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我看你像一堆狗屎
苏轼去拜访佛印,开玩笑和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堆狗屎”。谁知道佛印没有生气,笑嘻嘻地对苏轼说:“我看你像一尊金佛”。苏轼回家洋洋得意地和妹妹说起此事,妹妹说:“佛家人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说明你就是什么”。 对待事物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第一看法就可以看出你的内心。天生的也好,环境的也罢,投射效应。 我曾经委托过别人看管我的游戏账号,付了钱,结果对方是个骗子。后来再找人委托的时候下意识就会觉得对方可能是骗子,然后想方设法让自己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游戏委托的交易,例如先打后付,或者是问一些游戏代打相关的问题。 当然我自己也做过委托,也会有打完之后对方逃单的情况,所以打委托的时候我又想让对方先付款我再打。 在这两者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极了两个骗子。但实际上是这样吗。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我这种想法和苏轼那种情况的不同。 人在这方面总是要经过一些道德考究。一种情况是:某天你看见一个人,这个人长相极其不符合个人的审美,你看见就觉得不舒服,然后你下定义:这人不是什么好人。另一种情况是:你看到一个人,这个人和之前你遇到打了你一顿的人很像,你看见之后觉得不舒服,觉得他不是个好人。事实上长相也好,你被打了一顿的经历也罢,都算是后天形成的影响你内心的情况,不同的是普遍道德约束。 第一种情况很明显,以外表作为评判标准。第二张也很明显,以经验作为评判标准。外表没有什么好说的,主要的是说经验。所谓经验的来源很多,亲身经历、道听途说,亦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思想走,甚至即便是外表的判断也可以算是经验,很显然矛盾就来源于这里。 前段时间看了一段新闻,说是女生怀疑大叔偷拍的事情。我不想讨论这件事情的全貌,我只是想分析一下为什么女生会有这样的思想。 其一,女子可能认为大叔形象符合她外貌审美中关于“猥琐”的形象 其二,倘若交换一下位置,由女生做出大叔的一系列动作,根据女生的经验谈,女生很大概率,或是一定做的是“偷拍”这件事情。 就像是假设一个场景:一个没有任何人看见,没有任何设施能发现,不会有任何情况让别人知道的地方,你发现100块。倘若你的想法是肯定要收入囊中,那么如果遇见了一个人在讲:我某某某天捡到100块钱然后拾金不昧了,那你心里想的肯定是:真的吗,我不信。倘若这个时候你发现你自己好像丢了100块钱,激进一点的就要冲着那个拾金不昧的说了: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拾金不昧,我丢了100,不会就是你拿去了吧,然后争论就开始了。 后来警察发来了拾金不昧证明,原来是真的拾金不昧了,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有些人会很不好意思的解释:对不起,我刚才100丢了,没控制住情绪,如果世界上都是像您一样的拾金不昧的人就好了。而有些人就会:啊对啊,这次他拾金不昧了,下次呢,以前呢?还有他拾金不昧,是不是以前捡钱太多了,觉得亏心?以此类推,站在后者的角度,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倘若后者做出来拾金不昧的事情,起因是自己想的那几种情况。 因而在有些时候,修身养性才是关键,有经验判断一些事物确实很必要,但是也要有一些限度和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