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音乐美学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发展;人的嗓子也是一种乐器
贝多芬758、中世纪的音乐美学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发展;人的嗓子也是一种乐器

2021.12.06 14:08,网友“鱼儿聊艺术”发表名为《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100问(25)中世纪的音乐美学家是怎样看待音乐的?》的文章。(3人赞同了该文章)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牛顿》:小说名…)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中世纪的音乐美学家,是在基督教神学的笼罩下发展,
所谓的音乐美学家,都是神学家。
…美:见《牛顿103》…
…学:见《欧几里得4》…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伽利略》:小说名…)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其神学观 和音乐美学观还是有区别的。
…观:见《欧几里得12》…
其中较重要的是以下三位:
1、圣·奥古斯丁(354-430)生活在罗马帝国的晚期,是中世纪神学理论的奠基人。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理、论、理论:见《欧几里得5》…
在他看来,一切艺术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艺术的美仅表现出个别事物的美,并作用于人的感官,它远离了上帝的美。
…事、物、事物:见《欧几里得21》…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圣·奥古斯丁承认音乐的情感作用,
…情、感、情感:见《牛顿101》…
但他认为这种作用是危险的,情感的宣泄会使人陷入迷狂,从而压抑理性。
…理、性、理性:见《欧几里得19》…
他甚至认为,自己在教堂中听到赞美诗的歌声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是陷入了一种“危险的愉悦”之中。
他说:“当我偶然为歌唱本身 而不是其内容感动时,我承认是犯了令人痛苦的罪过,于是我但愿没有听到这种歌唱”。
圣·奥古斯丁的音乐美学观,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的开端,
它否认音乐的审美属性 和情感功能,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色彩。
…属、性、属性:见《欧几里得33》…
…功、能、功能:见《伽利略44》…
…主义:最高理想和准则。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
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
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
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
…色、彩、色彩:见《贝多芬255》…
2、鲍埃修(480-525)生活在中世纪早期,被称为“最后一位罗马哲学家”“经院哲学第一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哲、学、哲学:见《欧几里得110》…
…经院哲学:见《欧几里得10》…
…式:见《欧几里得13》…
他把音乐看做是一种理性认识的对象,而不是感性体验的载体,
…认、识、认识:见《欧几里得51》…
…对、象、对象:见《欧几里得39》…
…感、性、感性:见《牛顿119》…
是基督教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人类自我表现的手段。
…工、具、工具:见《欧几里得161、162》…
…手段:见《牛顿185》…
他把音乐分为三类,即“宇宙音乐”“人的音乐”“乐器的音乐”。
…人:见《牛顿118》…
他认为,“宇宙音乐”是上帝创造的,
在天空中 在行星的运转中 排列着音乐,
它高于一切现实中可以听到的、人可以感知到的音乐,
只有虔(qián)诚信仰上帝的人,才能在自己的灵魂深处 感知到这种音乐,
这就成为了“人的音乐”。
然而,一旦这种音乐要通过某种乐器的形式(在他看来,人的嗓子也是一种乐器)演奏出来 被人听到,则已经变成第三种“乐器的音乐”了。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在他看来,第三种音乐的地位 是远远低于前两种音乐的。
因此,音乐不是用来演唱、演奏供人欣赏的,而是用来研究、用来玄思冥想的。
…演、唱、演唱:见《贝多芬52、53》…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玄思(百度汉语):远思。指不着实际的空想…
…冥想:(网友)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刻、连续的思考;(百度汉语)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也正是因此,他认为“音乐家这个名称,并不是指那种仅仅亲手从事音乐实践的人”,而是指“以某种理论为依据,来讨论音乐并说明来意的人”。
…实、践、实践:见《欧几里得11》…
…依、据、依据:见《欧几里得65》…
…说、明、说明:见《欧几里得149》…
3、圣托马斯·阿奎(kuí)那(1226-1274)生活在中世纪晚期,是中世纪基督神学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
他虽然仍然坚持基督神学的“美善一体”“美服从于善”的传统观念,
但也认识到美和善概念上应该有所区别,美不仅仅是让人研究,同时也是能被人感受的。
…认、识、认识:见《欧几里得51》…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他甚至提出:凡是用眼见到的 就是使人愉悦的东西 才叫做美。
他承认人的感官 先天就有对感性事物的美 的接受能力,
有对感官所获得的美 感到喜悦的能力,
有对完美和谐的声音 感到愉悦的能力。
…和、谐、和谐:见《牛顿37》…
…声、音、声音:见《牛顿96》…
这种承认可以看做是对音乐的审美属性的间接承认,
…属、性、属性:见《欧几里得33》…
…间、接、间接:见《欧几里得34》…
同时也是中世纪晚期即将出现的 人文主义思想的 隐隐约约的萌芽。
…主义:最高理想和准则。
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
拜金主义: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
极权主义:是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
自由主义: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发布于2021.12.06 14:08
“他们提倡古代典籍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 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观念,所以,这种思想又被称为“人本主义”。
到了14世纪,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各国传播,
所打出的旗号,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与艺术,
由此开始了所谓的“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神曲》一书的出版(1307年),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
请看下集《贝多芬759、他们提倡古代典籍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切以人为中心》”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