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承长征精神,续点点星火

2023-07-22 22:01 作者:长征精神赓续团  | 我要投稿

重温伟大的“长征路”,让每一位青年大学生能够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时代下,探讨“长征精神”与大学生人格品质教育的共生价值与契合性。秉承“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让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够肩负历史使命,攻坚克难,同心戮力,共筑伟大复兴梦。为探寻长征精神的在当下新的现实意义,曲阜师范大学“‘长’歌赤子心,‘征’启程万里”长征精神赓续实践队的队员对不同年龄段人员进行采访并发放调查问卷,以达到深入了解当下青年人对于长征精神看法,为后续选择具体方式科普长征精神确定基础。

经过前期调研与信息收集,在得到许可后,队员们首先来到了王奶奶家里。王奶奶的父亲曾经居住在灌阳县的一个村庄,红军长征时曾在村中驻足,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红军驻足的故事讲述给了王奶奶。王奶奶向我们回忆道,红军在驻扎进村庄时,已经经历过几天的长途跋涉,身上衣物满是补丁与灰土,所备行军物资也及其简陋。村里也有村民给红军送去衣物食物等,但红军始终坚持“不拿人民一针一线”传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村民的爱戴。王奶奶的讲述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长征精神这短短四个字背后的厚重含义,也进一步感悟了这一伟大精神在当下现实传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针对本次实践主要群体——大学生,在一所驾校的练车点,实践队员们随机选择了几名大学生进行采访,该采访对象是来自齐鲁工业大学的王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经过交流,实践队员发现王同学对于长征的相关知识都基本了解,王同学表示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高中历史课,在学习“遵义会议”等知识点时,历史老师曾带领他们一起学习了长征“巧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桥”等故事,并播放了相应视频,因此自己印象较深。王同学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赓续长征精神,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不能因为咱们物质条件变好了就摆烂躺平,要接过前辈留下的旗,继续奋斗。”而另一位今年刚刚结束高考的蒋同学对长征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蒋同学认为没有选择历史学科是他对其了解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如果有合适渠道,会积极学习长征相关知识以及长征精神相关内推。对队员们调查问卷中展示的“蛋仔派对”地图以及手账等方式也表现出极大兴趣。


对国家历史的认识,是每个青年大学生的基本任务。“长征精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央红军在民族危难之际,以高度责任感为动力,顽强拼搏,浴血奋战,最终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了解中国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更需要践行“长征精神”,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让“长征精神”成为广大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纽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实践中,队员们明确了长征精神了厚重含义以及部分大学生延续长征精神的痛点与现状,为后续展开宣传工作打下基础。

作为曲阜师范大学“‘长’歌赤子心,‘征’启程万里”长征精神赓续实践队的一员,在2023年暑假期间,我有幸跟随队伍采访了部分居民,了解了他们口中的长征故事以及长征精神,给我带来新的感悟。

研习长征精神,首先要明确长征精神是什么。中小学时代,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更是朗朗上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了进一步亲身体会,我们来到了父亲曾经居住在红军长征驻扎地的王奶奶家里,在王奶奶口中,我们仿佛亲身来到了那个长征的年代,那个吃野菜喝雪水的年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厚重意义。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在当今时代,我们物质条件正在逐渐向好,但精神上却日渐匮乏,在全民共同实现实现伟大中国复兴梦的今天,我们更要赓续长征精神,深刻把握其内涵并在实践中将其践行。
为了解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针对群体大学生对于长征精神当下现实意义的看法,我在驾校附近寻找了两名大学生进行采访交流,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群体对于长征相关知识比较了解,对于在当今时代赓续传承长征精神持积极认可态度。
通过具体的实践,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本次社会实践的意义,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承长征精神,续点点星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