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国考申论的「新变化」与「老思路」(三)大作文篇

2023-02-03 17:07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2023国考申论大作文有一个超级陷阱,考生如果不仔细审题,结果可能会相当不妙。看一下题目要求:

【2023国考「给定资料5」】某学者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寻长期价值》的文章。文章指出,这几年,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变化和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一只只“黑天鹅”,很多人可能会从应对危机中总结出一个道理:面对“未知的未知”,我们必须增加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增强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惧短期挫折,抵御短期诱惑,心怀信念,坚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够产生长期价值的事上。

学者认为,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清醒,要求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格局,要求企业不断进化、不断创造价值。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担当,必须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于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领域,形成一个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大作文问题】请你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中这位学者文章的有关内容,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不难看出「给定资料5」简短而直白,大作文要求也看似十分普通,考生很难直接察觉到其中的风险。事实上,这篇「给定资料」就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出题者借助学者之口阐述相关观点,这个观点有那么种「官样文章」的意思, 从「全球经济」「黑天鹅」引出一串排比,结合到「个人企业社会政府」,就是「给定资料」的常见形态。

而问题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参考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1000~1200字」也和之前的申论大作文要求相同。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本题的陷阱在哪儿?

本题的陷阱有且仅有半句话:

请你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中这位学者文章的有关内容。

如果考生对之前的申论大作文有所了解,看到这儿就一定会为之一震,甚至惊出冷汗。

因为,以前的「申论大作文」要求是这样的:

【2022国考】「给定资料5」中说「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下面要求相同,略)

【2022国考】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下面要求相同,略)

【2021国考】「给定资料」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资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下面要求相同,略)

【2019国考】「给定资料5」提到「跟着时代的大潮往前走,尽到我所有的力量,做好我要做的事情」,请深入思考这句话,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下面要求相同,略)

【2018国考】「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没错,之前的申论大作文中,出题者让考生解读的往往就是一两句话,可能是哲学家、政治家说的,也可能是「给定资料」中的重点人物说的。可能要求解读的话本身较难理解,但至少解读目标明确,给了考生具体范围。

而2023国考这道题,就直接要求考生解读「整个给定资料」,这使得审题难度骤然提高,而且给定资料本身就有诱导性的。

分析可知,该给定资料第1段强调「从应对危机中总结出一个道理:增加韧性,适应环境,不惧短期挫折,把时间和精力投入长期价值」。这相当于「定义句」,和之前申论「要求解读的重点句子」类似;而第2段,就是出题者的陷阱所在了。

第2段的结构是非常诱人的:

学者认为,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清醒,要求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格局,要求企业不断进化、不断创造价值。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担当,必须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于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领域,形成一个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很明显,正如之前分析的那样,第2段形成了一个类似大型排比句的结构,分别从「个人、企业、政府、社会」4个角度介绍了「长期价值」的重要性;而很多考生也顺其自然地,将学者的观点浓缩成1段作为开头,然后分4个分论点论述,论述角度分别在「个人、企业、政府、社会」上。

这种做法用围棋术语来说,不仅算不上「本手、妙手」,甚至连「俗手」都算不上,因为「俗手」指的是看似合理却没有进取意识、缺乏全局观念的弱势走法,还不算太烂;而直接按照「个人、企业、政府、社会」来论述分论点的,应该称之为「败招」,基本上这么写就无缘上岸了。

高明的棋手,应该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长远;平庸的棋手,能保持本分,稳住局面;差劲的棋手,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这三种棋手在申论考试中也是有对应的。高明的考生能看出本题中出题者的陷阱,并迅速构建出合理提纲;平庸的考生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理解,写出一篇不跑题、有中心、结构满足考试要求的普通文章;差劲的考生就想都不想,直接让出题者牵着鼻子走,写出「长期价值+个人企业政府社会」4个分论点,然后写的一塌糊涂。

这篇大作文的正确写法其实就和往年一样,符合题目要求即可,那就是: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西瓜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过长篇解读,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系列,此处不再赘述。简单来说,一篇好的申论大作文一定要「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出题者让你写「长期价值」,你就要明确写出自己对它的观点,而且要深入、出彩。

为什么不能分成「个人企业政府社会」4个分论点?因为「学者思想的概述」和「申论大作文」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可以简单用几句话概括,而后者则要注意自己论述的完整性。

如果分成「个人企业政府社会」4个分论点,那么全文一定是混乱无比的,因为4个分论点是4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例如个人和企业所重视的点、所追求的利益就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不同,如果非要把「长期价值」都表述出来,那结果一定是:

个人要怎样追求长期价值,追求长期价值对个人有XX好处;
企业要怎样追求长期价值,追求长期价值对个人有XX好处;
政府、社会要怎样……(同上)

这么写出来,整个卷面就感觉在东扯西扯,没有中心。不是说所有的考生都写不出来这种东西,而是说这样想写好难度太高了,除了整体框架容易之外(毕竟出题者早就给你搭好了,顺便把陷阱也放进去了),无论是抒情升华,还是前后衔接都非常别扭。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用出题者给的「陷阱」框架写一篇大作文,看看是不是有种被束缚住手脚的感觉,写起来特别别扭?

最后简单推荐下本题的写法。

题目不要直接表达类似「长远价值很重要,长期主义要坚持」等直白却平淡的含义,可以适当进行扩充或增添下文学性,例如加入「风物长宜放远量」「最绵远的『长』」等内容,并在第1段通过伟人和柳亚子的和诗以及「绵远流长」的含义,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两步走」等热门内容稍微展开,并「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分论点展开时,不要按照「个人企业政府社会」来分,而是更重要的角度论述。例如:

坚持长期主义,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

这样就把个人、企业、政府串联在一起了。

追求长期价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

这样也可以把不同的对象串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

「长」「短」互补,不能以长拒短、以短害长

把「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放在一起讨论,矛盾双方对立又统一,同时也能包涵「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等多个层次。

这道题的陷阱非常经典。出题者在看似「老的内容」「老的思路」的基础上,悄然设置了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不难察觉,但问题是察觉了也不一定意识到它是陷阱。

根据西瓜的了解,不小心按照「个人企业政府社会」来写分论点的考生很多,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从这道题中吸取教训,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这里分析一篇公考机构F关于2023国考申论的「范文」,它就是按照「个人企业政府社会」来写了4个分论点,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情况如下:

【题目】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开头】从席卷全球的数次金融危机到经济一体化、从两极格局的崩溃到多极化格局的建立、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新冠疫情肆虐……频发的“黑天鹅”提示我们,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我们注定无法逃避,必须增强应对的韧性和能力,不惧短期挫折,抵御短期诱惑,心怀信念,坚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够产生长期价值的事上。

【分论点1】追求长期价值,个人要保持清醒,建立起理性的认知框架……
【分论点2】追求长期价值,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格局,要求企业要不断进化、创造价值……
【分论点3】追求长期价值,政府要树立担当意识,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
【分论点4】社会发展的长期价值从根本上而言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智慧的传播与发展……

【结尾】在长期主义的路上,我们与时间成为朋友,与同伴并行,我们不断调整、不断提升、不断成长,终有一日,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这篇文章的题目、开头、分论点和结尾都有问题。

(一)进退失据的题目

「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这个题目,一句话评论就是「看似四平八稳,实则进退失据」。

为什么说它「进退失据」呢?原因就是本文使用了「个人企业政府社会」的分论点写作形式,导致在题目上找不到合适的切入角度。

一般来说,申论大作文的立意要尽量高一些,最好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但本文为了契合分论点,就只能写一个追求平稳的题目,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题目的「进退失据」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说了「正确的废话」。

在公考中出现的「给定资料」,还用专家的口吻说出来,那肯定是要从正面的角度去解读。也就是说「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和「要做好环保工作」「要做好全民教育」「要做好城乡协调发展」一样,写了跟没写一样。

严格来说,这个题目也是有问题的。「践行者」的说法,更多用在个人身上,或者是较小的组织身上。说一个政府或者整个社会是「践行者」,主语并不太合适。

(二)废话连篇的开头

「从席卷全球的数次金融危机到经济一体化、从两极格局的崩溃到多极化格局的建立、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新冠疫情肆虐……频发的『黑天鹅』提示我们,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这开头一大堆话没有任何意义,它能放在很多地方,说「长期主义、长期价值」也好,难道说「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发展」不行?难道说「重视防范风险」不行?既然前面这几句根本看不出要讲什么,大家在实战中就不要用,因为这就是废话。

再看第一段后半部分:

我们注定无法逃避,必须增强应对的韧性和能力,不惧短期挫折,抵御短期诱惑,心怀信念,坚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够产生长期价值的事上。

「我们」是什么?是个人、企业、政府还是社会?看不出来,也没办法看出来,因为写作者本身也不知道。

虽然开头问题很多,但接下来的问题更多。

(三)强行安放的论点

【分论点1】追求长期价值,个人要保持清醒,建立起理性的认知框架……
【分论点2】追求长期价值,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格局,要求企业要不断进化、创造价值……
【分论点3】追求长期价值,政府要树立担当意识,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
【分论点4】社会发展的长期价值从根本上而言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智慧的传播与发展……

这4个分论点的「强行安放感」很强。

「个人要保持清醒,建立起理性的认知框架」这里,把「个人」改成「企业、政府」也没有任何问题。
「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格局,要求企业要不断进化、创造价值」这里,把「企业」换成「个人」也没有什么问题。
「政府要树立担当意识,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这里,把「政府」换成「个人、企业」也完全没有问题。
「社会发展的长期价值从根本上而言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智慧的传播与发展」这里,一看就是实在找不到怎么找到适合「社会」的表述方式了,只能用这种模糊的方式敷衍过去。

各个分论点的展开部分也是如此,比如:

【分论点2展开】追求长期价值,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格局,要求企业要不断进化、创造价值。既要坚持探索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还要持续优化经营管理和商业发展模式,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进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都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获取独立知识产权,掌握行业话语权。企业自身的能力过硬是立身的基础,但也要有好的经营发展模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还要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西方管理学中,打造中国特色先进管理体系,更要立足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为社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贡献力量。

不难看出,这里「分论点的展开」和「分论点」毫无关系。逐一分析:

既要坚持探索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还要持续优化经营管理和商业发展模式,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进而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

这里和「长期价值」有什么关系吗?这一长句的重点不是说「企业经营、发展应当注重的几个要点」吗?

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都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获取独立知识产权,掌握行业话语权。

这不是在强调「研发创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吗?和「长期价值」有关吗?

企业自身的能力过硬是立身的基础,但也要有好的经营发展模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组织架构,还要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西方管理学中,打造中国特色先进管理体系,更要立足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为社会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贡献力量。

这部分内容明显在写「什么是好的经营发展模式」,写了一大堆,就是没写「长期价值」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关系。

所以,这部分内容明显是强行「凑」上去的,只能说该机构写所谓「范文」的人水平实在太差了,已经连基本逻辑都不顾了,只会凑字数。

(四)莫名其妙的结尾

本文的结尾更是非常有笑点:

在长期主义的路上,我们与时间成为朋友,与同伴并行,我们不断调整、不断提升、不断成长,终有一日,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如果没有前面的内容,单看这个结尾,那10个人至少有9个会认为它是「抒情散文」。这个结尾既没有总结前文内容,又没有概述全文主旨,也没有对上文进行升华,简直莫名其妙。

通过这篇所谓的「范文」,可以看出「正确思路」的重要性。但从文笔上来说,这篇「范文」看上去还算有模有样,但写起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很多地方明显在「凑字数」。

很显然,「凑字数」不是好的方法,最后阅卷者也不会给这种文章高分的。所以,通过这篇所谓的「范文」,相信大家也能意识到大作文「审题」的重要性。只有在动笔前搭好合适的框架,才能让自己的大作文取得较高的分数。

2023国考申论的「新变化」与「老思路」(三)大作文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