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2020-04-02 19:53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作者:黄翠蓉


谈到“风格”,我就想到了穿衣风格,为人处世方式,说话方式,阅读兴趣等等。

风格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但是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宗教、政治、社会风气等等。

风格受创作个性,主客体统一,语言文体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人生性率真,潇洒,而有的人多怨,哀愁。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信仰宗教,所见所闻,也全然不同。

每个作者的文体选择倾向也不相同。有的人擅长写诗,有的人擅长写散文等,所以写作风格也就迥然不同,花样百出。

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采用以诗论诗的方式,将各种相近、相异和相反的风格类型区别开来,对唐诗风格展开了细致的分类和阐述。司空图把诗歌分为二十四品,并且强调“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清人杨深秀的诗句“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恰当地评价了《二十四诗品》的这种历史功绩。

“文如其人”: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你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性情、为人和当时的心境。一个诗人,写什么样的诗,倾向于什么样的诗风,对诗歌风格的审美评价……和他的生平阅历、哲学思想、人生态度紧密相联,也是诗人所处时代美学思潮的一种反映。 

就拿李白来说,李白诗歌风格特点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清新飘逸,意境奇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生活在一个大时代,在一个由盛转衰时期,一个类似于百家争鸣时期的空前隆盛的时代。经过贞观之治,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学在这个时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大唐帝国辉煌强盛的国力、开阔的胸襟、蓬勃的生机,激发起诗人们无愧于时代的昂扬奋发、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并塑造了唐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自信心。李白的诗非常的丰富,有山水诗和漫游诗,也有批判政治诗,忧国忧民诗。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成就了李白。所以一个人的风格也是深受其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字如其人”和“画如其人”,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风格,特别是在文人大家中,他们的作品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或许有的人说字与画可模仿,这不是自己的字体了。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所以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字体。在这模仿中终究也只是愈来愈像,这中间的差之毫厘,就是你们的区别。既然当你选择某一字体,或某一副画来模仿,让你选择它的理由无非是喜欢,即喜欢他们的风格,所谓的趣味相投,这或许也是与你的风格极为相近。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认为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人的年龄是有限制的,可是文章却可以永久的流传下去,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记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文如其人即可表现出来,即风格即人。

《论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文人互相品评的风气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并且是“各以所长”“相亲所短”。也就是说文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文章好,贬低别人的文章。每个人的“才气”不同,所擅长文章也不同,所以才无法公正的评判他人。

在影视文化里,张艺谋以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记忆深刻。

张艺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连我这个不喜欢看电影的人都有所耳闻。在电影上,他对电影色彩的迷恋和追求,尤其是对红色的偏爱,大红大绿等,色彩鲜明,给人很强的视觉冲突。

在张艺谋《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两个作品中,红色就特别显现出来。在场景上又以壮观,人数,大场面来闻名。最具代表的,我认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优美的水墨画,壮观的方块方队等,无法想象这壮观的场面是由人为操控而拼成的。因此有人评价说2008年的开幕式是一个人类的奇迹。当然在最近也就是,中国成立70周年在天安门前的晚会上,那壮观的场景也是让我为之叹服。

文化与风格互相影响,而风格又与时代,地域,民族,个人生平,流派等息息相关。然而,追根揭底无论是政治,经济,字体,画,文章,诗等等,都不过是由人创造出来罢了,所以变相来说,风格就是人的影子,与人形影不离,一般无二。


“诸体毕备,不主一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