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价和收入的情况,为什么是今年大家想法都变了?
为什么无论是在18线小县城还是一二线大城市,都有这么多人买不起房子呢?来看一下18线小县城正常的月收入是2000~5000,而商品房均价5000~8000,一套至少40~100万,所以买不起。当然二三十万的小产权房也有,但是第一,就算这个价格买起来也很困难。第二,买这样的房子,小孩上学麻烦,所以还不如租房。
而在一二线大城市,一套房子动辄几百万。普通人那就更买不起了,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在大城市挣钱,然后回老家小县城买房子,这个说法虽然成立,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大部分人在一二线城市打工,他的月收入范围也是5000到1万,他们还要通勤生活开销租房,去掉这些是存不下来什么钱的。
月收入1万以上的那部分人,如果选择在老家月供买房,又不想放弃在大城市的事业,那么他们身上又多了一笔沉重房贷的负担,而且新房子要不然放在那里吃土,要不然装修好给别人住。还有一点就是,能顺顺利利的熬到退休,还要离开自己生活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城市,回老家去养老,很多人会不适应,会自我怀疑。
所以就这样,无论是生活在哪里,都得做房奴。家庭条件不好收入不高的,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或许有人会说,过去的30年不是一直这样吗?大家都习惯了,为什么到了今年房子突然就难卖了呢?其实问题一直都有,只不过是被掩盖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开销越来越大,而收入却不怎么涨,比年轻人结婚需要准备的三大件,房子、车子、票子。东西越来越贵,票子要求越来越高,房子甚至翻倍的涨,但从2016年开始,老百姓的收入不仅没涨反而有些还减少了。然后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中年人35岁危机,这些情况越来越严重,终于疫情的出现让这条紧绷的线,再也承受不住断了。
除了上面说的是实际情况,再来看一下我们的收入数据。中金公司在2021年时候统计的,当时缴纳个税的人只有7,000万,月收入5000是起征点,也就是说月收入超过5000就已经超过我国95%的人了,5000到1万的有6328万人,1万到2万的有784万人,超过2万的只有70万人。这才是真实情况,自媒体上说的月入过万很容易,年薪百万比比皆是,那都是鸡汤。
再来说一下房价,房价到底是该涨还是该降呢?我们从自媒体上看的最多的应该是房价不能降,包括我自己也在讲,我讲的是房价不能忽然断崖式下跌,要不然会引起企业倒闭,居民失业,房贷坏账率海量增加,会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
那么我们再假设房价一直不降,或者再涨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年轻人更不结婚了,已经结过婚的更不敢多要小孩了,所以出生率继续下降,就造成跟婴幼儿相关的产业慢慢的萧条倒闭,时间再长一点说不定教师的铁饭碗都保不住了。然后更多的年轻人躺平不上班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增加但还是招人困难,上班的人少社保交的就少,就会导致养老金系统也维持不下去了。
还有大家都清醒的认识到,房子不再是资产而是负债,所以房子更难卖了,就这样房地产企业要不然就直接倒闭,要不然半死不活,这就产生了大量烂尾楼、空置房,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另外跟房地产楼市相关的产业,比如建材家具家电装修、房产中介、置业顾问,这些行业也就快要走到头了,失业的人更多。
其实保房价不降甚至再涨,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一切都要建立在居民有稳定工作、收入增加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因为未来的30年已经被透支了,即使是房价忽然断崖式下跌,造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不破不立。如果房价再涨,那就是摆烂了。
不过未来的房地产新模式应该是面对不同的人群,商品房应该会涨价,这个我在上期视频做了一下分析,新模式应该是未来的有钱人买商品房,普通人就租房,所以面对的配套设施教育资源肯定不一样。商品房会涨价,居住成本会高于租房,但各项设施都是一流的。 而保障性租房呢,租金会涨价,但会低于个人房东收的租金,租金收入占比应该跟现在差不多,配套设施虽然比不上商品房,但也不会比现在差。这个模式你认为怎么样?
最后说一下,审核小姐姐,我已经连续5天的作品都被毙了,本期我好像没说啥,请你高抬贵手,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