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斤陈年冻肉”上热搜,父母的冰箱揭露中国家庭一大通病


前一段时间,看到这样一条热搜:
儿子扔掉妈妈囤积的20斤陈年冻肉。
视频里,王先生说,妈妈经常会买新的食物放冰箱,每次开冰箱都发现里面塞的满满的,打开冰箱就往外掉,有的冻肉甚至已经放了一年半之久。

他觉得这些肉冻的太久了,不健康,吃了对母亲身体不太好。
于是经常偷偷清理,每次都能清理出2个垃圾袋,足足20余斤。

视频一出,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是全国统一的妈吗
哎呀妈呀,这不就是我妈家的冰箱吗,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一模一样。


其实,像这样塞满各种东西的“父母的冰箱”引发关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全国各地都有网友晒出过同款冰箱,里面满满当当都是“面目全非”的食物。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女儿和爸爸一起清理冰箱,里面都是妈妈囤了很久的食物,吃不完的东西经常舍不得扔。
有发霉的柿子、发霉的黄豆酱、发霉的看不清真面目的“食物”,甚至还有电饭锅内胆。
有一些食物,已经长满了白毛或者绿毛,变质严重。

妈妈得知这件事之后,把他们骂了一顿,并且说东西放冰箱又不会坏,干嘛扔掉。
上一辈人都是苦日子过来的,节俭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
有人说,父母囤的不是食物,而是独属于他们的“安全感”。

前几天看到一个被浏览468万的话题:
老一辈的无效节俭。

其中有一个被2.3万人点赞的帖子说,疫情期间,父母口罩用过之后会洗洗,再接着用
这个帖子下面,出现了不少我们意想不到的行为:
用抽油烟机里的油炒菜
有个亲戚夏天会接壶水,放到阳台上,下午等水温热了才烧水
后备箱里塞满了旧纸箱,拉去废品站卖掉,主打一个孝顺
我爸,以前每次打电话只讲一分钟,说浪费手机电
攒各种大大小小套不上垃圾桶的塑料袋,用又用不上,扔又扔不得。





新鲜蔬菜水果图便宜买一堆,买回来从烂的开始吃,吃到最后全是吃烂的
剩菜吃不完下顿接着吃,下顿又是剩菜,循环吃剩菜。
网友们直呼:真是同一种父母,同一款节俭!
“吃剩饭剩菜”、“旧衣物舍不得扔”、“废物利用”、”水果从坏的地方开始吃“的现象,不分国界,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着。

知乎上有个7000万浏览的热帖:
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是什么?
其中最高赞的回答,是一个姑娘的自述,也是看得又惊又无语。
姑娘说自己前男友的父母,是双退休教师,一点都不穷,却抠门到极致。

家里的马桶用了十几年,几乎所有零件都坏掉了,也老化了,就是不让换,也不舍得修。
结果有次老太太蹲着脚一滑,整个人摔在马桶里,人摔成尾椎骨折,医药费花掉一万多。为了省水,老两口不在家里上大号。
他们家炒菜是锅底放一点点油,大火扒拉两下就出锅,几乎是半生的状态。

在冰箱里冻了8个月的大虾,因为停电化了才拿出来吃,结果吃的时候才发现是臭的,黑的,变质的。
蹭来的净水器,为了省200元安装费,他父亲就找了一个亲戚来弄,结果漏水把楼下邻居的房子给泡了,赔了不少钱。

在生活当中,这样的父母还有不少:
家里中秋节剩下好多月饼,糖尿病的老两口为了不浪费,一边吃降糖药,一边一天吃三顿月饼,最后双双住院,老太太还在病床上说:好在月饼都吃完了,没浪费。

我婆婆,见不得家里开灯,见一个关一个。
长期关灯躺床上玩手机,于是乎最近被诊断弱视加白内障,得,医疗费够她点三辈子灯了
电视机不能开待机,因为待机有电源灯,费电…
为了省钱,每个月每天少吃一顿饭,饿出病来了,一去医院,花费起码200多。


之前看到一位博主分享的故事:
我给一位阿姨调理身体,结果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原来,她不知道从哪儿弄了那么多的药,结果,她总是在“打扫”药,她把各种药物没事儿就拿出来吃一种,然后是下一种,无论是否对症,总是觉得药剩下了就浪费了,什么中成药、西药的,很多,都要打扫干净了。

这已经不是在节俭了,而像是在自虐,或者说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宽慰,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但这种行为,只会让整个家庭陷入“越省越穷”的死循环里,浪费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甚至是生命本身。

在这些勤俭节约的老一辈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两个特点:
自己生活上,永远习惯吃“烂梨”;
子女教育上,总是热衷于“撕伞”。
那些苦日子,给父母带去了安全感缺乏、物质匮乏的焦虑,以至于节俭的习惯,几乎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勤俭节约,这本身是美德,我并非在批判,因为我也是苦日子过来的。
我想说的是,当这种习惯成为日常,即便在如今,很多人对吃苦的误解还是有点深。
忍饥挨饿,严寒酷暑,身体受罪,这不叫吃苦,叫受穷。
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

你比别人更耐得住劳筋骨、饿体肤,充其量也就是比别人更能受穷而已。
真正的吃苦不是吃糠咽菜,熬夜受冻。
而是为了一个目标,也许要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一部分消费,甚至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独。日复一日坚持长期主义的苦。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吃苦,它本质上是一种自控能力。
把精力放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且为之斤斤计较、持之以恒,而不是把无价值的吃苦当成崇高,把苦难当成馈赠。
愿共勉。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