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海》——抑郁就像陷入深海,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难以言喻的窒息感

2023-04-30 01:25 作者:小小与记事  | 我要投稿

这部讲抑郁题材的电影在2023年的春节贺岁档期上映。从上映时间来看,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似乎并不讨喜,但它最终还是获得了高达9.31亿的院线票房,进入中国动画片票房榜的前十名。这也侧面说明了《深海》这部电影是优秀的吧。

上映之初,这部电影就因其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二维水墨画通过粒子堆叠技术实现升维而获得一致认可。电影用极致绚烂华丽的视觉特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奇幻瑰丽的梦境。而与极佳的视听盛宴相比,观影者对故事本身内容的评价则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批评派和赞扬派各执一词。批评派认为极佳的视听效果也掩盖不住故事叙述的逻辑漏洞和人物形象塑造扁平的缺点等;赞扬派则认为这本就是一个濒死女孩所做的一场散乱离奇的梦境,梦境本身就没有逻辑可言,戏剧张力也在电影后段得到了足够的展现。

我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去评价这部电影,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我站赞扬派。尽管我早已看过相关的电影解说和评论,提前晓得了这是一个女孩濒死前的梦境,因此,在观影时,我会刻意寻找在女孩梦境中与现实相对应的场景,这也让我失去了在真相揭开那刻所该有的“原来如此”般的体验,但这丝毫不妨碍我在电影的最后三十分钟被沙子迷了眼。也许是音乐过于悲伤,也许是我太过感性,也许是因为我也曾有过想就此一了百了的日子。我在哭什么呢?我是在为那个被母亲逐渐冷落、被父亲忽视,在家庭中不被看见的小女孩而哭么;我是在为那个大喊出“丧气鬼,我不怕你”的脆弱又勇敢的参宿而哭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可能也只是气氛都到这了,不流个泪似乎说不过去。

影片可探讨的点在我看来是有很多的,因为它足够细节,留白又足够多。这使得观众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那些有争议的地方,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故事串成一个闭环。而把故事串成一个闭环的前提就是,观影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参宿的梦,梦境内容又与现实相对应,否则我偶尔会因为那些突兀的人物行为而感到难以理解。这大概是这部电影设置里机智又狡诈的地方。比如为什么要去象征着生死边界的深海之眼;比如为什么被丧气鬼包围时,南河本打算调船躲避时,在看到参宿的一瞬间又决定施展魔法与丧气鬼硬刚。看到人物行为的转变和剧情的推进时,总给我一种莫名的生硬感。换句话说,剧情的设置总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即,为了去深海之眼所以必须设置这样的剧情,而不是剧情自然发展走到了去深海之眼那一步。而当我把这一切理解为这是参宿的梦境,梦境的一切内容均以参宿的意愿,或者说执念驱动。那么参宿的执念是什么?找到妈妈。海精灵知道妈妈在哪,海精灵去了深海之眼,所以参宿必须去深海之眼,参宿梦境中的南河也得服务于去深海之眼的这一目标。一切都是现实在参宿梦境中的投射,参宿是自己梦境中的上帝,上帝不遵循逻辑。

或许我们不应该执着于梦境里的剧情是否连贯合理,人物行为动机是否充分,而是像一个侦探一样,寻找现实是如何在参宿的梦境中表现的。妈妈的红卫衣在梦境中成为了丧气鬼,意指妈妈对参宿的抛弃与后来的冷淡成为了导致参宿抑郁的核心原因;妈妈离开时那飞舞的长发在梦境中成为了海精灵,意指参宿不想让妈妈离开的执念;小丑在梦境里是南河,南河的名字又源于《深海大饭店》绘本故事里的主人公,意指参宿的救赎者;父亲在梦境里成为了一只大胖海狮;天真的糖豆则成为了一只可爱的水獭...。小丑将参宿放置救生圈上,自己则体力不支沉入海底时,则与梦境中南河在深海之眼牺牲相对应。当观影者看到了现实,自然也理解了梦境的内容。也可以说梦就是另一种现实。当灰色的现实与梦境的五彩斑斓一对比,梦境多绚烂,回到现实就有多残忍,因此,戏剧张力也在观众看到现实的那一刻达到顶峰。

在我看来,影片始终没有脱离抑郁这个主题,尽管对抑郁的直接描述着墨甚少。导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小女孩的梦境与现实,将抑郁这个词具象化为人陷入深海里的感受,黑暗、冰冷以及窒息。小女孩最后是否走出了深海,二刷最后的三十分钟,我得到了一个悲伤的答案。在招财猫破碎时,参宿开始进入现实,她听到了爸爸妈妈对她的呼唤,来自亲人的呼唤具象为一双拉着她醒过来的手,可参宿挣脱了,与此同时,象征心脏停跳的监护仪发出了一阵刺耳的警示音,随后,是妈妈痛苦的哀嚎。在参宿明白小丑已经死去,却还是撕破那层壁垒去找他时,我想,这里的暗示意味表达得很明显。参宿最后还是找到了南河,并进行了告别。影片最后参宿又从医院醒来,身边空无一人。导演说,醒醒吧,散场了。我该怎么理解这个结局,也许梦里在参宿与南河告别时,现实里医生正在对她进行紧急施救,最后,参宿在病床上睁开了双眼,因着小丑的善意,得到了救赎。也许,直到影片最后,都是参宿的一场梦,她从未离开深海。


《深海》——抑郁就像陷入深海,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难以言喻的窒息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