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之《清史》编纂相关
1-进度:
2002年8月批准启动《清史》编纂工作,2004年全面启动。
2018年送审稿上报。2019年审读工作交给中国历史研究院。
出版社已介入,出版社还有三审三校,到正式印刷出版,要有充分的耐心。
《清史》送审稿可在常熟戴逸学术馆的图书馆查阅。
简单说:《清史》已经修完,目前正在审核中
2-体裁:
《清史》分五大类: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
通纪,章节体的体裁体例;典志、传记、史表是二十四史的传统体例;图录收编地图、绘画、照片,以图证史、以图明史。
简单说:现代版的纪传体,也可以叫纪传体2.0,纪志传表,一个不少。
3-内容
《清史》总计约110卷(以正式出版卷数为准),
总计约4000万字(以正式出版字数为准)
对语言文字的规定是:应用当代典雅的书面语,务求文字生动、活泼。
即:采用精练的现代书面语
原因:
一、做过调研,支持采用精炼的现代书面语占70%;
二、编修人员做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在白话文推广了一个世纪的今天,少有能用文言修史,以文言准确表达史事的学者。
<1>
60岁以下的学者,基本上没有用文言书写的经历,让他们尝试用文言撰写清史这样的鸿篇巨制,恐怕更勉为其难,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阅历更加有限,用文言写作更非易事。
<2>
参与编修的主要骨干是中青年人,这批人古文根底较单薄,写出来的文言文可能成为四不像的语体。
详细见《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百年清史纂修史》
4-作者
总主编戴逸先生,参与编纂的学者有上千人。
戴逸先生,是中国当代少有的兼通清代前后期历史的清史大家(按史学界通行的划分,清史以1840年为界划归两端,之前为古代史,之后为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