯的表达逻辑的顺序来整理,这样无论是背诵还是答题都会更简单,也有逻辑性。和政治不一样的是史论除了框架以外,还要把大段的文字详细的整理出来(个人建议史论电子版整理,能够更灵活的随时补充,而且字数实在太多,手抄会比较浪费时间,想练字的同学可以在后期做题的时候多用手写),便于全文背诵,政治整理以选择题为主,大题考前可以直接背肖4肖8之类,所以不需要字字详细。但是在最后阶段,我也像政治一样整理了一套关键词,把每一个名词解释大段的内容压缩到几个词,最后所有知识点加起来总共只有几张A4纸,复习的时候再看着几个词去快速回忆几百字的内容(前提是一定在9到11月已经详细的背了几轮,不然可能会越背越空洞)。看关键词很方便快速复习,比看大段的文字要快,特别是在考场前排队的时候不知道干嘛,看关键词会很方便,而且整合能力提高了,对论述题也会很有帮助。





手绘我最想和大家先说的一点是,画的好不一定是你的效果图有多强,什么光影啊,质感啊,这些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好的方案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好,更多是追求方案的合理性、画面整体的和谐,不一定要特别炫酷的技法。我们拿到一张图,短时间内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一旦做了很多强质感、强光影,空间关系就肯定会在视觉上减弱了。可能有些同学,特别是刚开始学的时候都会听一些手绘技法类的课,希望大家千万不要陷进去,我自己也有看过类似的课程和一些手绘书,看了手绘技法之后很自然的想去练习练习或者临摹,画出来的时候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成就感,但作为整体的表达来说,技法只是一小部分,应该把时间放在琢磨方案、图纸规范、或者说多研究下整个的排版吧,这些都会比技法重要的多。快题不是在A2纸上怼平立剖,轴侧效果图就行了,考的不是技法,至于技法怎么提升,多画就完事了。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多研究空间设计原理,平面布、流线、功能,一定要让技法成为辅助,不要纠结画的好不好,画面和谐即可。课下我很少自己练习,因为总是控制不好时间,只好把所有上课时间尽可能的利用好,平常就只学文化课。到了国庆期间是快速的提高阶段,这段时间大家大部分人的画画速度提上来了,那就肯定会有部分同学感觉自己被拖着走,有点吃力了,画画会很没有耐心,这时候建议大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题,不管是方案还是画面的完成度。比如卡时间到了,你停一下,对自己有数之后,一定要坚持画完。或者是有个题画到一半,觉得没什么思路了,也不能放弃,因为这些很可能都是考场上要面对的问题,模拟考试的次数有限,平常要尽可能的让自己多进入考试状态。11月又是提高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这时候大家肯定能做到考试的基本要求了,可以多尝试一些构图和颜色。最后12月只有几天的练习时间,但这几天感觉也有很大的改变。要相信自己之前画的没问题,再大胆的突破自己,实在不行再回到自己的安全区。平常也可以看一些环艺之外的东西提高自己的审美。
大家手绘可能都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什么都不懂,画的太简单→有一定经验之后,感觉自己画的丑→画很多重复性的东西,不知道如何提升。第一,对于简单的画面,最应该也最容易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把制图规范跟上。比如尺寸标注,室内布局,让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你在设计什么东西。还有最开始可能会不知道分析图该画什么,但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尽量去表达思维过程,而不只是呈现设计结果。第二,对于难看的画面,不管一幅作业完成之后,自己是否满意或者老师怎么点评,更重要的是每张画都要分析,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板,知道当下该提升哪一部分。而不一定要求自己每个环节都在很平均的进步,可以拆分成几个阶段,比如下一个作业先做好构图,再下一张做好平面……第三,遇到瓶颈期,到后期很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自己没什么进步空间了。其实所谓的遇到瓶颈,很有可能是在画的非常熟练的时候,反而有点忘记最初的最基本的东西了。作为快题,对于画面细节、方案设计这一方面来说,就要耐下心来去回顾一下之前的笔记和积累的素材,早期记下来的东西,肯定有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到位,或者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掌握好,导致画多了越来越偏差。
我觉得自己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补充了大量的案例和素材,这个是性价比特别高的一个操作,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画起来会很有兴趣,有成就感,最关键是它就像一个宝典,在以后的方案里随时拿来用。不过积累不是说在方案里面滥用积累的这些节点,也不要仅限于机械的抄绘素材,可以多花点时间啊,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什么逻辑,背后又有什么态度。很多案例都是落地之后的照片,有时候图太多就会让我们忽略他的设计思维。现在还没放暑假,也属于零碎时间,可以早点找个厚本子积累起来,日后多翻看和补充。








勾线笔:红环(贵/流畅/笔触好看)、雄狮(流畅/干得快/适用于勾粗线)、樱花(便宜/多种型号/适用于大量练习)、小红帽(便宜/适用于大量练习)、高光笔(覆盖性强/流畅/可提白用)等;马克笔:法卡勒(笔头细/颜色清透) 、AD(贵/油性/上色均匀/笔触好看)copic宽头(贵/快干/适用于铺底色)等;尺:丁字尺、平行尺、三角尺、圆模板、曲线板、比例尺等;纸:四开素描纸 / A2绘图纸、草稿纸、笔记本等。

书:《图解思考》、《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建筑设计资料集》、《室内设计资料集》、《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外国工艺美术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等;公众号:建日筑闻、园景人、AT建筑技艺、建筑学报、风景园林网、非标准建筑工作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