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人:我们曾经两次攻占中国的首都,西历史专家:确实如此

2023-07-01 08:51 作者:高音镜面  | 我要投稿

谨由我与大家一起来剖析一下这篇与印度历史以及地缘文化发展史有所相关联的资料并看看其中所藏有着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相信有不少网友已经发现了,中国的地缘环境其实并不好,周围不少国家都曾经和我国有过激烈纷争。虽然大部分“邻居”近几年都已经偃旗息鼓、逐渐低调,但还有一个“另类”常常在边境挑衅。

而这个最爱挑衅我国的“邻居”,正是中文互联网上存在感极高的国家之一——印度。事实上,不仅军队在边境频频出手,印度民间的反华情绪也在一部分政客的挑唆之下日渐高涨。

近些年,不少印度人经常在网上发表针对中国的言论,他们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印军曾两次攻占中国首都。

这个荒唐的说法让很多网友啼笑皆非,但偏偏有西方历史学家看到后表示赞同,这是为什么呢?




荒唐说法后的诡异逻辑

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中文互联网上少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所谓“印吹”,在大部分国人心中,印度都是逊色中国不少的。无论是灿烂辉煌的文明,还是如今综合国力的对比。

而在军事领域,印度就更无法和中国相比了。我国诞生过很多武德充沛的王朝,曾经打下过偌大的疆域,战胜乃至剿灭过无数难缠的对手。而印度不仅内部混乱不堪,古代的对外战争更是难求一胜。

中印两国在历史上唯二的两次交手,都以印度的大败亏输告终。因此当中国网友听到所谓“印军曾经啦两次攻占中国首都”的说法时,第一时间不是生气,而是感到荒谬,这是哪个平行时空的历史?




然而,就是这个听上去毫无逻辑的说法却得到了好几个欧美历史学家的认可,他们表示印度网友的说法虽然极为勉强,但确实能说得通。那么,这个荒唐说法背后的诡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分析下中国首都被攻破的情况。历史上,中原王朝的都城被攻破过很多次,但基本上都是内部的纷争。

唯一的例外只有三次,两次是满清统治时期,北京被西方列强攻破;而另一次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攻破南京。

而日本攻破南京这一次无论如何都和印度扯不上关系。因此,印度人口中的攻占中国首都,应该就是满清统治时的那两次。




对于这两次北京沦陷,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第一次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城,大肆抢掠后放火烧掉了圆明园;第二次则是1900年,英法德奥等八国联军携手攻破北京,随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猜测。北京城的两次失陷,其中都少不了英国人的参与。而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就彻底征服了印度,将其纳入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中国距离英国本土非常遥远,所以英国人在进攻中国的时候都选择以精兵为主。但战场进攻是需要携带大量辎重和粮草的,如果只靠英国士兵,那显然无法满足后勤运输需求。




所以,在这两次对华作战中,英国征发了大量的印度人参与辎重、武器和粮草的运输,并将他们全部编入仆从军之中。

因此,英军两次大战胜利后,确实有不少印度人跟着进入了北京城。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仆从军的战力是很低的,基本上只能从事后勤类的工作,前线的战斗和他们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这些人出现在战场上,代表的根本不是印度,而是英国。

所以,印度网友的说法细究起来其实是根本站住脚的,纯粹是在蹭英国人的战绩,多少显得有些太没骨气了。毕竟英国血腥殖民过印度的,其压榨手段之酷烈世所罕见。




印度人对英国的复杂态度

可以肯定的是,印度网友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本质上体现出来的还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自卑。

毕竟印度在与中国的对抗中输的一败涂地,一些印度人无法接受,只能蹭点儿英国人的功绩来聊以自慰。

而这种做法在中国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对殖民者的仇恨至今难消,对屈辱不断的近代史痛彻心扉。中国人只会用实打实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而不是虚幻的自我欺骗。

不过,印度人会有这样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学者的调查和分析都证明,虽然曾经被对方残酷地压榨,但是印度人对英国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仇恨又有感谢。


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印度人民也是很有血性的,面对英国人的残暴殖民,他们也曾经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的斗争。

虽然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但也极大地威慑了英国殖民者,为之后的独立夯实了基础。

但是一些没有亲历过英国殖民的印度人却对其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之所以会如此,首先是因为这些人觉得是英国给印度带来了统一,结束了之前四分五裂、各处混战的局面。

这一点倒是没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都是完全分裂的,各个邦国之间征战不休,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它也有过短暂的统一,比如大名鼎鼎的孔雀王朝,但基本上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过多久便分崩离析。




如今的印度能够在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不同以及民族众多的情况下保持国家统一,确实是英国人留下的“遗泽”。

其次,还有不少印度人认为是英国人的到来,给这片古老的土地送上了现代化的福音,让印度拥有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以及一些配套的基础工业。

在这些人看来,如果没有英国人的“神兵天降”,印度还停留在愚昧、贫穷和落后的封建社会,根本无法成为区域强国。


实话实说,这个想法多少就有点“逆天”了,英国人之所以在印度进行基础建设,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压榨和剥削,压根就不是送给印度人的福利。

而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传播,即便没有英国人,印度也必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把现代化的功劳全部都算在英国人头上并对其感恩戴德,实在是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味道了,难怪这些年印度会热衷于融入西方的体系。

对中惨败的应激心理

最后,印度人之所以抛出所谓的“曾经两次攻占中国首都”的荒谬说法,其实也是应激心理驱使下的典型表现。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实在输得太惨了,让“骄傲”的印度国民根本无所适从。

其实1962年中印两国之间的战争,一开始完全是印度方面挑起的。

1959年,印度政府公开宣称要将中印边境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纳入麾下。在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词拒绝之后,印军于1959年8月开始,频繁在边境制造冲突。


我国方面多次提出抗议,印度却置若罔闻,甚至印度总理尼赫鲁还公开抛弃了中印友好的大旗,于边境设立了大量军事据点。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尼赫鲁多次叫嚣“以军事力量打击中国”。面对印度方面的步步紧逼,我军最终选择“以战争促和平”,对入侵的印军进行坚决的反击。

1962年10月20日,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我军从东西两个方面对印军发动进攻。

东段进展顺利,于23日歼灭印军第7旅,攻占边境重镇达旺;与此同时,西段的进攻也势如破竹,到28日清晨完成了对37个中国境内印军据点的清除。




前线失利后,印度政府依然没有认清局势,拒绝与我国进行谈判。

因此,人民解放军在11月16日发动了第二阶段的进攻,迅速荡平了印度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据点。印军方面则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解放军将战线推进到距离新德里仅300公里的地方。

此战虽然在中国声名不彰,影响力远不如抗美援朝和对越作战,但它对印度影响极大。不仅一度打断了印度的崛起之路,还终结了印度的土地改革进程,令不少印度人耿耿于怀。


然而,此战印军表现极为拉胯,解放军赢得势如破竹,“嘴硬”的印度网友压根找不到任何借口。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蹭点英国人的战绩,来实现对中国的“精神胜利”。

结语

总的来说,印度网友所谓“两次占领中国首都”的暴论其实是说不通的,所谓的理论依据不过是史学家生硬拼凑的。细究起来,这个说法的本质就是强行硬蹭英国人的战绩。

所以,大部分中国网友对此暴论的态度是嗤之以鼻,压根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

声明:

我本人观点不带有任何政治敏感话题,请大家见效~


印度人:我们曾经两次攻占中国的首都,西历史专家:确实如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