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弹指尖,樯橹灰飞烟灭

2021-03-14 05:56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琴有誤周郎顧,公謹聞絃歌而知雅意。


越是聲色淡然的樂曲,就必須越專注來聆聽。對於音高的起伏,以及節奏的長短,或有揉吟撮注的技巧等等,這都會透露出,情境的形容和作者的立場。也會帶動聆聽的感受和作用。其中,對於身心的感染,只要開耳專心,大約會有所響應。進一步要把音樂,理解成為語言,那就要對於樂器的音色和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孰悉,才好進入狀況。


例如2008年的電影赤壁中,有一個場景,是在諸葛晉見吳王之後,與周郎一同在書房議論的狀況。雙方以琴聲對談,並在終曲時分,確定了戰術的方向和應用。諸君不曾想過,為什麼要用琴聲來對談呢?不是用語言來會晤更方便嗎?按著小說裡的情節,外部壓力大導致內部分裂,情勢明顯眾人紛紛站隊。作假象以為鋪陳,推薦虛事以為理性,忽明忽暗而吉凶不定,故作姿態,計弄曹操。要有能力,使得這些事情表面上,看來順利合理,但卻推進了潛藏的用意。在形式上,和一般人只聽曲子悅耳順心,卻不知其意,是一樣的狀況。


演義中說,周郎聞絃歌而知雅意。藉由此橋段,來襯托諸葛亮和周郎,有不同於曹孟德的層次,非凡的能耐,並且在細節上也有安排,增添了情節的跌宕起伏,精采程度。在進行的時候,兩個人可能是彈得同一個曲子,而且內容是有關江夏口的描寫。在進行的過程當中,添加了不同的輕重,和渲染手法,得以張顯出關鍵處,明顯彼此心中的呼應。


神人對琴彈指間,如何灰飛煙滅?

在宮商角徵羽的五聲調式中,假設有一首琴曲,已經是在荊右江夏,或江左地方上流行,其中有形容江東的寒冷,或江面上的煙波,行徑間,刻意突出有八十萬的人聲鼎沸,遠途奔襲的兵馬鐵甲,有氣無力的患病勞累,與思鄉併發。在此段曲調進行中,要獨缺羽聲。因為曹軍在南下途中,才添加兩員水軍大將,此可用兩彈羽音表現,羽聲喻水。


後來再將八十萬的氣勢,改奏為十萬的精壯氣象,重複彈奏兩聲羽音的時候,可以多用左手,揉吟措注的技巧,虛假裝飾,去強壓右手八十萬撥弦的音量,如此便可以意會到,詐降苦肉之事,從而開始演出連環故事。再來,曲調的進行當中,故意獨缺商聲,商聲喻火。並且再三重覆,便可以呼出要有火才和諧的訊號。


再來,用虛假的羽聲繼續前進,此喻苦肉詐降是為了引火燒船,再形容兩船接觸後,此時變調商聲,一聲乍响,用角聲比喻東風,隨後東風漸增,使得有原本有八十萬氣勢的曲調,音量衰減下來,直到消散遠逝,北歸隱沒作結。此時,孔明與公瑾,對視一笑,掌中用火也。


理解音樂語言,便可以這樣進行,就能夠達到,弹指尖,樯橹灰飞烟灭的狀況。琴家在撥弄琴弦時,左右手勢,與位置、力道都是有固定的樣貌。電影中的拍攝,(片,彈笑間,周公謹孔明與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V411Y7Ek)很明顯的,並沒有這樣。小說中描寫的,畢竟加油添醋。電影拍攝是給大眾娛樂,細節的作動,就會顯示出理解的深度。歷史上,周公謹,諸葛亮,曹孟德,三人皆有詩文傳世,入了層峰的精神思維,理應差距不大。南風音樂語言的詮釋。

弹指尖,樯橹灰飞烟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